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下兰花景观的植物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兰花是广西林业重点培育和发展的8类产品之一。广西林业大力推广林花生态种植模式;并提出通道森林景观改造,改造旅游风景区、公园、重要村屯和城镇花化、彩化、美化5.3万公顷,建设成为林相丰富、景色优美的通道森林景观林带。因此,合理利用自然林地,将适应性强、多姿多彩的附生兰分层次或点缀式附生种植,营建花姿优雅、色彩亮丽、季相丰富、层次错落、四时有花的风景,形成特色鲜明、意境丰富的园林景观,将附生兰曼妙的身姿和高雅的气质融入建筑、风景区中,可增加景观的灵动感和新鲜感,加快提升景观质量、档次和品位;营建花化、彩化、香化,绿树成荫、蝶舞花飞的自然生态景观,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展现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和谐发展,同时也符合现代人追求森林康养的理念,带动森林公园、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目前附生兰在附树种植过程中尚存在较多问题。例如景观效果不突出,导致游客拍照体验差;附生兰花品种繁多,但适宜户外生存的种类较少;栽培模式单一,导致正常花期难以展现花量集中、花团锦簇的热烈景观,影响景区的整体景观效益,难以达到常年开花的景观效果等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林下兰花景观的植物配置方法,营建花姿万千、绚丽多彩、层次感强、四时有花的风景,将形成特色鲜明、意境悠远的园林景观,促进园林绿化行业、旅游业和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林下兰花景观的植物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种植区域:选择通风性好,光照条件好,植被覆盖率>30%,相对湿度为60-80%的公园或风景区区域种植;
(2)选择布景树木:选择步道两侧2m内1-2排树木为布景树木;
(3)选择种植兰花:选择兰花的成年株或开花株进行附生种植;
(4)选择种植季节:全年均可种植;
(5)确定景观层:在步道平视上下100-150cm范围内确定布景树木的景观层;
(6)配置景观:对主干通直的树木采用多种分层种植的方式配置景观;对横卧树干或侧枝采用点缀种植的方式配置景观;在步道入口和出口、景观台、步道转角处的观赏节点采用重点节点打造的方式配置景观;
(7)后期养护:
根据天气和种植区域的干燥程度控制水分的补给;
根据兰花生长的需要施用叶面肥和缓释肥;
病虫害的防治以预防为主;
及时清除开过花的花梗基部残枝,定时清除死株、病茎和弱茎。
作为优选,步骤(1)中种植区域生长季节温度20℃-30℃、冬季气温-3℃以上。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布景树木的树龄≥3年,胸径≥8cm,树干一级分叉高度为250-320cm,分枝多,树冠松散,通风向阳,树干距地面100-250cm处散射光充足,郁闭度为0.5-0.7。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兰花植株生长旺盛,无病虫害,假鳞茎饱满,根系生长健壮;花梗单支或双支,变异率为≤5%,开放度为20-60%。
作为优选,步骤(4)中种植时间为3-6月或9-11月。
作为优选,步骤(5)中确定景观层的具体操作为:
直立的树木:自树基部35㎝处起布景层,每个景观层种植兰花;
横卧、斜立或侧枝在步道上方>200cm处横跨,弯曲度>60°,直径>8cm的枝条:呈弧形或拱形360°散植兰花。
作为优选,步骤(6)中配置景观的具体操作为:
分层种植:种植5-7个景观层,层间距为35-45cm;商品兰花大株型种类种植在上部2-3景观层上,中小型种植在下部2-3景观层上;每棵树木配植2-4丛绿叶兰花种类和2-3丛鸟巢蕨、肾蕨或空气草;
点缀种植:将花枝飘逸的同色系商品兰花和直立性强的原生兰花按8-10株/丛,丛间距3-5cm,依次密植在树干上方,再将同色系的迷你型商品兰花和下垂型的原生兰花按5-8株/丛,丛间距6-8㎝,随机固定在树干正下方左右45°角的位置上,正下方隔10-15㎝垂吊1丛空气草,正上方隔20-30㎝搭配种植1丛肾蕨或鸟巢蕨;
