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电影评论家、北京电影学院资深教授黄式宪称,任何对于历史的朴实记录或诗意描述,都需要一颗虔诚之心和一双富于洞察力之眼。他认为《檀香花环》点燃了一片炽热的历史情怀。
","author":["(美)张泽川 著"],"publisher":"中国电影出版社"},"appuin":"3084391334","isNewCpsKOL":0}">
檀香目—檀香科(上):沙针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檀香目
檀香科
檀香科(Santalaceae)约45属约1400种,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有10余属约30种,分布在全国各地。
本科植物为灌木、草本,稀为小乔木,多为寄生或半寄生植物,叶互生或对生,全缘,有的种类退化为鳞片;花淡绿色,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单生或排成各式花序,无花瓣,花萼为花瓣状,肉质,裂片3-6;果实为核果或坚果。最重要的白檀(Santalum album L.)木材干燥后可以作为药材和香料,成为檀香,所以白檀也叫檀香树;槲寄生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有重要作用。
1.植物学史
檀香科在思格勒系统 1964 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 第十二版中归为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檀香目( Santalales) 檀香亚目( Santalalineae);在克朗奎斯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1981 年) 隶属于木兰纲( Magnolipsida) 蔷薇亚纲( Rosidae) 檀香目中的 10 个科之一。《中国植物志》 ( 主要采用 1936 年 11 版恩格勒系统) 中记载檀香科,约 30 属约 400 种,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和温带地区; 我国有 8 属约 35 种,6 变种,全国各地皆有分布。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分出槲寄生科和尖苞树科,都列在檀香目下,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这三科合并为本科。
2.形态特征
半寄生灌木、草本或乔木,多数是根寄生,也有茎寄生,产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叶含少量叶绿素,能制造食物,有几属叶退化呈鳞片状,互生,不分裂。但所有种类都具有吸器,伸入寄主体内以获得水分和养分。花小而不明显,两性或单性;通常单生,也有簇生于叶腋或成小穗状者。果为坚果状,色泽鲜豔,具一颗种子。
3.主要价值
材用价值:沙针心材可作檀香的代用品, 根部含挥发油,味似檀香,民间称之为小檀香; 心材及根可用于制造精美别致的工艺品; 檀梨的木材质地优良且具有芳香气味,可用作木雕和贵重家具用材。
食用价值:檀梨种仁含油量为种子含油量的 56% ~65% ,油呈深棕色,浓稠, 经精加工处理后可供食用, 并且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 80%,比茶油高出很多,是潜在的高档保健木本食用油树种资源; 檀梨结果产量高,生长期长,结实率高,作为木本食用油发展来讲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另外檀梨果实成熟时,味甜,可少量食用。
观赏价值:沙针、檀梨具有许多观赏和审视亮点,可作为观叶、观形、观花、观果的园林观赏植物来进行开发利用,有其特异的潜在价值,目前国内针对沙针、檀梨 2 种植物在观赏树种应用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4.米面蓊属
米面蓊属(学名:Buckleya)是檀香科下的一个属,为半寄生灌木植物。该属共有5种,分布于北美和东亚。我国有2种,分布于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
(1)形态特征
半寄生落叶灌木;芽顶端锐尖,有鳞片2-5对。叶对生,厚膜质,无柄或有柄,全缘或近全缘,具羽状脉并有网脉。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小,钟形,集成腋生或顶生的聚伞花序或伞形花序,无苞片;花被4(-5)裂,内面在雄蕊后面无疏毛;雄蕊短,4(-5)枚,着生于花盘的弯缺内,花丝线状,花药室平行,纵裂,花盘上位,贴生于花被管的内壁,边缘弯缺;雌花:单生,顶生,有时腋生,4(-5)数;苞片4(-5)枚,叶状,与花被裂片互生,开展,花后增大,宿存,花被管与子房合生,花被裂片4,微小,退化雄蕊不存在;子房下位,有8棱或幼嫩时平滑无棱,花柱短,柱头2-4裂;胚珠3-4枚。果为核果,顶端有苞片;苞片4枚,偶5枚,呈星芒状开展;花被裂片在果熟时有时脱落;外果皮肉质;稍簿,内果皮脆骨质。
(2)米面蓊
米面蓊(学名:Buckleyalanceolata),为檀香科米面蓊属下的一个植物种。半寄生落叶灌木,高1米左右;茎直立,多分枝,幼枝有棱或条纹。花期6月;果期9-10月。
生长于路边灌丛, 山坡灌丛, 山坡林中, 山坡杂木林中, 杂木林中,海拔700-1200米的山地阔叶林下。陕西省、 安徽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等有分布。
5.寄生藤属
寄生藤属(学名:Dendrotrophe)是檀香科下的一个属,为寄生灌木植物。该属共有约25种,分布于亚洲中南部(喜马拉雅山区)、东南部至大洋洲南部。我国产6种和2变种,分布于南部和西南部。
(1)特征描述
半寄生、木质藤本;枝圆柱状,嫩时有纵棱。叶革质,互生,有叶柄或无叶柄,全缘,叶脉基出,3-9(-11)条,侧脉在基部以上呈弧形。花小,腋生,单性或两性,单生,簇生或集成聚伞花序或伞形花序;花被5-6裂,与花盘离生,内面在雄蕊后面有疏毛1撮或有舌状物1条,雄蕊5-6枚,生于花被裂片的近基部,花丝短,花药小,内向,花药室叉开,斜裂;花盘上位;雌花:稍大于雄花,单生或簇生,常无梗,花被管与子房贴生,裂片形状似雄花,退化雄蕊常存在;花盘覆盖着子房,子房下位,花柱几不存在,柱头形状各式,有时分裂;胚珠2-3枚,自胎座顶端悬重。核果顶端冠以宿存花被裂片,外果皮肉质,内果皮坚硬,外面粗糙或有疣瘤,较大的疣瘤常形成约10条纵列,内壁深凹入于种子内;种子有纵向的深槽,其横切面呈8-10条星芒状射线构造;胚短直;子叶微小。
