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公益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旅”课程《逝水千年君子客,幽香自赏自释怀》

【公益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旅”课程《逝水千年君子客,幽香自赏自释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旅”

  《逝水千年君子客,幽香自赏自释怀》

  晋中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骨干教师

  丁亚荣

  兰花,立道坚贞,洁身自好,其香也淡,其姿也雅,其境也幽,兰花的美,只有中国人最懂。

  让我们与兰相约,了解兰之精神、感受兰之情怀、追求兰之境界、品味兰之艺术。

  故事与传承

  中国人生活中最常见的花草装饰图案是兰花,水杯、坐垫、手机壳,总有一款你见过。

  

  国人爱兰,因兰花象征着文人君子所具有的美好品格,从兰花身上可以吸收到道德的力量,以物喻人,托物明志,华人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可用兰花图案表达其中的精神追求。

  兰花凝聚着太多的故事和传承,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君子,被中国人热烈地爱着,为它写诗,为它做画,为它歌咏……

  兰的文化内涵

  孔子和兰花

  

  关于兰花,至圣先师孔子讲了三句话:

  孔子曰:“兰当为王者香”

  像我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才应该为王者做参谋,兰花就应该为王者散发它的馨香。孔子周游列国19年,各个国家君王都没有任用他,回到鲁国年事已高,心中流露出人生仕途的种种惆怅和迷茫。经过一山谷,看到兰花,非常茂盛,就触景生情:“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像我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到现在没人用,就跟一般的人混在一起,所以,有感而唱了一首歌。据说,孔子在山谷里唱的那首《猗兰操》,是最早的关于兰花的歌,歌中满是孔子胸怀天下之情。

  孔子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

  这个“芳”就是芳香,即使没有人欣赏仍然散发出自己的清香。“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即使我又穷又困,仕途不畅也不改变自己的操守。孔子是用兰花来树立、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品格。这句话对中国儒家强调自我修养,强调先修身,后齐家,最后平天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所以,很多人都写了“不以无人而不芳”的诗歌,尽管没人来采集我这兰花,但是我还有我自己的清香,自己知道我是优秀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孔子曰:“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用孔子的话来说“与之化矣”。孔子这段话来自于《大戴礼记》和《孔子家语》,讲人交友的选择,你已经被兰花所熏染,然后陶醉于其中,你的品位自然提高。

  兰花素有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对兰的描述,孔子奠定了兰花的文化内涵。

  说兰|吟 得 清 气 在 心 间|

  中国人对兰花的热爱,是骨子里的。兰花的品格早已成为中国人集体性格的一部分。被国人看在眼里,刻进字里,绘在画里,写在诗里,说在话里,注入心里。让我们一起欣赏古诗中的兰。

  兰花之美,君子之德。大家还知道关于兰花的哪些诗句呢?

  赏兰|喜 得 清 雅 在 人 间|

  董必武曾说,“兰有四清,气清,色清,姿清,韵清。”

  兰花品种很多,姿态万千,枝叶或婀娜垂落、或刚劲直立,皆有刚柔并济的气度。花朵或团团紧簇,或闲闲几朵,色彩明丽而不妖艳,香气清幽而不浓浊。

  宋人赵时庚在《金漳兰谱》曾说,赏兰当在惠风、轻烟、淡阴、嫩清天气,挑选清露、晓日、晚霞、皓月之时。

  

  兰花的外形特征从结构外形上看,由花叶茎组成。它的花瓣呈品字形排列,中间立起的三瓣叫捧心瓣,花心藏在里面,幽幽散发香味,外瓣大而舒展。叶子细长很飘逸,根部聚拢。整体颜色比较淡雅。

  兰花有很多品种,常入画的有两种,就是春兰和蕙兰。一茎一花为春兰,一茎多花为蕙兰。

  品兰|品 得 清 韵 在 心 间|

  名家欣赏

    1.无土之兰 故国之馨

  

  这幅画作者是元代画家郑思肖,原名郑之因,南宋灭亡后,有人避世隐居,有人入朝为官,他不改其志,以肖为“赵”思念赵宋故国,因为繁体的赵有个肖字,号 “所南”据说他日常坐卧都是面对南方,从不向北。

  画面内容:画幅正中为一株墨兰,兰花无土无根,乃郑思肖一贯风格特点,寓意故国山河土地已沦丧于异族,无从扎根。

  画面构图奇特别致作者把兰花设计成两个倒写的“个”,两边对称,呈倒八字形分开,互不交叉,茎短花幽,但有舒展之姿,更凸显清雅馥郁的气质和经久不凋的活力。

  墨兰图虽然寥寥几笔,但笔势拙大简逸,用笔沉稳流畅,挺拔刚劲,婉转富有变化,表现了兰叶挺拔、富有韧性、刚柔相兼的特点,形象地体现出在恶劣环境之中刚强不屈的生命力,这便是君子形象的绝妙写照。

  画幅右侧有作者题诗一首:“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字迹笔锋苍劲有力,仿佛能感受到作者的铮铮傲骨,表达自己超凡脱俗、清高自傲的襟怀。这种以诗配画的表现手法,借物抒情,深化了题意。画幅左侧落款为“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一卷”并有“所南翁”印章一方,画的左下角有一隶书印“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万古”。表示他的画不轻易送人,尤其是对元朝官员,更是“头可断,兰不可得也”。至于平民百姓,也许自愿奉送。“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北风指元朝统治),以表示自己不屈的爱国情怀。有趣的是他的印章,木板日期印章,字体是标准的宋体楷书,留出空白手写日期,就像一个流水线,我们可以想象画家集中精力画了一批兰草,然后整理盖章,标出具体的生产日期,之后盖上名章与宣言章,最后选一些喜欢的手写题诗。