重点节点打造:选择3-5种商品兰花及原生兰花进行景观配置,其中先选择黄色系商品兰品种8-10丛,6-8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一、二景观层的360°圆周位置,丛间距5-8cm;选择紫色系商品兰品种6-7丛,4-5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三、四景观层的360°圆周位置,丛间距5-8cm;选择黄色系商品兰品种8-10丛,3-5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五、六景观层的360°圆周位置,丛间距5-8cm;然后选择黄色系直立型原生兰花12-15丛,6-8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一、三、五景观层的间隙位置;选择紫色系直立型原生兰花12-15丛,6-8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二、四、六景观层的间隙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分层种植方法分为三种:
同属同色系简约种植:对步道入口处、分支路段入口处或郁闭度为0.65-0.70区域的树木,用夏秋开花的3种同属同色系商品兰花和春季开花的3种同色系原生兰花,在同一棵树干正对步道270°圆周位置隔层种植;其中,先将3种商品兰花各取4-5丛,4-5株/丛,同种同层分别定植在树干的第一、三、五景观层270°圆周位置;然后将3种原生兰花各取3-5丛,6-8株/丛,同种同层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二、四、六景观层270°圆周位置;
“s”型点缀式分层种植:对步道出入口处,及楼阁、亭榭周围的树木,用不同种类、不同色系的商品兰花和原生兰花在同一棵树干正对步道270°圆周位置布花,并呈“s”型分层种植;其中,先取1种商品兰花3-4丛,4-5株/丛,定植在树干第一、三、五景观层的左起180°圆周位置,及第二、四、六景观层的右起的180°圆周位置,然后取1种原生兰花2-3丛,6-8株/丛,定植在树干第二、四、六景观层的左起90°圆周位置,及第一、三、五景观层的90°圆周位置;
同属同色系双层间隔种植:对步道阶梯上升处及观景平台位置,用同属同色系的6种商品兰花和春季开花的3种原生兰花在同一棵树干正对步道270°圆周位置上布花,在同一景观层交错种植;将商品兰花分别标记为a1、a2、b1、b2、c1、c2,将原生兰花分别标记为a、b、c;先取同属商品兰花品种a1和a2各4-5丛,4-5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一、二景观层的270°圆周位置,丛间距5-8㎝,并在预留位置将同色系原生兰花a定植1-2丛,5-8株/丛;然后取同属商品兰花b1和b2各4-5丛,4-5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的第三、四景观层的270°圆周位置,丛间距5-8㎝,并在预留位置将同色系原生兰花b定植1-2丛,5-8株/丛;最后取同属商品兰花品种c1和c2各4-5丛,4-5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五、六景观层的270°圆周位置,丛间距5-8㎝,并在预留位置将同色系原生兰花c定植1-2丛,5-8株/丛。
本发明商品兰花和原生兰花的种类具体如下中表所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选用的商品兰花花色绚丽多彩花姿万千,原生兰花生命力强,成活率和开花率高且花期集中,二者采用多样化的栽培模式交错布景,完美的体现了景观的层次感、观赏效果的长期性及兰花的生物多样性,集中体现了兰花空中花境的园林艺术效果。
(2)本发明选择郁闭度0.5-0.7的林下种植环境,选择常绿树种为附主,以适宜野外生存的兰花种类为种植材料,选用适应性强的原生兰花种类为主,长年开花的热带兰种类为点缀,采用3种分层种植模式,1种点缀种植模式及1种重要节点景观强化的景区附生兰组合景观配置方法,搭配肾蕨、鸟巢蕨、空气草等辅助材料,在林下营建花姿优雅、色彩亮丽、季相丰富、层次错落、四时有花的热带雨林景观,提升景观档次和内涵。
(3)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筛选的兰花品种重复开花性好,整体景观周年花期可达260天以上;同一棵树花量集中,开花壮观、花姿优美;同一个季节的同一段步道花色、花姿、层次一致,局部空间内景观效果突出,游客可常年赏花,并体验良好的拍照效果,极大的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是实现空中兰花园广泛推广和应用的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附树景观配置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横卧树干树枝造景效果图;
图2为本发明同属同色系简约种植效果图;
图3为本发明同属同色系双层间隔种植效果图;
图4为本发明重点节点打造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实施例1
一种林下兰花景观的植物配置模式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种植区域:选择森林公园的杉木林开展附生兰种植;种植区域生长季节温度20℃、冬季气温4℃以上;
