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国色天香 雍容华贵

国色天香 雍容华贵

国色天香 雍容华贵 -------- 牡丹花 罗艳君

飞翔的

<p>  10年前,我在院子里种了2棵牡丹,一棵洛阳红,一棵大朵兰。如今,2棵牡丹已经长出了许多分枝,非常繁盛蓊郁了。每到春天来临,紫红的洛阳红和粉色的大朵兰竞相开放,在春日的阳光照耀下,艳丽璀璨,香气四溢,引来蝴蝶蜜蜂在花间飞舞,院子里刹是热闹。</p> <p>  牡丹,在众多的花卉中,以其繁华富丽,雍容华贵,被历代帝王所喜爱。</p><p> 隋朝时,隋炀帝在洛阳周围开辟了方圆200里的西苑,第一次把牡丹种进了皇家园林,从此,牡丹成为了皇室富贵荣华的象征。</p> <p>  到了唐代,每一位帝王都把牡丹作为宫廷的娇宠,唐玄宗更是把杨贵妃比做牡丹。牡丹的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娇艳欲滴,繁华锦蔟的外形,融合了杨贵妃丰腴的体型,在当时的唐代女子美学中,风靡盛行。在历史的长河中,唯有唐代的女性以胖为美。</p> <p>  直到北宋时期,牡丹才开始走出皇家园林,进入寻常百姓人家,融入进普通人的生活。</p><p> 牡丹,以其花色多样,花朵饱满丰腴,明艳华丽,被帝王将相视为富贵荣华的象征,也被平民百姓视为吉祥、幸福的标志。</p> <p>  3000年前,《诗经》就记载了郑国人以牡丹做为爱情的信物,爱人之间离别时,皆赠予牡丹,以表离别相思之情。如今,公园,庭院,人们都喜欢种上几棵牡丹,以希带来好福气。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的花开富贵,花好月圆的吉祥画里,都是以牡丹花作为美好寓意的象征。</p> <p>  牡丹,不但以其娇艳多姿,富贵雍容,繁华馥郁赢得人们的喜爱,更以其傲然的气节和铮铮的风骨让文人墨客倾慕。</p><p> 武则天曾在一个冬日的午后游览长安皇宫的后花园,见遍地萧瑟,了无生气,于是下了一道圣旨,要百花们第二天全部盛开。百花仙子们聂于武则天的威力,第二天果然都开了,在冬日的阳光里争奇斗艳。唯有牡丹,没有屈服武则天的威力,没有开花,所以被武则天贬到了洛阳。离开长安的牡丹花,在洛阳开得花团锦簇,生意盎然,于是便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传。</p> <p>  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牡丹名句,刘禹锡留下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的美言,白居易说“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唐伯虎说牡丹“万万花中第一流”,宋代的欧阳修说“天下真花独牡丹”,最著名的,要数元代的珠帘秀了,他写下了文人墨客对牡丹至真至纯的仰慕: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p> <p>  牡丹的娇艳,牡丹的靓丽,牡丹的雍容,牡丹的华贵,牡丹的大气,在班上的女生中,唯有罗艳君可与之媲美。</p><p> 罗艳君性格爽朗,神态大气,在她的气质里,富含着雍容,华贵的韵味。只要有她在场,无论多么郁闷的场面,只要听到她爽朗开怀的笑声,那种郁闷沉静便一扫而光。</p> <p>  她从不矫揉造作,不会因为任何小事,不高兴的事唉声叹气。高中三年里,我几乎没有见过她因为任何事情绪低落过,即使考得不好,她也会给自己找一个理由安慰自己,让自己高兴起来。在她的脸上,永远都是阳光灿烂,笑意连连。</p> <p>  与她在一起,你会不自觉地欢笑,快乐,不用担心情绪不高,伤心难过。她的这种愉悦,欢快,热闹,浓烈的气场与牡丹的繁华,锦蔟,雍容,大度的气质非常相似,她的乐观开朗的笑声就像牡丹甜蜜温情的花香一样,闻之令人心旷神怡。</p> <p>  在班上的女生中,罗艳君是属于气壮山河,豪情奔放系列的。她可以与男生斗酒,斗牌。酒桌上,牌桌上,她可以巾国不让须眉。那高高举起的酒杯,一饮而下的痛快和果断打出的牌九,伴随着她不管不顾不计较得失的泰然神态,似乎让人沉醉在牡丹花的铮铮豪情和落落风骨里。</p> <p>  她的气度,她的神态,她的风格,她的魅力,她给人的感觉,即像盛开在深宫里的富贵牡丹,也像盛开在公园,庭院的吉祥牡丹。</p><p> 如果说秋俊是一朵站在高处的凤凰花,让人仰目,那罗艳君就是一朵盛开在深宫,盛开在原野,盛开在人们心里的牡丹: 雍容,华贵,繁华,郁馥。</p><p> 罗艳君,原来就是那国色天香的花中之王-----牡丹。 </p><p><br></p><p><br></p><p> 2020.8.26于恒山</p>

相关知识

国色天香 雍容华贵
( )是我国的特有花卉,它雍容华贵,富丽多姿,被誉为“国色天香肌”“花中之王”“
国色天香牡丹花
牡丹花的寓意和花语是什么 国色天香一展颜容
国色天香形容什么花 牡丹种类有哪些
河南洛阳:牡丹花开满城 尽显国色天香
曹州牡丹甲天下 国色天香冠群芳
窗台一盆仙人球,开出了“花王”的气势,雍容华贵,惊艳时光
国色天香 三甲镇千亩牡丹进入盛花期
国色天香冠绝天下(漫谈河洛文化)

网址: 国色天香 雍容华贵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9018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牡丹花开    国人都醉
下一篇: 任见:牡丹文化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