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P评论是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编者按
这些年来,“农业现代化”这个大词听多了,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我们对个别地方的政府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些做法,有时候觉得很困惑。 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规模化,而农业规模化的核心 就是农业企业化。 因此,政府出台各种利好政策,拿出大量的真金白银,不遗余力地支持农业企业,即使很多农业企业根本没有市场生命力,甚至“种什么亏什么”,政府依然用大爱来维系企业的存活,却对多数农民心心念念、相当不便的农业基础设施视而不见。
农业现代化究竟指什么?(图源:网络)
1. 老板的选择
大肖看起来人高马大,但是声音却很温柔。作为一个在省城闯荡多年、阅历颇丰的中年人,大肖向来深得老板的信任。除了能力之外,同为花县老乡大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虽然在公司担任要职,但是大肖看起来非常朴实和低调,连使用的座驾都显得非常老气,又老又过气,花村小年青随便一辆小车可能都比他的强。
回到花村搞项目之前,大肖一直在省城的建材公司上班。老板和大肖是发小,这一路的发展也有赖老板的赏识和重用。公司除了做建材生意,另外一块大的业务就是承接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这些工程都是大活,能拿下来离不开老板各方的人脉资源。
大肖看在眼里,对老板是由衷的佩服。有一次,公司接了一个工程,挖掘机一挖,就挖出了大把很好的沙子和石子。按照行规,这些开挖出来的砂石收益都归承接公司所有,公司随便一卖就赚了几十万,这完全是额外的一笔收入。
老板向来有一种乡土情节。在省城的生意越做越大,乡土情节不仅没减,反而愈发的浓厚。很早的时候,老板就说功成名就之后要回花县种西瓜。结果这一信息不知怎么的传到花镇领导的耳朵,当年的镇党委书记下定决心要把这尊大佛请到花镇来投资。
经不住党委书记的几次动感情的游说,老板终于决定回到花县,重点投资花镇的农业产业化建设。省城的公司则移交给自己信得过的家人,老板人到中年,也想着换个行当,到农业领域扑腾一下,说不准还能激起一大片浪花。
2. 回村种西瓜
在大肖印象中,老板从省城全身退回花县并注册农业公司,应该也有十个年头了。这些年来,公司在花镇的农业投资不下于6000万,单单在花村的投资就超过2000万,作为回报则是几乎年年的亏损。这些投资数目以及赢亏情况,有可能是老板在某次酒后闲谈时跟大肖透露的,也有可能是老板在跟政府领导诉苦的时候讲出来的,大肖已经有点记不清了。更细的账目,大肖自然也不好详问,或许也不是他希望随时能记住的信息。
但公司经营的基本面是清楚的,也就是不赚钱甚至还处于亏损之中。至少花镇领导从大肖和老板那里能够经常听到这样的反馈,甚至花村的农民对这一情况也了然于胸。
公司成立后,最先是在水村搞西瓜育苗。老板建了三个现代化大棚,跟村里租了一百亩地用来集中育苗。之前农民种西瓜都是各自为政,各收各瓜,公司进驻之后开始跟农民签订订单合同,把农民的西瓜收上来之后统一出售。西瓜这玩意皮得很,同一块土地最好隔一年再种,否则容易得病。农民哪管三七二十一,看着市场行情好,恨不得每年多种几茬,怎么可能隔年再种。
为了迎合农民的需求,公司采用了外地相对成熟的技术,用抗病毒能力较强的葫芦苗来嫁接西瓜,这样培育出来的葫芦—西瓜苗就可以每年在同一块地上种植了。在水村的西瓜育苗项目,公司长期聘用的员工只有七八个。每年到嫁接的时候则需要大量人工,公司就临时聘用,一个人工一天的工资200元左右。
早些年,花镇也有一些大户搞西瓜育苗生意,公司进入这一行当之后,那些大户就做不下去了。毕竟公司有雄厚的资本支持,无论在育苗的品质还是价格,竞争力都相当明显。公司在把握市场需求方面也比大户灵敏,通过跟全国主要的西瓜集散地及育种基地保持紧密沟通,公司能够及时了解哪种西瓜品种更受欢迎。农民因此也更愿意购买公司的种苗。
3.硬着头皮种
水村的项目搞了两年之后,公司又到牛村流转了150亩的土地。流转过来之后,公司进行了土地平整,建起了大棚,开始种植蔬菜瓜果。虽然公司在大棚种植投入不少,但是种出来的品质比较差,销售的情况更差。大肖有点无奈地说,接下来公司准备强化蔬菜瓜果的销售工作,尤其是加强与超市的对接。
为什么持续亏本,公司还要苦苦支撑呢?因为这150亩土地,公司是长期租赁的,有的地块30年,有的地块50年。每亩租金超过1000元,虽然租金是每年一付,但是公司也不敢随便毁约跑人。
一方面,公司是花镇乃至花县重点关照的龙头企业,老板又是本地人,随便毁约的话,面子上着实过不去。另一方面,公司把土地平整之后,原来的丘陵土坡被整平了,已经很难恢复原状,再要分下去给农民很容易引起矛盾。花村就发生过这样的纠纷,老板毁约之后,农民因为土地平整之后面积变少而怨声载道。因此,公司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种下去。
