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采用双氧水浸种、清水浸种、干湿交替、红外线照射、高温干燥、去稃处理、外源激素等对野大麦种子的休眠特性和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大麦种子存在较强的休眠性,新收获的种子发芽率仅为6.3%。清水浸种不利于解除野大麦种子休眠,几种激素处理中萘乙酸、吲哚乙酸、乙烯利对休眠期中的野大麦种子的萌发起到了抑制作用。双氧水浸种50min、红外线照射20h、干湿交替处理8次均能明显提高发芽率。40℃高温干燥8d、去稃、赤霉素浓度400mg/L浸种能非常显著地提高野大麦的发芽率打破休眠,其中,赤霉素浓度400ml/L浸种12h效果最佳,是破除野大麦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的更为快捷有效的方法。野大麦种子的休眠不是单一因素引起,而是多种因素形成的综合休眠。野大麦种子在变温15/25℃变温条件下发芽率最高,光照对野大麦种子的发芽影响不大,为光中性种子。贮藏2~5年的野大麦种子发芽率较高,均在90%以上,7年以后发芽率骤然降低,野大麦种子的贮藏寿命为9~10年。激素处理中,赤霉素处理对促进野大麦种子发芽率的效果不明显,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吲哚乙酸和6-BA对野大麦种子的萌发起到了抑制作用。展开▼
相关知识
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种子休眠萌发特性研究
半日花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幼苗抗旱性研究
6种野生花卉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野牡丹属观赏植物种质收集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野扇花繁殖技术及种苗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系统: 木兰科几种植物种子休眠和种质资源保存的研究
报春花属滇海水仙花种子萌发特性
广东野牡丹科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大花黄牡丹是我国西藏特有的濒危植物.主要通过种子进行繁殖.其种子具有休眠特性.某实验小组为探究解除其种子休眠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大花黄牡丹种子分成五组.置于5℃冰箱保湿冷藏.分别保存0.20.40.60.80天后进行萌发测试.测试方法为.从各组处理结束开始测试.每5天统计各组种子的萌发率.共测6次.结果如图A所示.表明 大花黄牡丹种子的萌发率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切花郁金香的生育特性与植物学性状及花期调控研究
网址: 野大麦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19130.html
上一篇: 省林科院到莲都区调研规划美丽林相 |
下一篇: 天台县油茶产业发展突破“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