(2)选择布景树木:选择步道两侧2m内1排树木为布景树木;所述布景树木的树龄3年,胸径8cm,树干一级分叉高度为250cm,分枝多,树冠松散,通风向阳,树干距地面100cm处散射光充足,郁闭度为0.5;
(3)选择种植兰花:选择兰花的成年株或开花株进行附生种植;所述兰花植株生长旺盛,无病虫害,假鳞茎饱满,根系生长健壮;花梗单支或双支,变异率为5%,开放度为20%;
(4)选择种植季节:种植时间为3月下旬;
(5)确定景观层:在步道平视上下100cm范围内确定布景树木的景观层;直立的树木自树基部35㎝处起布景层6层,每个景观层呈种植兰花;横卧、斜立或侧枝在步道上方210cm处横跨,弯曲度62°,直径8.2cm的枝条:呈弧形360°散植兰花。
(6)配置景观:
对主干通直的树木采用多种分层种植的方式配置景观;对横卧树干或侧枝采用点缀种植的方式配置景观;在步道入口和出口、景观台、步道转角处的观赏节点采用重点节点打造的方式配置景观;
其中分层种植具体为:种植6个景观层,层间距为35cm;商品兰花大株型种类种植在上部3景观层上,中小型种植在下部3景观层上;每棵树木配植2丛绿叶兰花种类和2丛鸟巢蕨、肾蕨或空气草;
点缀种植具体为:将花枝飘逸的同色系商品兰花和直立性强的原生兰花按8株/丛,丛间距3cm,依次密植在树干上方,再将同色系的迷你型商品兰花和下垂型的原生兰花按5株/丛,丛间距6㎝,随机固定在树干正下方左右45°角的位置上,正下方隔10㎝垂吊1丛空气草,正上方隔20㎝搭配种植1丛肾蕨或鸟巢蕨;
重点节点打造具体为:选择3种商品兰花及原生兰花进行景观配置,其中先选择黄色系商品兰品种8丛,6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一、二景观层的360°圆周位置,丛间距5cm;选择紫色系商品兰品种6丛,4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三、四景观层的360°圆周位置,丛间距5cm;选择黄色系商品兰品种8丛,3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五、六景观层的360°圆周位置,丛间距5cm;然后选择黄色系直立型原生兰花12丛,6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一、三、五景观层的间隙位置;选择紫色系直立型原生兰花12丛,6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二、四、六景观层的间隙位置。
所述分层种植又分为3种:
同属同色系简约种植:对步道入口处、分支路段入口处或郁闭度为0.65区域的树木,用夏秋开花的3种同属同色系商品兰花和春季开花的3种同色系原生兰花,在同一棵树干正对步道270°圆周位置隔层种植;其中,先将3种商品兰花各取4丛,4株/丛,同种同层分别定植在树干的第一、三、五景观层270°圆周位置;然后将3种原生兰花各取3丛,6株/丛,同种同层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二、四、六景观层270°圆周位置;
“s”型点缀式分层种植:对步道出入口处,及楼阁、亭榭周围的树木,用不同种类、不同色系的商品兰花和原生兰花在同一棵树干正对步道270°圆周位置布花,并呈“s”型分层种植;其中,先取1种商品兰花3丛,4株/丛,定植在树干第一、三、五景观层的左起180°圆周位置,及第二、四、六景观层的右起的180°圆周位置,然后取1种原生兰花2丛,6株/丛,定植在树干第二、四、六景观层的左起90°圆周位置,及第一、三、五景观层的90°圆周位置;
同属同色系双层间隔种植:对步道阶梯上升处及观景平台位置,用同属同色系的6种商品兰花和春季开花的3种原生兰花在同一棵树干正对步道270°圆周位置上布花,在同一景观层交错种植;将商品兰花分别标记为a1、a2、b1、b2、c1、c2,将原生兰花分别标记为a、b、c;先取同属商品兰花品种a1和a2各4丛,4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一、二景观层的270°圆周位置,丛间距5㎝,并在预留位置将同色系原生兰花a定植1丛,5株/丛;然后取同属商品兰花b1和b2各4丛,4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的第三、四景观层的270°圆周位置,丛间距5㎝,并在预留位置将同色系原生兰花b定植1丛,5株/丛;最后取同属商品兰花品种c1和c2各4丛,4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五、六景观层的270°圆周位置,丛间距5㎝,并在预留位置将同色系原生兰花c定植1丛,5株/丛;
(7)后期养护:
根据天气和种植区域的干燥程度控制水分的补给;
根据兰花生长的需要施用叶面肥和缓释肥;
病虫害的防治以预防为主;
及时清除开过花的花梗基部残枝,定时清除死株、病茎和弱茎。
实施例2