不久,公司又在牛村的另一个小组租了一块500亩连片的水田,每亩租金是1000—1200元,一租30年。开始是用来养小龙虾,结果亏了,后来用来种水稻。这块地也是平整过了,土地平整则是政府的项目出的钱。实际上,整个牛村几千亩的土地都进行了平整,当年是国家的一个土地整治项目。
具体的平整工作正是由公司来承接,政府之所以愿意把这么大一个项目交给公司,一方面是政府落实对公司照顾政策的承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公司具备土地平整的实力。老板在省城的那家公司,本来就是搞基础施工的,各种机械设备应有尽有。平整土地的时候,老板把那些机械设备调过来,整个弄下来能够给项目节约不少成本。
土地平整之后,耕种自然就方便了,因为大型机械能够自如地下田操作,而且沟渠和道路也做了重新的布置,农民都很满意。虽然这几年花县类似的项目也不少,但是能够像牛村这样整村推进彻底把土地平整的,也就独此一家。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牛村的干部队伍非常得力,干群关系很好,所以虽然项目开始的时候有不少阻力,但是很快都被搞定了。花村的农民,对牛村的土地平整一直都很眼红,但是也无可奈何。
有时候,老肖也挺困惑的,这样规模化种植到底划不划算。你比如说这块500亩的水田,理论上讲,集中种植的产量应该更高才对,因为土地也平整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更均匀,水利条件也更好了,没道理不高产。但是问题在于除了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越来越贵之外,管理成本也不断攀升。公司种田,除了整田、插秧、收割可以机械化,其他管理工作包括管水、施肥、病虫害防治、杂草防治,都是用的人工,施肥撒药,当然也可以用无人机,但是成本反而更高。
开始的时候,公司雇人种田没有搞承包制,结果那些雇佣来的农民根本不用心干活,表面工作做的不错,背地里偷工减料你也没辙。搞农业是个奇怪的事情,农民自家搞,起早摸黑都不怕,一旦成为农业工人就慵懒得不行,公司也不可能再雇佣一批人成天盯着他们干活。这么种田,自然是要亏本的。
后来公司改变了管理模式,把土地承包给农户来种,每个人管理20多亩,然后规定工资跟水稻收成情况挂钩。这种分包制,实际上又回归到小农种田的模式,效果确实也不错,农民干活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
4. 旅游来花村
前几年,公司终于来到了花村。因为花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就想着能够打造出个亮点。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自然想引进几家企业来一起经营。在老肖看来,地方政府之所以看中他们公司,大概也是这几年看到老板屡亏屡战,真心想搞农业。引进来之后,政府就围绕着公司开展规划和资金投放,尽可能把扶持政策用足。
这些政策一方面是给企业免税,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政府动员,让村干部做农民的工作,以便宜的租金将土地流转给企业。由于政府和村集体的强势推动,花村的几千亩土地很快就集中流转到公司的手里。
在基础设施方面,花县也是下了血本,通过整合项目资金,投入3000多万用于花河旁边修建景观路。此外,游客中心、干部培训教育基地的几个房子,也是政府投钱建的。园区里面的沟渠,也是政府支持建设的,得几百万的资金。为了配套乡村旅游的餐饮和住宿,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引导村民搞农家乐,把老旧房子修缮一新,接待游客吃饭和住宿。实际上,整个项目点的规划设计,也是花县园林部门出面来设计的。
作为项目最大的卖点,花河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要素。无论是花河的水上旅游项目还是沿河的步道,对水量和水质都有一定的要求。花河的水来自上游的花河水库,主要是用于农业灌溉。政府为了支持公司旅游项目的开展,跟花河水库打了招呼,让他们既要保持花河的水量,同时又不能放太多的水。大肖对政府的支持很是感慨,认为这个旅游项目之所以开展比较顺利,离不开政府和村集体的大力支持。
5. 大肖的布局
公司在花村安顿下来,找了10多个管理人员,跟着大肖一起经营花村的旅游项目。这几年,公司在花村修建了几个大棚,在项目点内修了路,在路上铺了砖,在路边铺了草坪。大肖的思路是,通过把花村经营好,引入市里面的旅游公司,让旅游公司带游客过来消费。据了解,已经有旅游公司承诺一年引导200多万的人流量来花村。问题是,游客来花村看什么呢?
