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节奏的电商营销工作,到在宁海经营一隅花房,怡然当一名花匠;从向中国插花花艺大师秦雷拜师学艺,到利用自身优势及资源拓展技能培训课程,转型服务更多需要“一技傍身”的“巧娘团”;从将花艺创新融入本土“艺术振兴乡村”路径,到远赴贵州开展“造血式”扶贫助困活动......潘晓燕曾多次感慨,“技能照亮了我的生活,我希望用这束光去照亮更多人。”
△ 点击观看视频
匠心追梦 · 从卖花姑娘到花艺大师
偏安一隅,一精致白色花房隐匿于城区,尚未步入,花香绕鼻。潘晓燕从小喜欢花花草草,2010年,在兜兜转转大半个中国做电商后,她还是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并成立了宁海有家花店。“开一间花店可能是许多人的梦想”,但直到她真正进入这一行之后才了解其中的辛苦,“花艺师既有一双巧手,也有一双糙手。在完成一个花艺作品时,被剪刀划伤、被花刺钩伤都是家常便饭”,潘晓燕笑称。
完成一件事是有标准的,但做好一件事是没有标准的,完全取决于自身的态度。虽是初入鲜花行业,但潘晓燕秉持着做一行、精一行的信念,在开店期间跑遍了杭州、上海、昆明、荷兰、英国等地著名的花市,细心考察鲜花品质种类,挤出时间参赛、跑展会,精进自身的技能技艺。积年累月的学习提升、匠心打磨,逐渐让她手下的花艺作品有了独特的诗意和温度,一声“花姐”的名号也越来越响。
“最初从事花艺行业可能就是一份工作,现在的想法是通过插花、茶艺、扎染等传统艺术来打造一个可传承、创新的平台,能够让更多人在这里有所得,有所悟。”现在的潘晓燕已是二级技师,更是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港城工匠、首席工人。而在她创业之路的耳闻目染下,艺术和匠心都在弟弟潘晓军身上得到传承。去年,弟弟在全省技能大赛获得花艺冠军与“浙江省首席技师”称号,这也让潘晓燕感到由衷的自豪与欢欣。
初心不忘 · 从港城工匠到乡建艺术家
前不久,宁海骆家坑古色古香的“骆艺”体验馆内,驻村乡建艺术家“花姐”潘晓燕正手把手教小游客制作玉兔宫灯。而体验馆外的“泡泡屋”星空宿也吸引着众多游客“打卡”拍照。日赏美景,夜观星空……骆家坑村村干部骆春茂说,“泡泡屋”星空宿是潘晓燕为村里量身定制的一个创意作品,可供游人观景、品茶、休憩。
“我们既是追梦人也是责任人。”这是潘晓燕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从养活自己,到养活团队,再到积极参与“美丽庭院”“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去,都让潘晓燕重新定义花艺这份事业,更用新的视野看待技能提升。
骆家坑建设的主题是“花海+财富”,那么如何打造美观盛景又兼顾经济适用的花海呢?潘晓燕可动足了脑筋。她从自然土壤、乡村特色、维护成本、后期艺术延伸等四个角度充分考虑了花的品种,成功打造了“蓝紫色·无尽夏”大面积绣球花海。山林、海湾、花海等自然元素相互交织,让骆家坑实现了向“网红村”的美丽嬗变,助力当地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精心创“益”· 从花艺师到培训大咖
乡村振兴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如何让大家“艺”起来,通过自己的双手就能实现创收?这在潘晓燕心中也有了新思路。剪纸、茶艺、枯枝插花……多年来,她积极对接宁波各大市区工会、企业及乡镇街道,送课进企业、下乡等,与辖区社区、校园等合作建立传习基地,常年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及插花培训课程,年培训次数上千场,年培训人数达3万多人次。目的是最广泛把村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用行动充分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通过学习培训获“益”, 共同为改变村庄面貌献计出力,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中贡献“艺”能。
去年9月,潘晓燕还与宁海县有关部门一行跨越2000多公里前往晴隆定汪村授课,将压花、编织、工艺美术等手艺结合定汪本地特色,帮助定汪村民将“针线活”变成“赚钱活”,以“姐妹携手·艺起幸福”专项扶贫志愿行动开展新一轮的以产业助推、设计创新为重点的“造血式”扶贫助困活动。
正如她说道,成立文创公司,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希望将其发展成将插花、茶艺、扎染等传统艺术传承发展下去的一个平台,能够让更多人在这里有所得、有所悟,让更多人得到技能艺术的熏染,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图文来源 | 甬派APP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用花艺“扮靓”乡村,用技能“点靓”人生
落叶生花 扮靓生活 ——创意花艺小组
春天软装饰 鲜花扮靓新玩法
8款节日装饰品 细节扮靓简约风格餐厅
“七彩”园林扮靓生态东西湖
节日花卉布置,扮靓天桥街头
千亩花海扮靓沿黄生态 槐荫吴家堡油菜花采风季花漾来“席”
植出一片绿 扮靓一座城——衡水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综述
重庆市风景园林技工学校 扮靓城市绿化的最美风景
10万余株鲜花扮靓国家植物园
网址: 用花艺“扮靓”乡村,用技能“点靓”人生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0994.html
上一篇: 手工花制作大全 |
下一篇: 浅谈花艺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