一种林下兰花景观的植物配置模式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种植区域:选择森林康养谷的八角林下兰园开展附生兰种植;种植区域生长季节温度25℃、冬季气温3℃以上;
(2)选择布景树木:选择步道两侧2m内2排树木为布景树木;所述布景树木的树龄4年,胸径8.5cm,树干一级分叉高度为280cm,分枝多,树冠松散,通风向阳,树干距地面180cm处散射光充足,郁闭度为0.6;
(3)选择种植兰花:选择兰花的成年株或开花株进行附生种植;所述兰花植株生长旺盛,无病虫害,假鳞茎饱满,根系生长健壮;花梗单支或双支,变异率为4%,开放度为40%;
(4)选择种植季节:种植时间9月下旬;
(5)确定景观层:在步道平视上下230cm范围内确定布景树木的景观层;直立的树木自树基部35㎝处起布景层,每个景观层种植兰花;横卧、斜立或侧枝在步道上方220cm处横跨,弯曲度63°,直径8.5cm的枝条:呈弧形360°散植兰花。
(6)配置景观:
对主干通直的树木采用多种分层种植的方式配置景观;对横卧树干或侧枝采用点缀种植的方式配置景观;在步道入口和出口、景观台、步道转角处的观赏节点采用重点节点打造的方式配置景观;
其中分层种植具体为:种植6个景观层,层间距为40cm;商品兰花大株型种类种植在上部3景观层上,中小型种植在下部3景观层上;每棵树木配植3丛绿叶兰花种类和3丛鸟巢蕨、肾蕨或空气草;
点缀种植具体为:将花枝飘逸的同色系商品兰花和直立性强的原生兰花按9株/丛,丛间距4cm,依次密植在树干上方,再将同色系的迷你型商品兰花和下垂型的原生兰花按7株/丛,丛间距7㎝,随机固定在树干正下方左右45°角的位置上,正下方隔13㎝垂吊1丛空气草,正上方隔25㎝搭配种植1丛肾蕨或鸟巢蕨;
重点节点打造具体为:选择4种商品兰花及原生兰花进行景观配置,其中先选择黄色系商品兰品种9丛,7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一、二景观层的360°圆周位置,丛间距7cm;选择紫色系商品兰品种7丛,4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三、四景观层的360°圆周位置,丛间距7cm;选择黄色系商品兰品种9丛,4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五、六景观层的360°圆周位置,丛间距6cm;然后选择黄色系直立型原生兰花13丛,7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一、三、五景观层的间隙位置;选择紫色系直立型原生兰花13丛,7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二、四、六景观层的间隙位置。
所述分层种植又分为3种:
同属同色系简约种植:对步道入口处、分支路段入口处或郁闭度为0.68区域的树木,用夏秋开花的3种同属同色系商品兰花和春季开花的3种同色系原生兰花,在同一棵树干正对步道270°圆周位置隔层种植;其中,先将3种商品兰花各取5丛,4株/丛,同种同层分别定植在树干的第一、三、五景观层270°圆周位置;然后将3种原生兰花各取4丛,7株/丛,同种同层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二、四、六景观层270°圆周位置;
“s”型点缀式分层种植:对步道出入口处,及楼阁、亭榭周围的树木,用不同种类、不同色系的商品兰花和原生兰花在同一棵树干正对步道270°圆周位置布花,并呈“s”型分层种植;其中,先取1种商品兰花4丛,4株/丛,定植在树干第一、三、五景观层的左起180°圆周位置,及第二、四、六景观层的右起的180°圆周位置,然后取1种原生兰花2丛,8株/丛,定植在树干第二、四、六景观层的左起90°圆周位置,及第一、三、五景观层的90°圆周位置;
同属同色系双层间隔种植:对步道阶梯上升处及观景平台位置,用同属同色系的6种商品兰花和春季开花的3种原生兰花在同一棵树干正对步道270°圆周位置上布花,在同一景观层交错种植;将商品兰花分别标记为a1、a2、b1、b2、c1、c2,将原生兰花分别标记为a、b、c;先取同属商品兰花品种a1和a2各5丛,4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一、二景观层的270°圆周位置,丛间距6㎝,并在预留位置将同色系原生兰花a定植2丛,5株/丛;然后取同属商品兰花b1和b2各4丛,5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的第三、四景观层的270°圆周位置,丛间距7㎝,并在预留位置将同色系原生兰花b定植2丛,5株/丛;最后取同属商品兰花品种c1和c2各5丛,4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五、六景观层的270°圆周位置,丛间距5㎝,并在预留位置将同色系原生兰花c定植2丛,5株/丛;
(7)后期养护:
根据天气和种植区域的干燥程度控制水分的补给;
根据兰花生长的需要施用叶面肥和缓释肥;
病虫害的防治以预防为主;
及时清除开过花的花梗基部残枝,定时清除死株、病茎和弱茎。
