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吉林省主要作物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研究

吉林省主要作物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研究

吉林省主要作物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研究

【摘要】: 为了明确吉林省主要大田作物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发生种类及种群变化规律,为害虫综合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研究数据,作者于2010-2012年调查了吉林省水稻、玉米、大豆三种农作物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种类及其种群动态,并分析了各生境中害虫与捕食性天敌的相关性,结果如下:1、吉林省水稻、玉米、大豆田共采集鉴定出害虫82种,捕食性天敌60种,中性昆虫38种,隶属于71科,11目,2纲(即昆虫纲和蛛形纲);其中昆虫纲10目、63科、162种,蛛形纲1目、9科、29种。个体数量较多的目为同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分别占个体总数的56.33%、25.08%、8.44%。个体数量较多的科为蚜科50.02%、摇蚊科16.07%、叶甲科6.62%。2、吉林省水稻田主要害虫有二化螟、稻水象甲、双斑萤叶甲、稻褐飞虱、白背飞虱、稻潜叶蝇、水稻负泥虫、中华稻蝗、稻摇蚊。二化螟全期发生,种群高峰期集中在8月末至9月上旬;稻水象甲种群数量在6月初至7月中旬最高;双斑萤叶甲和稻飞虱种群数量在8月中上旬至9月上旬达到高峰;稻潜叶蝇和稻摇蚊种群数量在6月中旬最高;水稻负泥虫种群数量在6月中下旬最高,其他时间不发生;中华稻蝗全期发生,但种群数量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达到最高峰。玉米田主要害虫有亚洲玉米螟、粘虫、双斑萤叶甲、玉米蚜、禾谷缢管蚜。亚洲玉米螟发生两代,二代在我省中部地区为害较重,种群高峰期在8月中旬;粘虫一年两代,代发生在6月中旬种群数量不高,二代种群高峰期在8月中旬;双斑萤叶甲高峰期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玉米蚜全期发生,种群数量在8月中旬最高;禾谷缢管蚜种群数量在8月中下旬达到最大值。大豆田主要害虫有大豆食心虫、大豆蚜、双斑萤叶甲、苜蓿叶蛾幼虫、二条叶甲、叶蝉类及盲蝽类。大豆食心虫成虫种群在8月中旬数量最高;大豆蚜种群高峰期集中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双斑萤叶甲种群在7月中下旬至8月旬数量最大;苜蓿叶蛾幼虫种群集中在6月中下旬;二条叶甲种群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叶蝉类及盲蝽类全期发生,种群数量较小3、吉林省主要大田作物捕食性天敌种类十分丰盛,其中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大草蛉、中华草蛉、黑带食蚜蝇、三突花蛛等为主要的捕食性天敌。通过对捕食性天敌与主要害虫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水稻田中蜘蛛、瓢虫、食蚜蝇、草蛉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均较明显;玉米田中瓢虫、食蚜蝇对玉米蚜虫的控制作用明显,蜘蛛、草蛉的控制作用较弱;大豆田中草蛉和食蚜蝇对大豆蚜的控制作用较强,其次为蜘蛛和瓢虫。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1234187246572142592

1289887145204383744

1289887717202591744

相关知识

昆明切花蓟马的种群动态及影响因素
广州输入性花卉蓟马的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分析
蓟马和花蝽在昆明市白车轴草上的种群动态
农业昆虫学:害虫生态控制及其案例4
研究揭示气候变化影响害虫与天敌关系
西藏拉萨地区西花蓟马种群生命表及发生动态研究
害虫综合防治
农作物栽培制度与害虫发生程度的关系
西花蓟马种群动态分析
“安吉白茶”花蓟马和茶短须螨与其捕食性天敌的关系研究

网址: 吉林省主要作物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2793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恩施盛家坝红椿天然种群动态与预测
下一篇: 上海地区重阳木帆锦斑蛾生活史及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