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国鸢尾协会(American Iris Society)成立于1920年,至今已有100周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鸢尾人用自己的坚持与热情,推动了鸢尾的发展。我将通过“百年鸢尾”系列,和大家一起了解鸢尾世界里那些不平凡的人与鸢尾品种。
有髯鸢尾是西方花园的主角,这无疑导致了西伯利亚鸢尾为代表无髯鸢尾的育种与发展相对滞后。西伯利亚鸢尾在过去的这一百年内,发生了飞跃式发展。本节主要介绍西伯利亚鸢尾的背景、发展简史,并重点简述其四倍体品种的发展史与特性。
一、西伯利亚鸢尾背景与发展简史
西伯利亚鸢尾(Siberian Irises,通常缩写为SIB)是对由溪荪(Iris sanguinea)和西伯利亚鸢尾(I. sibirica)杂交获得的园艺品种的统称。
19世纪,欧洲的植物猎人开始从日本和朝鲜半岛引进了一些东亚特有种,其中就有溪荪。在20世纪初,欧洲的育种者开始将溪荪与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I. sibirica)进行杂交,获得的后代继承了亲本溪荪纯净的花色和西伯利亚鸢尾多分枝的优良性状。后来,又有溪荪的白花变型参与了杂交,使人们获得了少量花色变异。
溪荪(Iris sanguinea)@momo
长白山溪荪自然种群@裙子猫
1940年开始,美国鸢尾协会开始为西伯利亚鸢尾设置了优秀奖(Awards of Merit)。1952年,又为优良的西伯利亚鸢尾品种设置了摩根奖(Morgan Award)。但是,西伯利亚鸢尾的花色、花型一直未有明显突破。直到1957年F. Cassebeer获得‘白色漩涡’('White Swirl')这个品种,才打破了这种僵局。该品种内轮花被片(旗瓣)平开,完全不同于以往品种旗瓣竖直向上的花型。1962年,白色漩涡获得了第一个摩根奖。这个品种的获得使所有育种者兴奋不已,后来人们以它为基础获得了大量花瓣平展、圆润的品种,这段育种佳话被人誉为“白色漩涡”效应。育种者B. McGarvey、B. Hager、S. Dubose、H. Briscoe、S. Varner和C. McEwen等人以‘白色漩涡’为基础,培育了其他花色的平开型品种。英国育种者也参与到杂交育种中,M. Brummitt获得了浅蓝色品种'剑桥'(‘Cambridge’)和纯白色品种的‘周年’('Anniversary‘),这2个品种先后获得了英国鸢尾协会最高奖——戴克斯奖(British Dykes Medal),后来又被美国的育种者广泛用作亲本。
第一个旗瓣平开的SIB品种‘白色漩涡’(‘White Swirl’)
‘剑桥‘ (’Cambridge‘)
此后,西伯利亚鸢尾进入了迅猛发展期。1970年,育种学家C. McEwen首次获得了2个四倍体西伯利亚鸢尾品种’奥维尔·费伊‘(’Orville Fay‘)和’四重白‘(’Fourfold White‘)。C. McEwen通过秋水仙素处理种子或幼芽来培育四倍体品种,坚持了十年后终于如愿获得了大量植株健壮、花瓣质地较硬、抗性强的四倍体品种。C. McEwen并不满足于此,他还积极探索二倍体西伯利亚鸢尾品种育种,以此获得新的花色、花型。在1977年,他获得了第一个浅黄色西伯利亚鸢尾品种‘黄油与糖’(‘Butter and Sugar’),该品种获得了美国鸢尾协会为西伯利亚鸢尾设立的年度最高荣誉——摩根·伍德奖(Morgan-wood Medal)。
第一个四倍体西伯利亚鸢尾品种’奥维尔·费伊‘(’Orville Fay‘)