实施例3
一种林下兰花景观的植物配置模式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种植区域:选择森林公园的柳杉林下开展附生兰种植;种植区域生长季节温度30℃、冬季气温-1℃以上;
(2)选择布景树木:选择步道两侧2m内2排树木为布景树木;所述布景树木的树龄4年,胸径9cm,树干一级分叉高度为320cm,分枝多,树冠松散,通风向阳,树干距地面250cm处散射光充足,郁闭度为0.7;
(3)选择种植兰花:选择兰花的成年株或开花株进行附生种植;所述兰花植株生长旺盛,无病虫害,假鳞茎饱满,根系生长健壮;花梗单支或双支,变异率为3%,开放度为60%;
(4)选择种植季节:种植时间为5月下旬;
(5)确定景观层:在步道平视上下150cm范围内确定布景树木的景观层;直立的树木自树基部35㎝处起布景层,每个景观层种植兰花;横卧、斜立或侧枝在步道上方230cm处横跨,弯曲度64°,直径9cm的枝条:呈弧形360°散植兰花。
(6)配置景观:
对主干通直的树木采用多种分层种植的方式配置景观;对横卧树干或侧枝采用点缀种植的方式配置景观;在步道入口和出口、景观台、步道转角处的观赏节点采用重点节点打造的方式配置景观;
其中分层种植具体为:种植6个景观层,层间距为45cm;商品兰花大株型种类种植在上部3景观层上,中小型种植在下部3景观层上;每棵树木配植4丛绿叶兰花种类和3丛鸟巢蕨、肾蕨或空气草;
点缀种植具体为:将花枝飘逸的同色系商品兰花和直立性强的原生兰花按10株/丛,丛间距5cm,依次密植在树干上方,再将同色系的迷你型商品兰花和下垂型的原生兰花按8株/丛,丛间距8㎝,随机固定在树干正下方左右45°角的位置上,正下方隔15㎝垂吊1丛空气草,正上方隔30㎝搭配种植1丛肾蕨或鸟巢蕨;
重点节点打造具体为:选择5种商品兰花及原生兰花进行景观配置,其中先选择黄色系商品兰品种10丛,8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一、二景观层的360°圆周位置,丛间距8cm;选择紫色系商品兰品种7丛,5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三、四景观层的360°圆周位置,丛间距8cm;选择黄色系商品兰品种10丛,5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五、六景观层的360°圆周位置,丛间距8cm;然后选择黄色系直立型原生兰花15丛,6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一、三、五景观层的间隙位置;选择紫色系直立型原生兰花12丛,8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二、四、六景观层的间隙位置。
所述分层种植又分为3种:
同属同色系简约种植:对步道入口处、分支路段入口处或郁闭度为0.70区域的树木,用夏秋开花的3种同属同色系商品兰花和春季开花的3种同色系原生兰花,在同一棵树干正对步道270°圆周位置隔层种植;其中,先将3种商品兰花各取5丛,5株/丛,同种同层分别定植在树干的第一、三、五景观层270°圆周位置;然后将3种原生兰花各取5丛,8株/丛,同种同层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二、四、六景观层270°圆周位置;
“s”型点缀式分层种植:对步道出入口处,及楼阁、亭榭周围的树木,用不同种类、不同色系的商品兰花和原生兰花在同一棵树干正对步道270°圆周位置布花,并呈“s”型分层种植;其中,先取1种商品兰花4丛,5株/丛,定植在树干第一、三、五景观层的左起180°圆周位置,及第二、四、六景观层的右起的180°圆周位置,然后取1种原生兰花3丛,8株/丛,定植在树干第二、四、六景观层的左起90°圆周位置,及第一、三、五景观层的90°圆周位置;
同属同色系双层间隔种植:对步道阶梯上升处及观景平台位置,用同属同色系的6种商品兰花和春季开花的3种原生兰花在同一棵树干正对步道270°圆周位置上布花,在同一景观层交错种植;将商品兰花分别标记为a1、a2、b1、b2、c1、c2,将原生兰花分别标记为a、b、c;先取同属商品兰花品种a1和a2各5丛,5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一、二景观层的270°圆周位置,丛间距8㎝,并在预留位置将同色系原生兰花a定植2丛,8株/丛;然后取同属商品兰花b1和b2各5丛,5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的第三、四景观层的270°圆周位置,丛间距8㎝,并在预留位置将同色系原生兰花b定植2丛,8株/丛;最后取同属商品兰花品种c1和c2各5丛,5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五、六景观层的270°圆周位置,丛间距8㎝,并在预留位置将同色系原生兰花c定植2丛,8株/丛;
(7)后期养护:
根据天气和种植区域的干燥程度控制水分的补给;
