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日本学者认为菊花是该国的原产,美国也有学者列出很多日产野生菊,说是菊花杂交的起源种。几年前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时,他对此很是愤愤不平。他说,我要写本书,证明菊花起源于中国。
当时我很是感动,但也没有太当真。不是对陈老的水平有丝毫的怀疑,而是想到陈老已届耄耋之年,即便有此心,恐怕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然而令我吃惊的是,一部50多万字的《菊花起源》巨著,前不久真的问世了,只可惜陈老却看不到他这本呕心沥血的旷世之作了。
这部著作为双语版,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书中展示了通过人工远缘杂交、种质渗入、形态分类、人工培育与连续选择、细胞与分子水平测试等手段研究菊花起源所取得的成果。
菊花起源 本无疑义
早在1933年,中国植物学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刘慎谔就说过:“菊花原产于中国,已无疑义”。但由于我国关于花卉方面的用外文发表在世界上的论文和宣传报道很少,所以欧美等国对中国菊花起源、品种与栽培情况不甚了解,以致对菊花的起源产生争论。
1753年,林奈将野菊和栽培菊共用学名,混为一谈。在美国权威专著中,列出了很多日本产野生菊属植物,但又说可能是中国原产,空洞地肯定菊花源自中国,却在具体杂交亲本上详列日本产野生菊属的做法,不但缺乏科学根据,而且还混淆了菊花起源的问题。
近年来,时有日本专家以日本作为菊花的起源国。牧野富太郎认为,菊花起源于日本的原菊。有人认为菊花是由野菊改良、演化而来。陈俊愉认为,这种说法第一无视历史真实:唐代中国始传入日本,此前日本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都无菊花,更无菊花品种的栽培;第二,日本学者在分子水平测试中,所用大部分材料为日本现代品种,并非陶渊明时代或初期传入日本的中华原菊。
陈俊愉、吴涤新及部分日本学者坚持,菊花用于观赏栽培在公元365年前后就在中国开始,而菊花首传日本在729至749年间。因此,日本野生菊种与早期菊花起源不可能产生任何联系。
启动研究 正本清源
早在1947年,陈俊愉在丹麦菊花协会作了题为《中国,我们菊花的故乡》的报告,这是国人首次在西方正式的学术会议上介绍菊花的论文报告。
后来,他看到有国外学者发表论文称菊花源于日本,深感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不仅关乎科学,更关乎祖国尊严。于是他决定通过长期实验研究,把中国菊花的起源问题正本清源。
1961年,陈俊愉将人工远缘杂交实验法用于菊花起源的研究。1963年报告用人工杂交的方式获得合成菊,首次通过种间杂交验证了栽培菊杂交起源的可能性。从那时起,陈俊愉带领助手和学生连续接力研究栽培菊杂交起源,历经半个多世纪。将种质资源引种、形态学、分类学、人工远缘杂交,细胞学、分子水平测试等研究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潜心研究 证据众多
一页页地翻看这部厚重的书籍,我仿佛看到了陈老潜心菊花研究的身影。
陈俊愉坚持首先要明确,栽培菊是菊花这个物种作为观赏用而栽培形成的,未受其它野生菊属植物授粉干扰的较原始的菊花,即东晋陶渊明所处时代及稍后的老菊花品种,并非中国现代的新菊花品种。
研究初步认定,菊花是栽培杂种复合体,是个高度远缘杂交起源的人工物种,其主要亲本为毛华菊和野菊,稍后,紫花野菊、甘菊、菊花脑等参加杂交,或通过种质渗入而起演化作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所处时代是我国菊花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研究指出,陶渊明的诗中,明言采收栽于园中篱边的菊花,既赏秋菊佳色,又借饮菊酒遗世忘物。在他所处的东晋时期,中华大地就开始有了家菊,并引种栽培。
1984年至1985年,陈老及硕士生在安徽天柱山首次发现了性状介于阔叶毛华菊和野菊之间的天然种间杂种——准菊花。这是我国的首次发现,从而奠定了栽培杂种复合体的基础。
陈俊愉认为,菊花主要由我国安徽、湖北、河南等地长期人工选择天然种间杂交中的一些特殊变异类型而来。毛华菊和野菊是原始菊花的基本杂交亲本,紫花野菊、甘菊和菊花脑等随后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起源过程。
