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脱贫攻坚)
发展壮大
村级集体经济
今年来,宜良县坚持高位统筹、精心谋划,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一把手”工程来抓,创新提出打造“一核三带一区”党建新版图,提出重点打造10个“七彩梦乡·乡村振兴”项目,持续开展“不忘初心走基层”“清底巩固示范工程”等活动,大力弘扬“四干”作风,服务好“四重”“四创”等中心工作。
01
低投入、高收益,
小山村办起大旅游
九乡乡甸尾村天生桥小组与九乡风景区距离较近,区位优越、山清水秀,拥有得天独厚资源优势,但2019年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经济基础较差的小山村。2019年,宜良县委立足乡村振兴需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经实地考察研究后,指导乡、村、组三级党组织转变发展思路,成功申报2019年昆明市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项目自2019年9月开工,2020年1月完工,共投入62.8万元,其中财政扶持资金50万元,自筹资金12.8万,建成游步道1200米,烧烤区240平方米,工作房60平方米、卫生厕所1个,购置烧烤桌40张、冰柜等设施,成功打造集露营、烧烤、戏水、采摘、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网红热点村”,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量约500余人,全年接待游客量约10000余人,完成了从“养在深闺无人知”到游人络绎不绝的蝶变。
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发挥“主心骨”作用,县委牵头高位统筹,乡党委指导转变发展思路,村党委细化具体措施,村小组党支部认真抓好落实,构建起“党建+合作社+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村组干部发挥“领头雁”作用,牵头召开了支委会、党员会、群众会,坚持不懈入户动员村民参与项目,积极调解纠纷;村内党员发挥“先锋队”作用,带头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建立党员包保负责制度,每名党员联系1-5户农户,负责做好入户宣传解释、问题收集、矛盾调处等工作,引导群众主动积极参与,变自扫门前雪为共扫门前雪;利用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义务参与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内划分党员责任区,清理游客垃圾,劝止游客用捕鱼器具捕鱼捕虾,随意采摘践踏水中植物,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项目运营围绕增收富民开展,每户农户以土地租金折算入股,共入股70亩土地;每户以10000元为股金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全村有劳动能力的人积极参与到项目中,按照个人特长进行分工,按照工种不同分全日制工、小时工,直接带动就业60余人,实现了务工不离家。截至2022年3月底,合作社实现毛收入约84万元,其中大部分通过村民务工、股权分红的方式充实进了当地村民的“钱袋子”,集体收益结余15万元。
02
小项目、大发展,
三角梅开出致富花
竹山镇叠水村山高谷深、交通闭塞、产业分散,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较为落后,2017年被纳入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2017年叠水村委会聚焦宜良“县花”,组建宜良县叠水紫峡谷三角梅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探索三角梅产业发展探索,但由于合作社资金有限,尚缺乏提升三角梅品质所需的温室大棚、浇灌管网等配套设施,限制村集体产业的发展,通过2019年顺利申报实施三角梅温室大棚建盖项目,构建“村党组织+帮扶协会+合作社+企业+农户(含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壮大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打通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发展壮大产业的瓶颈,探索出一条脱贫有效、乡村振兴的好路子。
在整个项目发展过程中,叠水村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主导作用,圆满如期完成项目建设,并交由第三方合作社开展经营活动。成立脱贫帮扶协会1个,建立三角梅产业基地1个,成立三角梅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依托龙头企业、电商平台,建立长效发展机制,项目实施后,增加了叠水村花木种植交易资本,既可以依托“宜良苗木协会、为君开”等大型企业,开展订单式种植销售;也可与“树多多”等电商平台合作进行线上销售,拓宽销售渠道。
通过产业发展,叠水村委会顺利完成脱贫任务。叠水村委会将每户贫困户以入股的方式纳入合作社,合作社有效益后按照合作社章程进行分红,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持续稳定收入,集体经济稳步增收,并为有条件发展三角梅产业的贫困户提供幼苗并教授种植管养技术。项目紧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带动周边群众栽种三角梅幼苗80亩4.2万株,流转土地15亩发展食用玫瑰种植,栽种三个品种蕙兰共6800余株,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6万元。该项目既富了村民,又为宜良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擦亮了宜良农旅融合又一“名片”。
03
巧借力,聚合力
小樱桃带来大收益
北古城镇米户村委会曾长期受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影响,村里的人出不去,村外的人不愿来,群众收入低微,村集体经济薄弱。为了治好“穷病”,米户村以党建为引领,把村党组织建成带领村民致富的战斗堡垒,大力发展樱桃种植,“二月樱花开,四月樱桃红”,数千亩的樱花和果品极佳的樱桃颇受消费者青睐,也打响了米户村的名声。2021年,米户村在本地樱桃产业备受关注的基础上,探索农旅融合发展路径,成功申报实施了米户休闲氧吧项目,积极推广特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通过党组织带动村民积极探索樱桃种植采摘,建成宜良县米户优质樱桃示范基地。
米户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员干部引领、激发村民潜力为主,尊重村民的发展意愿,切实把发展的主动权、选择权交给群众,真正体现村党员带头、群众自发参与,突出各自特色,不搞一刀切。该村党总支针对村内道路建设滞后的问题,积极争取各级帮扶资金,实现全部村小组进村及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新建中米户、上米户、分水岭、磨盘山、村委会等五个樱桃交易场地。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组建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樱桃产业党支部,注重培养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建立传帮带机制,实现了“合作社里有支部,党员带头村民富”。
截至目前,樱桃种植面积超过6000余亩,观赏樱桃花期间吸引日均游客量约2500人,年均游客量约25000人,直接带来经济效益60余万元;年樱桃产量达到100余万公斤,总产值800余万元,每年户均收入2万余元,旺季吸引日均游客量约3000余人,年均游客量约90000余人,前来采摘的游客将樱桃塞满了后备箱,直接带来经济效益90万元。
<END>
感谢阅读
来源丨宜良之窗
编辑|刘会芳
一审|张进松 达娃·梅朵
二审|熊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暖心工程、花满沥城、村级工业园改造……大沥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百千万工程”的南海实践 南海打造全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居第一梯队,走出和美乡村新路径
贵州水城:美丽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蓝山江源村:振兴集体经济 打造民族文化产业新路径
聚焦美丽经济,和平县公白镇产业振兴“一路生花”
青州市弥河镇党建引领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3网聚美好安徽】打好“农文旅”融合牌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门源县东川镇:“多元化”生态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云南昆明: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脚步不停探索发展新路径
网址: 党建+村级集体经济=宜良乡村振兴新路径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24347.html
上一篇: 中国耕地质量现状调查 土壤基础地 |
下一篇: 有机肥改善土壤的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