根据兰花生长的需要施用叶面肥和缓释肥;
病虫害的防治以预防为主;
及时清除开过花的花梗基部残枝,定时清除死株、病茎和弱茎。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3的林下兰花景观的植物配置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在种植180d后调查并计算林下兰花成活率,在种植一个生长周期后调查并计算同期开花率,每点调查5株树木的所有景观层,试验结果见下表1。
表1本发明林下兰花景观的植物配置方法的效果
如表1所示,本发明方法筛选的兰花品种林下成活率高达95%以上,同期开花率65%以上,重复开花性好,整体景观周年花期可达260天以上;同一棵树花量集中,开花壮观、花姿优美;同一个季节的同一段步道花色、花姿、层次一致,局部空间内景观效果突出,游客可常年赏花,并体验良好的拍照效果。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林下兰花景观的植物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种植区域:选择通风性好,光照条件好,植被覆盖率>30%,相对湿度为60-80%的公园或风景区区域种植;
(2)选择布景树木:选择步道两侧2m内1-2排树木为布景树木;
(3)选择种植兰花:选择兰花的成年株或开花株进行附生种植;
(4)选择种植季节:全年均可种植;
(5)确定景观层:在步道平视上下100-150cm范围内确定布景树木的景观层;
(6)配置景观:对主干通直的树木采用多种分层种植的方式配置景观;对横卧树干或侧枝采用点缀种植的方式配置景观;在步道入口和出口、景观台、步道转角处的观赏节点采用重点节点打造的方式配置景观;
(7)后期养护:
根据天气和种植区域的干燥程度控制水分的补给;
根据兰花生长的需要施用叶面肥和缓释肥;
病虫害的防治以预防为主;
及时清除开过花的花梗基部残枝,定时清除死株、病茎和弱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兰花景观的植物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种植区域生长季节温度20-30℃、冬季气温-3℃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兰花景观的植物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布景树木的树龄≥3年,胸径≥8cm,树干一级分叉高度为250-320cm,分枝多,树冠松散,通风向阳,树干距地面100-250cm处散射光充足,郁闭度为0.5-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兰花景观的植物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兰花植株生长旺盛,无病虫害,假鳞茎饱满,根系生长健壮;花梗单支或双支,变异率为≤5%,开放度为2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兰花景观的植物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种植时间为3月-6月或9月-11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兰花景观的植物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确定景观层的具体操作为:直立的树木:自树基部35㎝处起布景层,每个景观层种植兰花;横卧、斜立或侧枝在步道上方>200cm处横跨,弯曲度>60°,直径>8cm的枝条:呈弧形或拱形360°散植兰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兰花景观的植物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配置景观的具体操作为:
分层种植:种植5-7个景观层,层间距为35-45cm;商品兰花大株型种类种植在上部2-3景观层上,中小型种植在下部2-3景观层上;每棵树木配植2-4丛绿叶兰花种类和2-3丛鸟巢蕨、肾蕨或空气草;
点缀种植:将花枝飘逸的同色系商品兰花和直立性强的原生兰花按8-10株/丛,丛间距3-5cm,依次密植在树干上方,再将同色系的迷你型商品兰花和下垂型的原生兰花按5-8株/丛,丛间距6-8㎝,随机固定在树干正下方左右45°角的位置上,正下方隔10-15㎝垂吊1丛空气草,正上方隔20-30㎝搭配种植1丛肾蕨或鸟巢蕨;
