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长恨歌》中写到: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垂泪?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归。
说是草木无情,何似一首词使用如此多的花木来描述环境的变迁和人性情感的敛收;不然,大自然的草木依循着季节,发芽、开花、结果、枯落,从兴到衰不停的互替着,延续着;诗人写词,花艺家插作藉着花木生生息息的那份执着,移情到自我感情的表达。
展开剩余75%
春天的期待,就在大地复苏,百花齐放的那一刻,“立春”大地回暖,万物得春雨滋润,一片欣欣向荣。宋理学家朱熹的词作《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做了最好的诠释。
柳枝发了新芽,梅、茶花还挂在枝头上,樱、杏、桃、李、月季、绣球、杜鹃开花了,一年生的草木金盏花、金鱼草、石竹、翠菊、郁金香、水仙……争奇斗艷,国香“拜岁兰”春天抽出蕊枝,高贵优雅,冠盖群芳,长青的松、柏、竹是它们最好的陪衬。
此刻,老干梅的苍劲,新枝枒的直立,开创出积极的新机,花团锦簇的草花互动,发展出活泼进取的新希望,所谓春到人间万物新,迎春的喜悦遍满地。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词: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西湖的美,尽在数不完的莲花中,夏日仙子“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脱俗不凡的燕子花、花菖蒲、河骨、太蔺、香蒲、布袋莲、水芙蓉等近水植物。
水涨草长塞满塘,蕉叶浓绿蕉花红,正是荫凉好去处,白色香花群飘香,草花处处寻芳,湖光山色互映自在潇洒,高山低水灵动空间,成为花艺家挥点的天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处在当下对菊花的感动,用诗词刻划出人人向往的闲情逸致和处世的洒脱,菊让人想到秋、残荷、枫叶转红、老藤孤枝、圆滚的果实,满山遍野的秋草,它们让大地多颜色,感叹时光的飞逝,也欢庆着丰收,结了果实的满足感,刚好弥补了枯枝的那份失落了孤寂。
取自宋陆游初冬《梅花》:“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两句诗描写出秋末初冬的转变。
北风凛冽的吹着,残叶果实也掉落,傲骨“寒梅”花瓣柔弱,枝干却强韧有力,刻划出“梅”坚毅不屈的个性,迎接新枝嫩芽之前必须熬过严冬的考验,如此成就了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品味高的茶花、寒菊亦是,成熟的橙橘、金枣、佛手是最应景的伙伴,寒冬花木聚在一起或躲在山谷中,各显神通度过酷寒迎接新的一年。
大自然汇集了天地之气,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神态形色春雨、夏风、秋月、冬雪和春花、夏叶、秋果、冬枝,花艺家细心琢磨大地之美。在不同的季节,选用各种器皿与花木作配搭,为节气或庆典,为赞颂或感谢,为驱邪或祈福,为养性或趣味,为惊艳或随意,藉用大自然花木奇特的神韵,延伸自我的感情,灵巧的为它们安顿好,也供他人欣赏。
来源:陈纪月口述,张培秀整理/名师楼
编辑:茶泡泡网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