  

  画卷上比较明显的有“乾隆御览之宝”印章一方,位于画幅左上角。“嘉庆御览之宝”印章一方,位于画幅中墨兰之上方。“宣统御览之宝”印章一方,位于“乾隆御览之宝”下方,还有“御书房鉴藏宝”印章一方;“三希堂精鉴玺”印章一方等印记,证明画作一直在宫内收藏,从乾隆至宣统传承有序。最后随宣统帝溥仪带出,后因各种原因被日本人获得,该作品现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代表着一腔忠贞的墨兰图,却沦落到了异族异国之手,如果郑思肖泉下有知,想必内心愤懑无以言表吧。

  《墨兰图》这是一幅非常抒情的文人写意水墨画,描绘出兰的野逸、不畏风霜,孤高自傲,无人花自馨的高尚品格。作者借笔墨抒发胸中逸气,是自我思想品格的写照。是画兰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散发出千古不灭的馨香。画家以物载道,艺术化的抒发内心情感。

  2. 野趣之兰 以书入画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以画竹子出名,但他也爱画兰,他说,“平生惟兰与竹为吾友也”。在他的画里,你可以看到草书的笔意,使他的兰花拥有了非同一般的潇洒。相反,在他的书法中也融入了国画的笔法,他创造了“六分半书”,纵横错落,飘洒有致。画兰必须练好书法,以书入画,线条自然有了气韵。

  浓墨画兰叶,俊逸多姿,体现兰花的柔韧与筋骨;淡墨勾兰花,清雅可人,花心用浓墨点出 ,浓淡墨变化形成很好的虚实关系。

  

  郑板桥的兰花一般都画在山石之上,总有经过风雨的气质。成簇丛生,更加具有野趣,具有天然的生命力。

  关于郑板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郑板桥是出了名的兰痴,他爱兰如命。有一天贼半夜三更去他家里偷盗,他作诗一首“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自然听出什么意思。当贼起身逃走时,郑板桥又加了句“不要损坏兰花盆”。画家还是很幽默的,在他眼里兰花比生命和财富都重要。兰花不是花,是我眼中人。难将湘管笔,写出此花神。

  郑思肖与郑板桥两位画家画的都是大写意风格的水墨兰花,用写意笔墨表现兰花更有文人气质,也有画家喜欢用工细写实的画法表现兰花。

  写兰|习 得 清 骨 在 笔 尖|

  中国画以线条为基础,好的艺术以天地精神为追求。古人有“半世竹一世兰”的说法,意思是半生的时间才能画好竹子,一生的练习才能画好兰花。画兰可以分两步进行练习,首先学画兰叶,然后再学习点花。

  画兰叶,一笔一叶,一笔成形,兰叶的交织也就是线的交叉组合,为避免交错混乱无序,聪明的中国画家,在叶的交错中找了交叉规律,创造了写兰的基本程式:一笔长,二笔短,三笔交凤眼。

  画叶的毛笔最好用长锋狼毫,掌握的关键点一是行笔的变化与力度;二是兰叶的组合与穿插。

  

  兰叶口诀:

  叶须分二色,浓淡有深浅。

  交搭有疏密,方能得聚散。

  运笔宜轻灵,提按要自然。

  粗如螳螂肚,细似一线牵。

  

  兰花口诀:

  叶浓花宜淡,一瓣有深浅。

  花下添柔茎,花茎宜曲弯。

  出花应得势,姿若美婵娟。

  抱枝如含笑,喜气写幽兰。

  点蕊口诀:

  点蕊墨焦重,抱心馨香含。

  如点美人睛,落笔自醒然。

  点如落坠石,用笔不迟延。

  临风似摇动,妙笔把神传。

  兰花的画法要点就浓缩在这三个口诀中,是画兰的理论指导,结合实践才能领悟。

  画兰|留 得 清 影 在 手 边|

  下面跟随丁老师,运用国画写意的笔法描绘兰花的神韵吧!

  兰花具有端庄之相,飘逸之态,

  又兼王者之香,仙人之神;

  传浩气于宇宙,播芳馨于自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气韵十足,质盖百草。

  学画兰花,成为像兰花一样的君子。

    兰花的精神根深蒂固的烙印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相关知识

【公益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旅”课程《逝水千年君子客,幽香自赏自释怀》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优秀7篇)
“花丝与珐琅传统技艺”立项省级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文润山城气自华 ——“八闽望邑”浦城的传统文化转化与发展实践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设立公益专项基金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中国文化之旅"首站景德镇 驻华外交官亲历千年瓷都
花语廉心,清风徐来—— “花中十二君子 ”廉政文化品牌
国学课丨中国十大名花欣赏,一花一诗,惊艳千年!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安安智慧公益基金在京成立
党建引领“科普+” 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网址: 【公益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旅”课程《逝水千年君子客,幽香自赏自释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320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趣谈中国市花文化:兰花
下一篇: 第五十四期 兰花文化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