重点节点打造:选择3-5种商品兰花及原生兰花进行景观配置,其中先选择黄色系商品兰品种8-10丛,6-8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一、二景观层的360°圆周位置,丛间距5-8cm;选择紫色系商品兰品种6-7丛,4-5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三、四景观层的360°圆周位置,丛间距5-8cm;选择黄色系商品兰品种8-10丛,3-5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五、六景观层的360°圆周位置,丛间距5-8cm;然后选择黄色系直立型原生兰花12-15丛,6-8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一、三、五景观层的间隙位置;选择紫色系直立型原生兰花12-15丛,6-8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二、四、六景观层的间隙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林下兰花景观的植物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种植方法分为3种:
同属同色系简约种植:对步道入口处、分支路段入口处或郁闭度为0.65-0.70区域的树木,用夏秋开花的3种同属同色系商品兰花和春季开花的3种同色系原生兰花,在同一棵树干正对步道270°圆周位置隔层种植;其中,先将3种商品兰花各取4-5丛,4-5株/丛,同种同层分别定植在树干的第一、三、五景观层270°圆周位置;然后将3种原生兰花各取3-5丛,6-8株/丛,同种同层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二、四、六景观层270°圆周位置;
“s”型点缀式分层种植:对步道出入口处,及楼阁、亭榭周围的树木,用不同种类、不同色系的商品兰花和原生兰花在同一棵树干正对步道270°圆周位置布花,并呈“s”型分层种植;其中,先取1种商品兰花3-4丛,4-5株/丛,定植在树干第一、三、五景观层的左起180°圆周位置,及第二、四、六景观层的右起的180°圆周位置,然后取1种原生兰花2-3丛,6-8株/丛,定植在树干第二、四、六景观层的左起90°圆周位置,及第一、三、五景观层的右起90°圆周位置;
同属同色系双层间隔种植:对步道阶梯上升处及观景平台位置,用同属同色系的6种商品兰花和春季开花的3种原生兰花在同一棵树干正对步道270°圆周位置上布花,在同一景观层交错种植;将商品兰花分别标记为a1、a2、b1、b2、c1、c2,将原生兰花分别标记为a、b、c;先取同属商品兰花品种a1和a2各4-5丛,4-5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一、二景观层的270°圆周位置,丛间距5-8㎝,并在预留位置将同色系原生兰花a定植1-2丛,5-8株/丛;然后取同属商品兰花b1和b2各4-5丛,4-5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的第三、四景观层的270°圆周位置,丛间距5-8㎝,并在预留位置将同色系原生兰花b定植1-2丛,5-8株/丛;最后取同属商品兰花品种c1和c2各4-5丛,4-5株/丛,分别定植在树干第五、六景观层的270°圆周位置,丛间距5-8㎝,并在预留位置将同色系原生兰花c定植1-2丛,5-8株/丛。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下兰花景观的植物配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种植区域、选择布景树木、选择种植兰花、选择种植季节、确定景观层、配置景观和后期养护。本发明选择郁闭度0.5‑0.7的林下种植环境,选择常绿树种为附主,以适宜野外生存的兰花种类为种植材料,选用适应性强的原生兰花种类为主,长年开花的热带兰种类为点缀,采用3种分层种植模式,1种点缀种植模式及1种重要节点景观强化的景区附生兰组合景观配置方法,搭配肾蕨、鸟巢蕨、空气草等辅助材料,在林下营建花姿优雅、色彩亮丽、季相丰富、层次错落、四时有花的热带雨林景观,提升景观档次和内涵。
技术研发人员:陈宝玲;唐庆;龚建英;杨开太;林茂;周千淞;孙开道;杨舒婷;唐遒冥;潘文;苏莉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19.12.17
相关知识
生态草本植物景观配置及在地种植方法与流程
一种热带滨海边坡防风花卉景观的营建方法与流程
一种快速分离植物病原真菌的方法与流程
一种林下花卉种植技术方法
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方法
园林植物与花卉的配置方法.doc
一种快速检测植物中农药残留的方法与流程
一种园林花卉景观及其种植方法与流程
一种花卉苗木扦插繁育方法与流程
纪念性景观的植物配置
网址: 一种林下兰花景观的植物配置方法与流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10984.html
上一篇: 11个园林微景观亮相南湖公园 |
下一篇: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