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植物营养元素真的有这么大的作用么?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入水分和各种营养元素,而这些水分、养分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根系将这些物质传导入植株体内,然后运输到各个所需部位加以利用,充分发挥它们的生理生化功能。
1、碳(C)-氢(H)-氧(0)
碳、氢、氧三种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最多,占植物干重的90%以上,是植物有机体的主要组成,它们以各种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等形式存在,是细胞壁的组成物质。它们还可以构成植物体内的活性物质,如某些纤维素和植物激素。它们也是糖、脂肪、酸类化合物的组成成份。
2、氮(N)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辅酶、磷脂、叶绿素、某些植物激素、维生素、生物碱等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分,也是核酸、核苷酸等遗传物质的基础。氮对植物生命活动以及作物产量和品质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氮肥是获得作物高产的有效措施。
3、磷(P)
磷是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素(磷脂类化合物中的一种)、腺苷三磷酸等重要化合物的组分;磷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氮代谢和脂肪代谢。此外,磷还能通过增加原生质的粘度和弹性,调节可溶性糖和磷脂含量等措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
4、硫(S)
硫是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组分,因此也是蛋白质不可缺少的组分。硫还是许多挥发性化合物的结构成分,如使大蒜、大葱和荠菜具有特殊气味。
5、钾(K)
钾是重要的品质元素。钾不仅参与作物的碳氮代谢,促进光合作用,还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调节着细胞的渗透压和气孔的开闭,并能激活多种酶。钾还参与作物体内糖类的形成和运输,增强植物抗逆性,改善产品外观,增加果实甜度和籽粒饱满度,延长产品贮存期等。
6、钙(Ca)
钙是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能稳定细胞膜结构,调节膜的透性和有关的生理生化过程,在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生长、衰老、信息传递以及植物的抗逆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钙还能促进细胞的伸长和根系生长,参与第二信使传递,调节渗透作用,参与离子和其它物质的跨膜运输。因此钙能增强作物抗病能力,改善作物品质,延长贮藏期。
7、镁(Mg)
镁是叶绿素和植酸盐(磷酸的贮藏形态)的重要组成成分,镁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叶绿素并促进光合作用,同时参与合成蛋白质,活化和调节酶促反应。
8、硅(Si)
硅能够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根系活性;提高植物抗倒伏能力;抑制植物的蒸腾作用;促进养分的吸收,改善体内养分平衡等。
9、铁(Fe)
铁是叶绿体形成不可缺少的元素,许多重要氧化还原酶中都含有铁,铁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氮代谢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0、锰(Mn)
锰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与作物的光合、呼吸以及硝酸还原作用关系密切。锰还能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根系生长也有影响。
11、锌(Zn)
锌是叶绿素合成的必需元素,参与生长素的代谢过程,是某些酶的组分或活化剂,参与光合作用,促进蛋白质代谢。锌对生殖器官发育和受精作用也有影响。
12、铜(Cu)
铜参与植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光合作用,对花器官的发育、氨基酸活化和蛋白质合成有促进作用。
13、硼(B)
硼具有促进生殖生长器官的建成和发育,影响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促进体内碳水化合物运输的作用;具有调节酚代谢及木质化的作用;具有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固氮能力的作用。
14、钼(Mo)
钼是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对氮代谢有重要作用,参与根瘤菌的固氮,促进植物体内有几化合物的合成,在受精和胚胎发育中也有特殊作用。
15、氯(Cl)
氯具有调节气孔运动、激活H+泵ATP酶,抑制病害发生等作用,氯还参与光合作用,适量氯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
16、钠(Na)
钠元素能够增大植物细胞的渗透势,在具有一定盐浓度的土壤中能提高植物吸水吸肥的能力。钠元素可以提高细胞原生质的亲水性,植物吸收部分钠元素以后,细胞内的电解质增加,组成原生质体的胶体即发生变化膨胀,从而提高了原生质体与水的亲和力,提高了细胞的保水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钠元素可促进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目的增多,使植物生长得更快,发育得更好。另外,钠元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调节叶片的气孔开闭以及对光合作用的提高上
17、镍(Ni)
镍元素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参与催化尿素降解。镍是脲酶的金属辅基,脲酶是催化尿素水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的酶。
相关知识
植物营养矿质元素.docx
植物健康营养理论与健康元素
植物营养学:第二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
植物营养与作物病害的关系
园艺植物营养诊断和合理施肥.ppt
《园艺植物营养诊断及合理施肥》.ppt
第九章 物营养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2.doc
植物镁元素的重要性及镁肥施用
氮磷钾肥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品质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施肥1.ppt
网址: 植物营养矿质元素.docx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01983.html
上一篇: 荒漠地区8种草本植物营养元素含量 |
下一篇: 植物营养元素基础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