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亲本正反交实验和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B . “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且性状分离比接近3:1”属于假说内容 C . 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 . 推测“杂合子F1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1: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2.
以豌豆为实验材料做杂交实验,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豌豆是闭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很难杂交 B . 豌豆有很多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统计分析 C . 杂交前,需要在豌豆开花后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 D . 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孟德尔采用了统计学的方法
3.
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杂交实验时,应在母本花粉成熟时进行人工去雄 B . 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 . 为了验证假说的正确性,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 . 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型比为3∶1
1.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B .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 C . 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进行了“演绎推理”的过程 D .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两种,且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和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F1的表型肯定了融合遗传 B . F1产生两种配子的比例为1∶1,F1自交产生的比例3∶1,不能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 C . F2出现特定分离比,依赖于遗传因子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及足够的样本基数等 D . 孟德尔、摩尔根、萨顿均使用了假说演绎法得出了关于遗传的不同定律
A .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 B .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 测交预期的结果是高茎∶矮茎接近于1∶1
1.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提出的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基础上的 B . 孟德尔“作出假设”依据了测交实验的结果 C .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 D .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验证
1.
目前,我国是世界西瓜产业最大生产和消费国,人们平常食用的普通西瓜是二倍体,其果肉有红瓤和黄瓤之分,分别由一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R/r控制,而多倍体西瓜的细胞通常比二倍体西瓜的细胞大,细胞内有机物含量高、抗逆性强,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下图表示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西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在人工杂交过程中,在授粉前后对母本的操作流程为(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
植株丁的基因型为,该植株的变异来源属于,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3)
鉴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确认植株丁染色体数目加倍最直接的证据。首先取植株丁幼嫩的芽尖,再经固定、、漂洗、染色和制片后,制得鉴定植株丁芽尖的临时装片。最后选择处于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
(4)
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无籽性状”(填“属于”或“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有人说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就是培育新物种的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
拟南芥(2N=10)是一年生草本、十字花科植物,自花传粉。株高20cm左右,从发芽到开花约40天,果实为角果,每个果荚可生50~60粒种子,富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因广泛用于研究种子的萌发、植物光周期等遗传分子机制,被称为“植物界的果蝇”,回答下列问题:
(1)
拟南芥作为良好的遗传学材料的优点有(列举2项),对拟南芥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对母本进行的操作为。
(2)
为研究影响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以品系甲(DD)为材料,经诱变获得了D功能缺失的纯合突变体,利用二者进行了以下实验:
杂交①②的实验结果表明,D基因的功能是。由杂交③④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子代种子萌发率降低的原因可能为。以此推测,杂交③的子代自交,所结种子中,高萌发率和低萌发率的数量比为。
3.
玉米是单性花、雌雄同株的作物。自然状态下的玉米可以在植株间相互传粉,也可以同株异花传粉。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用玉米作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2)
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基因用W表示),其籽粒和花粉遇碘不变蓝;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黏性(基因用w表示),其籽粒和花粉遇碘变蓝。播种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先后获取其花粉和自交获得的籽粒,分别滴加碘液后观察、统计,结果为花粉中变蓝,籽粒中变蓝。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该实验结果验证了。
(3)
甜玉米和非甜玉米这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某研究人员将甜玉米纯合子和非甜玉米纯合子间行种植进行实验,果穗成熟后依据果穗上籽粒的性状,可判断甜与非甜的显隐性。若甜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若非甜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
1.
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二倍体植物 B . 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 C . 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均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D .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均能够自由组合
2.
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 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 B . 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 . 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 . 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
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是遗传学的两个经典实验。下列有关这两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均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进行类比推理,得出相关的遗传学定律 B . 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C . 对实验材料和相对性状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D . 均采用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
相关知识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㈠.ppt
被称为“遗传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
孟德尔的豌豆交杂实验(一) 教案
请选择有关遗传学史的错误选项
金鱼草(2n=16)属多年生雌雄同株花卉,其花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
保加利亚玫瑰(2n=14)是蔷薇科蔷薇属小灌木,为观赏花卉,花瓣可提取精油
豌豆的紫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纯种白花与纯种紫红花杂交.正反交的结果F1均表现紫红花.F1自交产生的F2中紫红花:白花=3:1.试分析回答:(1)紫红花和白花中.白花为隐性性状.F1为杂合子.表现出紫红花的原因是决定紫红花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白花的遗传因子的显性作用.到判断F2的花色.需要经过3年的种植试验.(3)利用豌豆验证分�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课件.PPT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课件1.ppt
网址: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14776.html
上一篇: 关联分析及其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 |
下一篇: 8.1遗传规律精编.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