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提高花卉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技术

提高花卉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技术

1、提高花卉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技术在花卉离体快繁的商业化生产中, 移栽是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移栽成活 率的高低与经济效益的好坏密切相关。 因此,在优化移栽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基础 上,强化养护管理,大力提高移栽成活率,是离体快繁的关键环节。 一、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低的原因分析(一)生长条件变化过大 组培苗在瓶内培养时,始终处于高湿、恒温、光照条件适宜的条件下。其分 化形成的叶子表面保护组织如角质层、 蜡质层不发达或没有, 表皮毛也没有或极 少;从叶片解剖结构上看,栅栏组织薄或不明显,叶组织间隙大,气孔开孔大,存在排水孔,易失水,加之茎的输导系统发育不完善,供水不足,易造成萎蔫。(二)根系发育极差或不

2、正常 通常木本植物可以在培养基上不断生长增殖, 但不易生根, 即使生根, 所产 生的根系发育极差。 从愈伤组织上诱导形成的根, 有的不与分化芽的输导系统相 通,也无法移栽;有的虽与输导系统相通,但无根毛或极少,移栽后极难成活。(三)光合作用减弱组培苗生长在高糖培养基中, 小苗吸收后无机磷大幅度下降, 减少了无机磷 的循环,使 RUBPRUBP 羧化酶呈不活化状态, 无力或极少固定二氧化碳, 光合能力极 低; 叶绿体发育不良,基粒中叶绿素分子排列杂乱; 加上光和气体交换受到限制 及蔗糖的刺激,促使组培苗呼吸速率增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二、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技术和措施(一)培育瓶生壮苗不同

3、植物组培苗是经过不同程序、 不同培养基、 不同继代次数及不同发生方 式而来的,对健壮苗的要求是根与茎的维管束相联通, 不是从愈伤组织中间发生, 而是从茎木质部上发生的。同时不仅要求植株根系粗壮,还要求有较多的须根,以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增强根系的吸收功能, 提高移栽成活率。 根系的长度以 不在培养容器内绕弯为好, 根尖的颜色应为细胞分裂旺盛的黄白色。 在生根培养 时,切下的嫩茎长度以 2 23cm3cm 为宜。茎部粗壮、生命力强的生根幼苗移栽后成 活率高,而对丛生状的、细弱的组培苗生根移栽后,由于茎部细弱,失水快,极 易萎蔫,成活率大大降低。 为了防止瓶苗徒长变高变细, 我们可以在培养基中加

4、入 B9B9 矮壮素、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提高瓶苗的品质,进而提高移栽的 成活率。(二) 移栽时间的选择 通常我们都是让幼苗长出几条短的白根后,然后出瓶种植,如果根系过长,既延长瓶内时间, 成活率也不高。 我们经过实验发现, 如果在幼苗茎部伤口愈合, 长出根原基,而未待幼根长出,即出瓶种植,这种方法不会损伤根系,可缩短瓶 内时间,移栽速度快,成活率高。对于一些难生根的植物,我们可以选择无根嫩 枝扦插技术, 先在瓶内诱导根原基, 取出后移入疏松透气的基质中, 通过人工控 制光照、温度(地面温高于气温),喷雾以提高空气湿度,使植株形成具有吸收 功能的根系。对于扦插也难生根的植株,可将组培苗进行

5、瓶外嫁接, 利用砧木良 好的根系,克服生根难的问题。(三) 移栽容器及基质的选择 我们通常用穴盘移栽来进行组培苗的过渡,根据幼苗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穴盘。穴盘移栽的优点在于每株幼苗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一旦发生病害, 不 会快速蔓延引起其它植株的死亡。我们通常采用珍珠岩、蛭石、炉渣、河沙、草 炭、锯末等基质,基质选择的原则是疏松透气,具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容易 灭菌处理,不利于杂菌滋生。此外小苗移栽基质除物理结构外, 还要考虑 pHpH 值, 对于某些喜酸性的植株应相应的调整栽培基质的 pHpH 值,以利成活。(四) 组培苗的养护管理1.1. 温度和光照组培苗在种植的过程中温度要适宜, 对于

6、喜高温的植物如南方观叶植物, 应 在 2525C左右为适;对于喜凉爽的植物,如菊花、文竹等以18182020C为宜。如果温度过高,会使细菌更易滋生,而且蒸腾加强,不利于组培苗的快速缓苗;如果 温度过低,则生长减弱或停滞,使缓苗期加长且成活率降低。 新移栽的组培苗先期需要遮阳, 然后逐步增加光照, 以散射光为主, 根据不同的 植株控制在不同的光照范围内。光线过强会使叶绿素受到破坏,光合成赶不上, 叶片失绿、发黄或发白, 使小苗成活延缓, 同时光线过强会使植株蒸腾作用加强, 使水分平衡矛盾更加尖锐。2.2. 水分和湿度在培养瓶中的小苗,因湿度大,茎叶表面防止水分散失的角质层等几乎全无, 根系也不发

7、达或无根, 种植后很难保持水分平衡, 对于某些对湿度要求严格的植 物,如山茶、矮牵牛等,移栽幼苗若低于相对湿度 90%90%,小苗即卷叶萎蔫,如不 及时提高湿度, 小苗将会在 1 1 周内死亡。 要保持高湿度必须经常浇水, 这又会使 根部积水, 透气不良而造成根系死亡。 所以只有提高周围的空气湿度, 降低基质 中的水分含量, 使叶面的蒸腾减少,尽量接近培养瓶中的条件, 才能使小苗始终 保持挺拔的姿态。3.3. 药剂的使用组培苗从无菌异养培养, 转入到温度高、 湿度小的自养环境中, 由于组织幼 嫩,易滋生杂菌造成苗霉烂或根茎处腐烂导致死亡。 因此可在整个生长期, 每间 隔 7 71010 天轮换喷 1 1 次杀菌剂,如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预防,而且用 0.1%0.1%多菌灵洗根并在种植后用它来浇透水,

相关知识

金钗石斛组培苗移栽技术 – 根盆网
提高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技术和措施
花生组培苗高效嫁接技术
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如何提高?
基金项目:广东阳山白及组培苗移栽管理技术
小麦花培试管苗移栽技术的改进
不同基质对花叶玉簪组培苗移栽生长的影响
提高冬小麦花粉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和H
一种团花组培苗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

网址: 提高花卉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0828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物组培:小瓶子里长出“新天地”
下一篇: 【基地直供】室内高档花卉小盆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