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碳汇通量估算初探:以珠江流域为例
《科学通报》 2011年26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区域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碳汇通量估算初探:以珠江流域为例
曹建华 杨慧 康志强 开通知网号
【摘要】:在长时间尺度上,碳酸盐岩的形成对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2产生巨大的碳汇效应,同时碳酸盐岩在全球分布面积的巨大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使碳酸盐岩溶蚀、吸收大气/土壤CO2的岩溶过程积极参与现代全球碳循环,并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一碳汇的通量约占全球"遗漏汇"的12.00%~35.29%.以珠江流域为例,在综合考虑影响岩溶作用及产生碳汇因子的基础上,收集已有数据,以典型地点的石灰岩溶蚀速率、年降水量、土壤呼吸速率和NPP建立回归方程,并以GIS为研究平台,结合研究区内碳酸盐岩类型的分布,估算研究区内因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对大气CO2汇的通量.结果表明,珠江流域年溶蚀量为1.54×107tCaCO3/a,折合碳为1.85×106tC/a,试图从原位典型点的监测数据,探索区域尺度岩溶作用碳汇估算方法.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程;王谦;姜霞;郭轶男;王坤;吴志皓;车霏霏;陈俊伊;湖泊生态系统碳汇特征及其潜在碳中和价值研究[J];生态学报;2023年03期 2 丁梦凯;吴夏;曹建华;胡晓农;潘谋成;黄芬;任梦梦;桂林凉风洞洞穴系统垂向碳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岩溶;2021年04期 3 蒋忠诚;章程;罗为群;肖琼;吴泽燕;我国岩溶地区碳汇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岩溶;2022年03期 4 覃小群;蒋忠诚;黄奇波;张连凯;刘朋雨;梁永平;硫化物风化产酸对流域岩石风化和碳循环的影响——以黄河支流三川河流域为例[J];第四纪研究;2020年04期 5 张春来;黄芬;蒲俊兵;曹建华;中国岩溶碳汇通量估算与人工干预增汇途径[J];中国地质调查;2021年04期 6 李开忠;徐中春;吕小溪;董颖苹;王恒松;基于野外控制试验的不同持续时间干旱对喀斯特溶蚀的影响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21年10期 7 唐荣彬;付梅臣;王力;黄妮;连海峰;喀斯特岩溶、非岩溶区植被总初级生产力与土壤呼吸的空间差异及其环境因子分析[J];地球与环境;2020年03期 8 王修华;吴夏;黄芬;曹建华;胡晓农;桂林毛村地下河水-气界面CO_2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年04期 9 周孟霞;莫碧琴;杨慧;岩溶石漠化区李树林土壤岩溶作用强度及碳汇效应[J];农业工程学报;2020年13期 10 姜鑫;黄先飞;秦樊鑫;张珍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喀斯特地区岩石溶蚀速率及其驱动因素[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平安;漓江流域无机碳和有机碳来源及岩溶碳循环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2021年 2 唐荣彬;喀斯特不同生境土地石漠化演变预测与管控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1年 3 吕婕梅;人类活动影响下喀斯特小流域岩石风化及其与大气CO_2的源汇效应关系研究[D];贵州大学;2018年 4 赵瑞一;重庆南川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碳运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西南大学;2016年 5 肖时珍;亚热带典型白云岩流域化学剥蚀速率及碳汇潜力[D];西南大学;2017年 6 李亮;潮田河流域(岩溶)地质碳汇过程及通量估算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桂林丫吉试验场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碳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3年 2 黄淑卿;外源酸参与下降水对岩溶碳循环的影响机制[D];重庆交通大学;2023年 3 黄静;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下溶蚀速率差异及其碳汇效应[D];贵州师范大学;2023年 4 石华;不同种源樟树幼苗对高钙环境的适应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1年 5 刘磊;广州珠江水系江心洲景观规划设计与利用策略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 6 任梦梦;漓江流域外源酸(硝酸、硫酸)对岩溶碳汇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 7 丁梦凯;桂林凉风洞洞穴系统环境变化特征及垂向碳迁移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8 马阔;西江河水水化学及硫酸根中硫氧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9 覃彤;坡心地下河系统碳来源分析及其碳循环意义[D];西南大学;2019年 10 张清华;漓江流域外源水对岩溶无机碳通量的影响[D];桂林理工大学;2018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建华;蒋忠诚;杨德生;裴建国;杨慧;罗为群;中国西南岩溶区土壤允许流失量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08年12期 