一个是游乐设施。大肖在花村建了游乐场,有泳池,有儿童水上乐园,有民俗馆。这些游乐设施主要是面向小孩的,通过小孩带动家庭旅游。
其次是采摘乐园。去年,公司在花村种了几十亩的大棚草莓,采用的是立体种植的模式和先进的管理方式。草莓长势喜人,眼看就要上市了,结果疫情不期而遇,各地都封了城,草莓根本就没人来采摘,也卖不出去,一下子亏了100多万。
还有一大动作,那就是用集成房屋来搞民宿。大肖从外地拉了一些集成房屋,安置在花村的项目点。这种集成房屋有两个套间,大肖认为出租一天的价格至少是300元,通过这些房屋出租,可以吸引城里人周末或假期来这里度假散心。
6. 巨大的浪费?
虽然这个项目已经运行了几年,政府、企业都投入了不少的资金,农民为农家乐也投入了一笔不小的钱。但是未来的前景如何,大肖心里也不是很确定。在商界这么多年的经营,大肖清楚农业企业不论是搞种养还是搞旅游,风险都不小,血本无归的案例也不少见。就拿公司之前在花镇的经营项目来看,几乎是年年亏钱。这么多年了,老板还愿意坚守在这里,大概也是真爱吧,大肖颇有些感慨。
市里的旅游公司真的能把客流量引过来吗?那就要看花村这个项目点到底有什么看头。在政府一些干部看来,似乎类似花村这种乡村旅游的模式在周边也不少,至少从目前来看,花村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
由于旅客不多,而且很多是来自周边的散客,他们开车来看个半天就回家了,很少在村里吃饭。因此,农家乐并不怎么红火,真正赚钱的也就几家跟政府或村集体关系比较紧密的。一些农家乐干脆把门关了,安心种田或外出打工。那些继续坚持的农家乐,为了争夺客源,时而也会爆发冲突,原本关系不错的家庭,因为利益而反目成仇,甚至成为村庄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隐患。
还有一些农民担心,原本灌溉条件就不太好,现在花河的水量排放为了照顾公司的旅游项目又受到限制,会不会影响下游地块的灌溉呢?
虽然从整体上讲,大肖对政府各方面的支持是感激的,但是在政府提供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上,大肖也不是全然满意。比如说,政府投入几百万在园区内修建的沟渠,在大肖看来又窄又浅,根本无法把花河的水引进来。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啊,大肖温和地抱怨道。
★ 本文作者:林辉煌,社会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院长助理。
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社”,经授权发布。
编辑:IPP传播
关于IPP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由华南理工大学校友莫道明先生捐资创建。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
相关知识
林辉煌: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企业化吗?
“别墅养鱼”“花爱熬夜” 江苏新沂传统农业因“数”而变
【乡村行·看振兴】喜报!广东丰多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级生态农场称号
冠棉种业 :打造高品质棉花种苗 助力农业现代化
【世界农业】高科技农业长啥样,颠覆一切!
建设先进文化示范区 打造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2023年云梦油菜花海文化旅游节盛大启幕
德州市陵城区滋镇由“物联网农业”到光伏农业 助推现代农业“锦上添花”
花西乡大力实施“旱改水”工程 深挖农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春天花乐园:凝聚芳华 助力产业
洋甘菊就是野菊花吗
网址: 林辉煌: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企业化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9683.html
上一篇: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花店 |
下一篇: 青平:用“服务活水”催开现代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