语言,在常识里都会认为是人所特有交流的工具。但实际上,植物也进行“语言”沟通。
只不过这种语言常人是无法理解的,就好比火星人来地球给你“哔哩吧啦”来一串,你也不知道它讲点什么一样。植物的“语言”其实也更加特殊,它是植物所散播的一种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化学物质,而这种化学物质也正是植物所说的话,诉说着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诉说着植物对自身的健康状况等。
如果科学家能够窃听到植物间的窃窃私语,植物就可以通过我们的意愿发生改变,听从我们的指挥长出美丽的花朵,散发出甜美的香味,结出饱满的果实。
早期科学家认为植物“语言”是声音或者电信号,但实际上是化学物质
植物的直接“发声”被科学家认为是植物语言植物的语言发现,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植物遭到严重干旱的时候,会发出很奇特“咔嗒、咔嗒”的声音,这位科学家产生了好奇觉得这种声音很像鱼儿祈求水闭合嘴巴发出的声音。难道植物也会通过声音表达自己的渴望喝水意愿吗?科学家不免产生了好奇,经过测量发现声音是由微小的“输水管震动”产生的。这一神奇的发现不免让科学家的好奇心加重,研究热情高涨了起来。但是在随后的研究中并没有找到更多的证据。
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金斯勒和他的同事,在一个干旱的峡谷里装上了遥感装置,无意中他监测到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养分转换成生长的原料时,将会发出一种电信号。而这种信号被金斯勒猜想是一种可以掌握农作物各阶段生长情况的一种语言,只要这种语言被破译出来。
但是植物发出的这种电信号,科学家始终都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它能够完整的表发植物各个阶段的生长情况,不免产生怀疑“植物的语言真的是电信号吗”?
随后就有科学家证明说植物在受到害虫袭击的时候会传播化学物质,来对相邻的植物发布告警信息,告知早点做出防护免疫。
到了2002年,英国、日本两位科学家,发明了一台分析植物传播化学物质的机器,在植物中间搜集它们的语言。事实证明,静悄悄的植物世界里,有着与表面不符的喧嚣,植物可以像人一样表达着在不同环境变化中喜怒哀乐的语言,比如在阳光充裕,水分富足的环境下,它们会发出动听喜悦的声音;在刮风下雨的时候,他们会发出悲鸣害怕的声音。
这为植物语言的研究展开了新的局面。
植物语言可以促进农业生产
听懂植物之间语言的交流,实际上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一方面,植物散发的化学物质有的对周边竞争性的植物具有毒性可以杀死它们,有这一特性的话,在农作物中合理种植针对杂草的竞争性植物,可以减少除草剂的使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另一方面,农作物受到害虫攻击的时候会散发化学物质可以提醒周边农作物害虫来了,周边农作物就会进行免疫功能的开启,防治害虫的迫害。如果科学家可以破译植物散发的化学物质的话,就可以提早喷洒在农作物身上,预先让农作物产生免疫,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对于植物语言的不断探索,会有更多植物潜在语言被发现,到时候植物可能就会像羊群那样听从人们的指挥,驱除干扰,茁壮成长,并且不破坏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