第一个浅黄色SIB品种‘黄油与糖’(‘Butter and Sugar’)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和日本的种质资源开始加入西伯利亚鸢尾的育种中。日本育种者Ho Shidara在日本发现了重瓣型的变异个体,还有一些花瓣数目不定的个体。同时,J. Waddick赴中国进行考察,将中国特有种北陵鸢尾(I. typhifolia)带回了美国。北陵鸢尾与溪荪、西伯利亚鸢尾染色体数目同为28,美国的育种者将这3者进行杂交,获得了一些早花型的西伯利亚鸢尾品种。
到现在,西伯利亚鸢尾品种已经极为丰富。花色各异,甚至有了复色。花型各异,单瓣,重瓣,也有玫瑰花型。花期各异,早花型,晚花型。
二、西伯利亚鸢尾四倍体品种的发展与特征
1994年,B. Hollingworth培育获得的四倍体西伯利亚鸢尾品种‘草莓仙女’(‘Strawberry Fair’)是第一个具有褶饰边的西伯利亚鸢尾品种。1980至2010年的30年内,Hollingworth培育了大批优秀的四倍体西伯利亚鸢尾品种,比如’镶有宝石的皇冠‘’(‘Jewelled Crown’)、‘有人爱我’('Somebody Loves Me’)和'淡紫色仙女'(‘Lavender Fair)。这些品种多数为花瓣褶皱、水平展开、花柱宽阔的重瓣型,至今仍然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花园中。近年来,他又将这些观赏性状进行了提升,比如2010年的’朱迪‘(’Judy, Judy,Judy‘)、‘震撼’(‘Something Shock’)。
第一个有褶饰边的SIB品种‘草莓仙女’(‘Strawberry Fair’)
‘有人爱我’( 'Somebody Loves Me’)
‘震撼’ (‘Something Shock’)
除了Hollingworth外,德国的育种学家T. Tamberg利用秋水仙素处理的方法也获得了大量四倍体的西伯利亚鸢尾品种,多次获得了欧洲地区的鸢尾奖项。J. Hewitt也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并获得了一些优异的品种。后来,美国的育种者J. Dunlop和D. Cole以Currier的育种材料为基础,继续开展了四倍体品种的培育。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四倍体品种都具有圆润、褶皱的花瓣,有的四倍体品种内轮花被片依然竖直向上,但是花更大,丛生时非常美丽,比如D. Cole在2005年获得的’初吻’(‘My First Kiss’)和‘艾米丽.安妮’(‘Emily Anne’)。
‘艾米丽.安妮’(‘Emily Anne’)
也有一些人对四倍体西伯利亚鸢尾品种提出质疑,认为这些品种株型高大、花朵生硬,失去了传统西伯利亚鸢尾品种自然、飘逸、优雅的独特气质。事实上,四倍体西伯利亚鸢尾品种备受园艺爱好者喜爱,所以这些人的担心也许是多余的,。
Hollingworth曾这样写道:四倍体品种比二倍体品种育性更低,因此四倍体育种者为了实现育种目标,尤其是获得一些隐性性状的突破时,要付出更多超常的、艰辛的努力。但是,一旦获得一个优异的四倍体西伯利亚鸢尾品种,它将成为你花园中最闪亮的明星。
注:
(1)本公众号曾写过西伯利亚鸢尾类群亲本的故事,可点击原文阅读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溪荪。
(2)有关西伯利亚鸢尾花色、花型的发展史,下一篇再详细叙说。
相关知识
百年鸢尾
工程鸢尾 绿化鸢尾 租摆鸢尾 耐旱鸢尾 抗旱鸢尾
鸢尾
鸢尾图片
科研工作为鸢尾产业注入活力 | “鸢尾”专题
香精与香料(55)—鸢尾酮与鸢尾
鸢尾花语(揭秘鸢尾的花语及其文化意义)
鸢尾草文化背景
鸢尾细菌性软腐病
鸢尾怎么繁殖
网址: 百年鸢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94340.html
上一篇: 园林发展简史.ppt |
下一篇: 花卉种类识别传统名花.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