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云南轿子山大王杜鹃的种子生理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云南轿子山大王杜鹃的种子生理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云南轿子山大王杜鹃的种子生理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 大王杜鹃(Rhododendron rex LevL subsp.rex)为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属(Rhododendron)、常绿杜鹃亚属(subgen Hymenanthes)的常绿小乔木,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等地,有较好的景观价值和园艺价值。近年来,由于外界人为干扰导致该物种生境遭到严重破坏,种群处于衰退状态,IUCN已经将该植物列为易危(vulnerable)等级。为探究其濒危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和措施,本论文以云南轿子山的大王杜鹃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和室内实验研究了该物种的种子生理生态、保护遗传学及其对物种致危的影响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大王杜鹃种群衰退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与管理措施。主要结果为:1.大王杜鹃的种子生理生态特性大王杜鹃种子无休眠期,黑暗下不利于其种子萌发,为需光性种子;高温抑制其种子萌发。综合不同温度下不同光暗处理的结果认为,20℃恒温或15~25℃变温条件是其种子萌发较适宜的温度条件。低浓度GA3处理对其萌发无显著影响,GA3浓度达到1000ppm时显著抑制种子萌发。大王杜鹃种子对轻微的干旱胁迫有较好的适应能力,随着PEG-6000浓度的提高,大王杜鹃的萌发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在PEG6000浓度≥11.5%时受到显著抑制。贮藏试验表明,大王杜鹃种子为非顽坳性种子,4℃和20℃经9个月贮藏后仍能保持较高的萌发率;光照条件下种子贮藏后萌发能力主要受贮藏时间及贮藏时间与贮藏温度交互作用的影响,4℃积温贮藏比20℃下保持更高的最终萌发率;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主要受贮藏温度的影响,4℃冷积温贮藏后种子与黑暗条件下萌发率极低。2.大王杜鹃的保护遗传学研究基于8对SSR引物的大王杜鹃在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PPB%=100%、NA=3.906、NE=2.422、H=0.532、I=0.966)在同属植物中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4个不同海拔斑块中有98.87%的遗传分化来源于斑块内,仅1.13%的变异组分来源于斑块间,不同海拔斑块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UPGMA聚类、贝叶斯聚类和PCoA分析表明,4个斑块和斑块内可能存在的亚群无法有效区分开来。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表明,4个海拔斑块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属于自由交配的群体。瓶颈效应检测表明,轿子山大王杜鹃在近期内未经历瓶颈效应,处于相对平衡的一个状态,但在其历史上经历了瓶颈效应,出现过群体数量收缩事件。综合对大王杜鹃种子生理生态特性、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分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认为大王杜鹃具有同属植物中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种子生理特性和外界人为干扰是导致其面临濒危的重要原因。建议加强就地保护、结合近地保护并辅于迁地保护开展物种的种质保护。针对大王杜鹃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可能经历类似于冷积温后于黑暗条件下萌发的情况,建议适度去清除大王杜鹃集中分布区域具有遮蔽效果的草本和灌木,适度扩大幼苗或小树集中地林窗面积,结合建立人工苗圃资源库,帮助其自然种群的扩大和恢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1234187246572142592

1289887717202591744

1289887145204383744

相关知识

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 云南轿子山打造100亩高山杜鹃基因库
不同杜鹃品种在浙西南山区环境适应性研究
四川大百合繁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云南杜鹃花上的酵母菌物种多样性
鸢尾属植物遗传多样性评价及干旱高温胁迫生理响应机制
湖北省十字花科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大别山地区杜鹃花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二月兰遗传多样性研究
利用RAPD分子标记研究中国石竹与香石竹的遗传多样性
寄生植物向日葵列当萌发刺激物、生理小种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网址: 云南轿子山大王杜鹃的种子生理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0043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长白山地区天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 月季花部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