(2)寄生藤
寄生藤(学名:Dendrotrophefrutescens)为檀香科寄生藤属下的一个变种。寄生藤也是一种营寄生的植物,它的寄生不易被人发现,而是在地下深入其它植物的根或茎,吸取营养而生活。全年采收,分布于广西、福建、云南、广东等地。散血,消肿,止痛。治刀伤,跌打。
约25种,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中国有寄生藤H. frutescons Champ. 和H.Polyneura Hu 2种,产南部至云南。
6.沙针属
沙针属(学名:Osyris)是檀香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植物。该属共有7种,分布于非洲及亚洲。我国产1种和2变种。其中沙针O. wightiana Wall. 我国四川、云南和广西亦产之。
(1)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枝常呈三棱形。叶互生,颇密集,通常为薄革质,具羽状脉。花腋生,两性或单性,雄花集成聚伞花序,两性花或雌花通常单生;苞片和小苞片在雄花序上的早落。两性花:花被管大部与子房贴生,离生部分3(-4)裂;花被裂片三角形或卵形,内面有一撮疏毛;雄蕊3(-4)枚,短小,着生于花被裂片基部,花药卵形,花药室离生,平行纵裂;花盘近平坦,边缘湾缺;子房下位,1室,花柱锥尖状,柱头3(-4)裂;胚珠2-4枚;雌花:雄蕊略长,子房退化。核果顶端通常冠以花被残痕或仅留花盘的痕迹,外果皮肉质,内果皮脆骨质;种子球形。
(2)沙针
沙针(学名:Osyriswightiana)为檀香科沙针属下的一个种。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枝细长,嫩时呈三棱形。叶薄革质,灰绿色,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2.5-6厘米,宽0.6-2厘米。花小;雄花:2-4朵集成小聚伞花序;花梗长4-8毫米;花被直径约4毫米,裂片3;花盘肉质,湾缺。核果近球形,顶端有圆形花盘残痕,成熟时橙黄色至红色,干后浅黑色,直径8-10毫米。花期4-6月,果期10月。
生长于海拔600-2700米灌丛中。在中国云南生于海拔1550-2500米的灌丛及松栎林缘,西藏生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谷、河流旁灌丛及林下。适生于亚热带至暖温带,温暖至温凉湿润环境。喜温暖,也较耐低温,喜湿润也耐干旱,喜光,也耐荫蔽。在年平均气温12.7-17℃,绝对低温-9℃,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的地方,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山地红壤、黄红壤黄壤、棕壤、紫色土、冲积土,甚至燥红土都能生长。
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西藏(吉隆)、四川、云南、广西。
药用:根部含有类似檀香的芳香油,药用消肿止痛,驱风并治跌打刀伤。
绿化:枝叶茂密,树冠蓬松、四季常青,秋冬季节,果实红艳美观,栽培供观赏。适应性强,覆盖山地,保持水土。
经济:根部含芳香油,气味同檀香,为珍贵芳香油,切屑焚香,亦如檀香。供祭祀焚香和家用焚香。中国民间于节日焚香于厅堂、十分雅致、芳香。树龄越老,芳香油积累含量越高,焚烧时芳香更浓。
7.重寄生属
重寄生属(学名:Phacellaria)是檀香科下的一个属,为无叶或具鳞片状叶寄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该属约8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产5种,分布于西南和华南各省区。
(1)形态特征
“没茎”寄生植物,无叶。花序(以前学者均认为“茎”)多少木质化,常簇生,具纵沟或纵条纹,不分枝或分枝。花小,单生或簇生于苞片腋部,两性或单性,通常雌雄同株,稀雌雄异株,无花梗;苞片1枚;小苞片常集成总苞;雄花:花被管短筒状,实心,花被裂片4-6(-8)枚,镊合状排列,稍开展,常与花盘离生;雄蕊4-6(-8)枚,着
生于花被裂片基部,花丝粗短,背面常扁平,内藏,花药叉开,多少斜裂;花盘平坦,盖着花被管,边缘湾缺;雌花:花被管圆锥状或杯状,花被裂片(3-)4-8枚,子房下位,花柱粗短,柱头全缘或浅3裂,胚珠3-5枚;两性花:雄蕊可育。核果,顶端具宿存花被裂片和花盘残痕,内果皮脆骨质,内面上部5-6室,下部1室;种子具5条纵沟槽。
(2)重寄生
重寄生(学名:Phacellariafargesii)为檀香科重寄生属下的一个种。花序密集簇生,嫩时被锈红色短柔毛,有纵条纹,不分枝,长6-8厘米。花果期7-8月。
产于四川、湖北、贵州、广西。在海拔1000-1400米林中,常寄生于锈毛钝果寄生Taxillus levinei(Merr.)H. S. Kiu等桑寄生科植物的枝上。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城口。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相关知识
【植物界全系列】杜鹃花目—报春花科(上):点地梅
【植物界全系列】姜目—美人蕉科
【植物界全系列】杜鹃花目—猕猴桃科
【植物界全系列】杜鹃花目—岩梅科
087.【植物界全系列】石竹目—石竹科(二):短瓣花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腺椒树目
【植物界全系列】杜鹃花目—花荵科
【植物界全系列】锦葵目—瑞香科:沉香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目—爵床科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目—木樨科:连翘
网址: 【植物界全系列】檀香目—檀香科:沙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87191.html
上一篇: 植物学与植物学名的起源 |
下一篇: 菊花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