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北京冬奥会领奖花束制作背后的故事
2022年注定了是跨越的一年,更是激动和骄傲的一年!2021年12月25日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吴晓英接到冬奥组委相关人员通知,由吴晓英工作室制作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花束。据奥组委工作人员介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将共用花束1251束,累计花材共16731支。就拿玫瑰为例吧,分为花瓣、花托、花叶,还有花杆这几个部分。每个花瓣分布都要很均匀,真的像一个植物,要和原生态的一模一样。每支花材上有叶有花,均为纯手工制作。完成一束精美的花束,需耗时长达35小时。
奥运会历史上颁奖花束和奖牌往往是出镜率极高的重要配角。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惊艳了世界;而今年北京冬奥会的颁奖花束更是独具巧思,领奖花束一改以往传统的鲜切花,而是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技艺,使用钩针钩编而成的绒线花花束。这种工艺是上海市的一项非遗技艺,既保留了奥运领奖仪式中花束的形制,又践行了可持续的理念,寓意着温暖、祥和、可永久保存,成为“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冬奥会领奖花束包
括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和橄榄六种寓意美好的花型,分别象征着友爱、坚韧、幸福、团结、胜利与和平。花束丝带为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中的蓝色,深浅搭配,突出冰雪运动元素。
奥组委相关工作人员对吴晓英说:“为了胜利完成这项光荣又艰巨的任务,也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人参与北京冬奥会,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七地的编结社团共同参与花束制作,其中北京冬残奥会的花束主要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负责完成,2021年10月初,东城区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100多人的团队就已经接到了‘颁奖花束’项目组交付的任务。因为你曾经参加过2008年奥运福娃的制作,你本人也是一名肢体残疾人,我们了解到你的工作团队部分成员,是来自陕西铜川、甘肃定西、陕西永寿等地的残障人士,也比较擅长钩编织绒线花。所以将部分冬奥会领奖花束制作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你和你的工作团队,希望你们能够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制作!”这令吴晓英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当时就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接到任务后立即通知了团队成员王芳、何玉凤、魏阿芬等,并以最快的速度对接了负责原材料供应工作的恒源祥公司,大家开始分工。按照奥组委和恒源祥公司的特别要求,整个制作过程必须绝对保密。所以,虽然有60多人参与制作,但为了保密,就只有三名核心人员知道详情,其他成员并不了解详情,要求按件计费但必须按时交货。
从2021年12月25日深夜开始,恒源祥的绒线编织师就为大家提供了详细的海派绒线编结教程,大家连夜通过网络学习了教程,立即投入开始了钩编织。一个个小小的花瓣在我们这60多名钩编织人的手中不断被制作出来,然后汇总到工作室。受疫情的影响,大家都需要在家自主完成花片的制作,然后再统一收集到工作室。所以制作的花瓣集中收到一批后,我就带着另外两名残障人士进行组装。组装前,我们一个花瓣一个花瓣进行仔细检查,严把质量关。
绒线花枝的枝和花链接的地方要用到小铜丝,这个部分必须包得严丝合缝,否则万一漏出一点便会划到运动员的手。最忙碌的时候,为了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团队60多人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的工作着,虽然大家平时都会钩编织多达百余种花卉,但是此刻,面对这意义不凡的花瓣,谁也不敢掉以轻心,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似千斤。制作过程中的困难也特别大,有的坐在轮椅上,有的趴着制作,特别不容易。但大家都是一腔热血来参与,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再加上因为这次任务时间特别紧,还有疫情的影响,所以每到要新学做一种花片的时候,都是几个骨干先勾出来,然后再不厌其烦的教其他人。
来自陕西铜川的残障姐妹张碧霞,17岁时被确诊为慢性骨髓炎导致行动不便,后来自学了编织技术。这次张碧霞也参与编织了冬奥颁奖花束中象征坚韧的月季,由于保密原因,当时张碧霞并不知道这些花的用途,只知道制作标准要求非常高。她非常担心自己做不好,很紧张,她说:“开始的时候,看着视频教程上老师的示范还没觉得特别难,但是真到我自己做的时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一开始做小红花的时候,我自己钩一朵起码超过五分钟。而姐妹们基本上都是1分钟就钩出来了,当时我就挺着急的,真怕因为自己的问题拖大家的后腿,或者因为自己水平太差没法继续参与。所以我就用家里别的绒线去练,一朵玫瑰花钩了拆、拆了钩,钩了再拆、再钩,就这样反复练习。”经过努力,张碧霞终于用三天时间成功追上了大家的平均水平。
后来张碧霞在电视上看见冬奥健儿手中,高高举起的领奖花束正是我们团队制作的花束时,深夜打视频电话给我,看到视频那头是她喜极而泣的画面时,我也再一次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是啊!自己亲手制作的花束被奥运冠军举过头顶的瞬间,所有的言语都无法表达内心那无比激动的心情!
视频那头的张碧霞说:“在参与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我能够加入到这么重要的事情当中去,能够看到自己亲手做的花束在冬奥会上出现,特别激动”。
自甘肃天水的残障大哥白先勇,是一名听力残疾人,看制作视频教程的时候,他听不见讲解,所以特地准备了一本素描本,按照视频教程的步骤,把制作步骤和草图都临摹下来,在图上标注好针数,为了标注精确,每个画面他都不错过,一段十分钟的视频教程,他要暂停两百多次。
还有团队成员闫晶晶,她也和奥运会有着特殊的缘分,2008年北京夏奥会的时候,她就给运动员做过伴手礼。是可爱又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毛绒工艺品,
有丰富的经验。所以这次冬奥会再做绒线花,闫晶晶少走了很多弯路。当大家说起各自的感想时,32岁的闫晶晶说自己能够两次幸运的参与奥运会的伴手礼和领奖花束的制作,这心情没法用语言来表达,这经历也会令她终生难忘。为了做好冬奥会领奖花束的每个花瓣,大家都克服了很多困难,但是心中却只有一个信念:无论如何不能出现一点差错!
随着2022年钟声的敲响,北京冬奥会拉开了帷幕,用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的颁奖花束——永不凋谢的绒线花也正式在荧屏上亮相了。作为一名普通钩编织人,这些经历将会终生难忘,然而更多的是作为中国人的一种骄傲和自豪,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生逢盛世 我辈有幸生于华夏!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2022年2月22日
相关知识
“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非遗海派绒线花
甘肃文化丨“绒线编织花束” 永不凋零的非遗之花
文化产业评论:融入非遗!这届北京冬奥的颁奖花束大有来头
袁老师手工作品:永不凋谢的非遗之花
用流传千年的非遗技艺,做一束永不凋谢的百合!
不会凋谢的花束!每一朵花都有美好寓意
北京冬奥会“绒耀之花”出自上海!恒源祥编结师励美丽:让花束以最佳姿态亮相颁奖台
非遗海派插花
《南方周末》刊登︱《花的三重境》背后:恒源祥探路品牌发展新征程
永久花—永不凋谢的不死花
网址: “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非遗海派绒线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8872.html
上一篇: 簪花写真走红龙年春节?不,它早已 |
下一篇: 端午节新式艾草花束走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