2 朱明秋;曹建华;郭芳;基于碳酸盐岩风化的碳源分析及土壤的影响作用机制[J];中国岩溶;2007年03期 3 刘再华;Wolfgang Dreybrodt;王海静;一种由全球水循环产生的可能重要的CO_2汇[J];科学通报;2007年20期 4 王兆礼;陈晓宏;珠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时空格局[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曹建华,袁道先,潘根兴,姜光辉不同植被下土壤碳转移对岩溶动力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J];地球与环境;2004年01期 6 刘再华外源水对灰岩和白云岩的侵蚀速率野外试验研究——以桂林尧山为例[J];中国岩溶;2000年01期 7 蒋忠诚,蒋小珍,雷明堂运用GIS和溶蚀试验数据估算中国岩溶区大气CO_2的汇[J];中国岩溶;2000年03期 8 刘再华碳酸盐岩岩溶作用对大气CO_2沉降的贡献[J];中国岩溶;2000年04期 9 殷鸿福,谢树成,周修高微生物成矿作用研究的新进展和新动向[J];地学前缘;1994年04期 10 聂跃平碳酸盐岩性因素控制下喀斯特发育特征─—以黔中南为例[J];中国岩溶;199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魏秀国;珠江流域河流碳通量与流域侵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2 姚锐;中国岩石风化对大气CO_2的汇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建华;杨慧;康志强;区域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碳汇通量估算初探:以珠江流域为例[J];科学通报;2011年26期 2 张孝青;连宾;侯卫国;曲洋;模拟污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及其潜在的环境意义[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1年03期 3 白晓永;张思蕊;Pete SMITH;李朝君;熊练;杜朝超;薛盈盈;李姿霖;龙明康;李明会;张小芸;杨姝;罗青;沈晓倩;解决围绕碳酸盐岩风化碳汇的争议[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09期 4 翁金桃碳酸盐岩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J];地球科学进展;1995年02期 5 杜朝超;白晓永;李阳兵;谭秋;赵翠薇;罗光杰;吴路华;陈飞;李朝君;冉晨;张思蕊;熊练;宋丰姣;肖碧琴;李姿霖;薛盈盈;龙明康;罗青;张小芸;李明会;沈晓倩;杨姝;中国碳酸盐岩地区岩溶无机碳汇格局及影响因素[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03期 6 万国江,白占国论碳酸盐岩侵蚀与环境变化──以黔中地区为例[J];第四纪研究;1998年03期 7 谢银财;人类活动对碳酸盐岩风化和碳收支的影响取得新认识[J];中国岩溶;2023年06期 8 孙志勇;陈开远;杜玉山;王玉芹;隋淑玲;济阳坳陷弱磁性碳酸盐岩岩心裂缝古地磁定向研究[J];地质科学;2017年03期 9 含石膏碳酸盐岩隧道膨胀侵蚀型灾害机理防范科学技术[J];中国公路;2023年11期 10 吴亮君 ;张远海;岩溶所红色碳酸盐岩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中国岩溶;202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利春;邓虎;李洪玺;基于岩石物理的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预测研究[A];第33届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23)论文集(02气藏开发)[C];2023年 2 王启贵;碳酸盐岩酸岩反应规律研究[A];第33届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23)论文集(04钻采工程)[C];2023年 3 赵清源;时贤;张卫东;牟春国;张燕明;古永红;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论的碳酸盐岩酸化压裂与加砂压裂适应性研究——以靖西马五区块为例[A];第33届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23)论文集(04钻采工程)[C];2023年 4 于淑珍;朱方辉;刘伟;李明星;张振云;董晓焕;长庆低压碳酸盐岩气井暂堵压井液研发及试验[A];第33届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23)论文集(04钻采工程)[C];2023年 5 牟春国;张燕明;古永红;赵倩云;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致密碳酸盐岩加砂压裂技术研究与试验[A];第33届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23)论文集(04钻采工程)[C];2023年 6 刘林清;余果;李龙;李海涛;刘阳;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气藏技术经济一体化指标体系与高质量开发指标界限探讨[A];第33届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23)论文集(06综合)[C];2023年 7 王璐;黄亮;何勇明;张一帆;深层碳酸盐岩气藏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A];第33届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23)论文集(02气藏开发)[C];2023年 