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热带作物) 病害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热带作物) 病害

球根鸢尾细菌性软腐病

作者:球根鸢尾 来源:不详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84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病害中文名:球根鸢尾细菌性软腐病 病害别名: 鸢尾基腐病病害英文名: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 病原学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Jones) Bergey et al. 分类地位: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欧文氏菌属,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 病原介绍:菌体短杆状,大小0.9~1.5×0.5~0.6(μm),周生4~5根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生长发育适温25~30℃,最高40℃,最低2℃,50℃经10分钟致死。 病原中文名:海芋欧氏杆菌 病原学名:Erwinia aroideae Townsend Eoll. 分类地位: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欧文氏菌属,海芋欧氏杆菌 病原介绍: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侵染部位:鳞茎、根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病害症状:病原细菌可从根颈部或叶片侵入。从叶片伤口侵入的细菌先进入薄壁组织细胞,致病部产生水渍状条斑,后逐渐扩展到基部,造成根颈部软腐。病原细菌从根颈部伤口侵入的,造成球状根茎出现水渍状软腐,引起上部叶片尖端先变黄,接着全叶发黄,全株枯死。地上部易拔出,整个鳞茎变成灰褐色粥状腐烂,散发出恶臭味发病规律:病菌在寄主病部或随病残体进入土壤中越冬,借灌溉水、雨水、地下害虫等传播,从伤口侵入。27~30℃,湿气滞留,地下害虫多易发病。预测预报:病害分类:细菌防治办法:(1)发现病叶及时清除。实行2~3年轮作,注意平整土地,下水头严防积水,提倡采用起垄或高畦栽培,发病后控制浇水。(2)操作器具用75%酒精消毒,收获鳞茎时要注意减少伤口。(3)栽植时选用健康鳞茎,宜浅不宜深,发现病株立即挖除,去除腐烂部分,再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1000倍液消毒后栽在新的地点。(4)发病初期喷淋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68%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为害情况:总体描述:症状 又称鸢尾基腐病。主要为害块茎、鳞茎或根茎。病原细菌可从根颈部或叶片侵入。从叶片伤口侵入的细菌先进入薄壁组织细胞,致病部产生水渍状条斑,后逐渐扩展到基部,造成根颈部软腐。病原细菌从根颈部伤口侵入的,造成球状根茎出现水渍状软腐,引起上部叶片尖端先变黄,接着全叶发黄,全株枯死。地上部易拔出,整个鳞茎变成灰褐色粥状腐烂,散发出恶臭味,是识别该病重要特征。 病原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Jones) Bergey et al.称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和E.aroideae Townsend Eoll.称海芋欧氏杆菌。前者菌体短杆状,周生3~6根鞭毛,大小1~2×0.5~0.7(μm),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嫌气性。在肉汁豚琼脂平面上菌落圆形凸起,灰白色不透明,具光泽,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无荚膜无芽孢。病菌生长适温25~30℃,最高38~39℃,最低4℃,致死温度48~51℃。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寄主病部或随病残体进入土壤中越冬,借灌溉水、雨水、地下害虫等传播,从伤口侵入。27~30℃,湿气滞留,地下害虫多易发病。德国鸢尾、澳大利亚鸢尾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发现病叶及时清除。实行2~3年轮作,注意平整土地,下水头严防积水,提倡采用起垄或高畦栽培,发病后控制浇水。(2)操作器具用75%酒精消毒,收获鳞茎时要注意减少伤口。(3)栽植时选用健康鳞茎,宜浅不宜深,发现病株立即挖除,去除腐烂部分,再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1000倍液消毒后栽在新的地点。(4)发病初期喷淋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68%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

相关知识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德宏热带作物科普基地开展“走近热带花卉 与我同行”科普宣传活动
2019年全国热带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
景区云数据中心建设实施方案.docx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成果转化 我所两项成果获评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23年度优秀科技成果
中国植物物种名录(2022版)——植物科学数据中心
2024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学术年会在海口举办 专家学者探讨热作育种新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植物科学数据中心
西北院大数据中心赴重庆开展松材线虫病秋季普查
海南大学林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

网址: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热带作物) 病害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9348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精油如何用好 精油泡澡好处多
下一篇: 花卉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 大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