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娜戴志聪祁珊珊等外来植物入侵机制主要假说及其研究进展江苏农业科学外来植物入侵机制主要假说及其研究进展王明娜戴志聪祁珊珊王晓莹杜道林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生态研究所江苏镇江江苏大学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镇江摘要目前外来植物入侵已经成为生态安全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外来植物入侵过程及机制比较复杂很难用单一的入侵假说来解释植物的入侵机制。主要就外来植物入侵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总结并从外来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种与土著种间的相互作用、新栖息地环境的可侵入性个方面的机制归纳了近年来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的主要相关假说及相应研究进展。关键词生物入侵外来种植物入侵入侵机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江苏大学高级人才基金编号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编号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编号江苏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编号。作者简介王明娜—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生物多样性保育、环境生态学研究。。通信作者**林博士教授从事环境生物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植物生态学、农业生态等研究。。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生物入侵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随着全球变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植物入侵也由于其越来越严重的危害而备受社会及相关学者们的关注。入侵植物往往分布广泛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它们能取代本地物种破坏本地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并且会进一步影响以该地植物群落为生境的各种动物或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导致局部或区域生物多样性降低最终使得当地生态系统失衡并丧失原有功能。入侵植物的不断扩张降低了本地植物区系的独特性甚至导致全球物种组成趋于均一化。越来越严峻的植物入侵问题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环保、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面临的新挑战。为了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外来植物的入侵趋势对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的探讨也就成为了入侵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之一。本文对植物入侵的相关概念、近年来主要的入侵机制假说及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1植物入侵植物入侵相关概念本地种也称土著种或原生种是指分布在原生地的物种即在其自然占领的或无需人类的直接或间接引种也能占领的分布区内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的物种分类单元。外来种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由于有意或无意而引入的其历史上未曾有分布的物种其中被有意识引入的外来种称为引入种如常用于园林绿化、经济栽培的园艺品种、经济作物等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外来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并能存活、繁殖形成驯化种群而且其种群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或经济后果甚至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物种这一现象被称为生物入侵其中由外来植物引起的生物入侵即为植物入侵非入侵种是指在引入地其种群可以自我维持但不扩散即外来种居留成功但只是停留在引入地没有扩散到相邻的地区不会引起当地群落的显著改变并且不会显著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原本相对稳定的功能。外来植物入侵过程外来植物的入侵过程一般可分为个基本阶段引入或传入、定殖、种群建立以及扩散具体见图。种群的引传入是指某一种植物离开原生地后经过长距离的运输到达新环境有人为引入和偶然带入种方式由这一部分被引入的带有亲代群体中部分等位基因的少数个体重新建立的种群被称为奠基种群。种群的定殖是指上述外来植物刚刚传入新的地区奠基种群中的某些个体经过传入地的非生物因子如气候、土壤、水分等及生物因子如本地植物、病原物、取食动物等的筛选后开始适应传入地的环境而存活下来并能依靠有性或无性繁殖形成新的种群但是尚未建立起足够定殖的种群。种群的建立是指个别个体在适应了传入地的生物及非生物环境后种群数量有了一定的扩增积累并开始归化为当地种的阶段。因而可以看出被引入的奠基种群一般有种结局奠基种群因为数量太小而缺乏足够的遗传变异或阿利效应等导致其不能很好地适应引入地的环境使得该奠基种群不能自我维持而最终消退灭绝奠基种群在引入地居留成功并建立了可自我维持的群种。可以看出不是所有的外来种都会成——江苏农业科学年第卷第
期
相关知识
生物群落抵御外来植物入侵存在多维机制及阶段特异性—新闻—科学网
生物群落抵御外来植物入侵存在阶段特异性
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防治研究进展
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外来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学名的考证
群落组成及物种间相互作用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
华东师大科研团队揭示外来植物的多维入侵机制
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综合管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湖南农业系统主要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危害
植物所科研人员及其合作者揭示杜鹃花属植物适应性进化和花色多样性形成的分子机制
网址: 外来植物入侵机制主要假说及其研究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09251.html
上一篇: 互花米草入侵对鸟类的生态影响 |
下一篇: 加拿大一枝黄花何时引入中国?有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