8 孟凡坤;赵辉;刘晓华;闫海军;石晨阳;多层非均质碳酸盐岩气藏斜井生产动态分析[A];第33届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23)论文集(02气藏开发)[C];2023年 9 刘晓燕;赖凤鹏;史海东;张文起;程木伟;李湘云;程子芸;边底水碳酸盐岩气田生产动态特征及合理配产研究[A];第33届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23)论文集(02气藏开发)[C];2023年 10 鲜绍军;曾道国;贵州东北奥陶系下统碳酸盐岩型萤石矿床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2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蕾;基于计算模拟和溶蚀实验的碳酸盐岩孔隙定量表征及孔隙演化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 2 曹占宁;碳酸盐岩多尺度裂缝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3 马霄一;碳酸盐岩跨频带地震岩石物理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4 曲跃;内蒙古满都拉-锡林浩特地区石炭纪-二叠纪碳酸盐岩古环境分析[D];吉林大学;2019年 5 谢相建;地表裸露碳酸盐岩组分比例遥感估算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6 徐坤吉;水平井技术开发碳酸盐岩裂缝性气藏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米强波;碳酸盐岩低应力差储层控缝高机理及工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8 徐超;碳酸盐岩孔洞储层地震正演响应特征和AVO属性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9 冯进来;陆相混积岩储层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杨勇强;济阳坳陷湖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成因机理[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炫志;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行为及其环境风险评价[D];南华大学;2019年 2 李玲;神农架中元古代碳酸盐岩微量元素特征及古环境意义[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3 陈晶;鄂尔多斯奥陶系马五5-马四段碳酸盐岩储层测井综合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4 赵正福;南哈Marsel探区下石炭统碳酸盐岩发育特征及其对天然气富集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5 王成明;西加拿大沉积盆地碳酸盐岩石油地质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6 杨森;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7 王竞惠;碳酸盐岩测井综合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8 雍志城;碳酸盐岩储层测井综合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9 莫司琪;径向条件下裂缝性碳酸盐岩酸蚀蚓孔扩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10 王振耀;广西龙州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中Cd元素的行为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樊未晨;西部就业:平凡但不平庸[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高长安 通讯员 马永;勘探发现碳酸盐岩进入高峰期[N];中国科学报;2012年 3 记者 王欣欣 通讯员 胡安平;专家学者跨学科交流献策碳酸盐岩油气理论技术[N];中国石油报;2024年 4 邹伟 高键 朱东亚;石勘院成功申报国家能源碳酸盐岩油气重点实验室[N];中国石化报;2023年 5 记者 夏文燕;南京大学科研团队揭示冷泉碳酸盐岩成因之谜[N];江苏科技报;2022年 6 记者 窦晶晶 通讯员 卞从胜 宋本彪;破解碳酸盐岩油藏注水难题[N];中国石油报;2018年 7 记者 苏华 通讯员 何征;精细注水烹制“营养餐”[N];中国石油报;2016年 8 记者 陶韬;地球曾经是微生物的天下?[N];江苏科技报;2016年 9 嘉宾 江青春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中部室副主任 本报记者 刘爽 采访;突破领域禁区 推动立体勘探[N];中国石油报;2017年 10 记者 高向东 通讯员 何征;优化简化“橇”解难题[N];中国石油报;2017年
相关知识
岩溶碳汇效应对植被的响应研究进展.pdf
东江流域化学风化的碳汇效应及河流溶解碳的输出过程
“不为人知”的碳汇效应(4)
岩溶:独特的碳汇效应
“不为人知”的碳汇效应
植树节,来说说碳汇的事儿!
揭秘岩溶碳汇:永不停息的捕碳能手
我室综述岩溶碳汇过程与效应
地球环境研究所综述岩溶碳汇过程与效应
岩石风化碳汇研究进展:基于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分析
网址: 区域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碳汇通量估算初探:以珠江流域为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04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