参与菊花起源的主要亲本原种均为国产。但人们一直没能发现菊花的直接野生种。从20世纪60年代起,陈俊愉等通过各种方法,如比较形态学与细胞学的方法、种间杂交法以及分子系统学的方法等,研究菊花的起源,取得了可喜进展。
历史演化 基本厘清
菊花是中国菊属野生植物杂交起源再经高度演化的产物,即家菊(栽培菊)是中国在本土以准菊花(野生菊属植物的天然种间杂种)为基础,再经多代多种的长期种质渗入,又通过多代连续人工选择与精心培育所形成的栽培杂种复合体。
研究证实,在国产野菊天然种间杂交情况下,在陶渊明所处时代或之前,即已形成家菊,当时品种可能是九华菊之类的较原始类型。而从陶渊明时代到宋刘蒙《刘氏菊谱》问世的700多年间,家菊才从一两个品种发展到35个品种。到明代王象晋著《群芳谱》(1630),菊花品种达270多个。自古黄色为正色,但有爱好者从野外引入开红、紫花者,或由于基因突变而产生花色变异,通过芽变选种和连续的人工选择和不断的精心培育,演化成形形色色、蔚为大观的现代家菊。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与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有密切联系。
菊属植物的细胞学研究,对探讨菊花起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染色体分析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菊花起源研究的证据不断增加。
分析系统学研究是比较有效的研究菊花及其近缘种系统发育的手段之一。目前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但每个研究结果的获得,都为菊花起源研究增添了新的证据。
研究探索 多有创新
1961年,陈俊愉成立了菊花研究组,着重探讨家菊起源,长期开展菊属野生种质资源与家菊栽培类型以及菊属近缘属、种的调查,足迹几遍全国。同时开始菊花野化育种,1987年正式命名地被菊。迄今已选育出7批新品种,全国推广达1000万株以上。
1962年,陈俊愉等首次用小红菊与尖裂野菊杂交,1963年获得了3株北京菊,1979年又获得10株。硕士生吉庆萍做了有关中国菊花起源的实验和研究。戴思兰在陈俊愉的指导下,完成硕士、博士论文等多篇。论文中充分说明家菊起源的各项因素中,远缘杂交是一个重要的启动因素。而后,周杰在试验中,着重用接近于陶渊明所处时代的饮用菊即较原始的菊花做分子水平测试,同时选取了菊属野生种、远缘杂种、近缘属种等材料。
除此之外,茶用菊、药用菊、盆栽小菊、盆景小菊、切花菊、蔬菜菊、酒用菊、悬垂丰花菊、抗逆菊等育种与用途创新开发,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他的率领下,中国菊花起源集体研究团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作交出了答卷。其研究饶有特色并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陶渊明所处时代的家菊为研究重点目标。因为它是世界上首次出现并栽培、应用的栽培杂种复合体。
二是以茶用菊为研究对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其千百年来较少改良变异,不像现代菊花受杂交、种质渗入和突变等诸多影响。
三是研究材料中力避应用现代菊花及近期外来菊花品种,尽量以古代固有品种为主要试材。
相关知识
关于樱花是否起源于中国及其文化归属
樱花起源于中国,却成为日本国花
科学家发现我国开花植物历史 全球10%起源于中国
插花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中国插花的起源
“花中四君子”之菊花故乡在哪儿 真的是土生土长“中国造”?
菊花起源之争:原产地在中国 唐朝传入日本
六朝时期插花风格起源于哪一种
“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原产地在中国唐朝传入日本
插花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插花起源于哪个国家
网址: 菊花起源于中国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27190.html
上一篇: 树木传奇丨滇山茶:花油双绝甲天下 |
下一篇: 保亭花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学命名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