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趣谈中国市花文化:兰花

趣谈中国市花文化:兰花

兰花为兰科植物的统称,其种类繁多,有三万余种,除南极外,广布世界各地。兰花是世界名花,依生态习性,分地生兰、附生兰和腐生兰三大类。按产地与欣赏习惯,又分洋兰与就哈兰两大类,洋兰主产热带地区,亦称热带兰,花朵硕大,色彩艳丽,少有香气;就哈兰主产中国,又称中国蕙兰,花朵较小,优雅高洁,多有幽香。

    兰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质壤土,宜空气流通的环境。由于地生兰大部分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地生兰又称中国兰,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中国兰花主要分为春兰(草兰)、蕙兰(九节兰)、建兰(四季兰)、寒兰、墨兰(报岁兰)五大类,国兰家族中有15000多个品种。

    春兰:又名草兰、山兰,分布较广,资源丰富。花期为一年的2~3月,时间可持续1个月左右。花朵香味浓郁纯正。名贵品种有各种颜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从瓣型上来讲,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蕙兰:又名夏兰、九节兰,根粗而长,叶狭带形,质较粗糙、坚硬,苍绿色,叶缘锯齿明显,中脉显著。花朵浓香远溢而持久,花色有黄、白、绿、淡红及复色,多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

    建兰:也叫四季兰,包括6~8月开花的夏兰及9~10月开花的秋兰等。建兰植株挺拔,叶绿花繁,香浓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强,易栽培。不同品种花期各异,5~12月均可见花。

    寒兰: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东以及西南的云、贵、川等地。寒兰的叶片较建兰细长,尤以叶基更细,叶姿幽雅潇洒,碧绿清秀,有大、中、细叶和镶边等品种。花色丰富,有黄、绿、紫红、深紫等色,一般有杂色脉纹与斑点,也有洁净无暇的素花。萼片与捧瓣都较狭细,别具风格,清秀可爱,香气袭人。

    墨兰:又称报岁兰、拜岁兰、丰岁兰等,原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海南等。我国南方各地特别是广东、云南的养兰人最喜栽培与观赏。

    品种鉴别是对兰花综合素质的鉴定,是最能展示艺兰功力的一门学问。因此,历代艺兰大家都对此格外慎重,从不妄下结论,始终奉行“三看”原则。一看叶形,“观花一时,赏叶终年”,在无花季节,人们对名品兰花鉴别的主要依据是看叶形,包括叶芽、株形等。兰芽出土时的色泽对兰花品种的鉴赏有一定参考作用,芽期需仔细观察。一般而言.凡新芽为白色、白绿色、绿色的春兰一般为素心品种,蕙兰大多为素心或绿蕙;芽尖有白色米粒状“白峰”的,有可能出细花。兰花传统名品大都相对稳定,其叶形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兰艺家经长期实践,对叶形特征明显的品种一般能凭眼看就能鉴别出是何品种,如直立叶的汪字、泰素、老极品,环垂叶的宋梅、大一品,肥环叶的大富贵、扭曲叶的绿云等。但兰花由于种养环境不同,并非年年岁岁叶相同,于是兰艺家们在观叶的同时往往还要结合看花苞来鉴定品种;二看花苞,兰花传统名品不但叶形有其特性,花苞也富有特色。因此,人们在鉴别时既要看叶形,又要看花苞。关于花苞的鉴定,前人总结出了兰蕙头形的“九形八式”和蕙花小排铃的“五门八式”。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我们鉴别品种大有裨益,值得我们很好的消化吸收。

    国人与西方人赏兰的趣味有很大区别。西方人赏兰注重兰花的花大与色艳,喜欢浓艳妖冶、奔放热烈的品种,一般人只赏不种,花谢即丢弃;国人赏兰注重兰的花、叶的灵气,喜欢含蓄端庄、高洁素雅的品种,而且许多人喜种兰花,种与赏并重。国人赏兰讲究“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等四清,“气清”是指兰的香气,清而不浊; “色清”是指兰的颜色,色泽淡雅,以嫩绿、黄绿居多,以素心者为贵;“神清”是指兰的花与叶的神态,以花姿端庄挺秀,雍容华贵,富于变化,姿态优美为佳;“韵清”是指兰的神韵,讲究其內在美。总之,以其独有花卉文化的艺术魅力,给人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中国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二千四百年前春秋时代,孔子《孔子家语·在厄》记述说:“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芷兰。江南兰只在春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赵时庚《金漳兰谱》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花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吴攒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宋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兰艺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中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兰艺研究的一大成就。

    兰艺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兰艺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

    目前我国有贵阳、曲阜、郴州、保定、汕头、保山、龙岩、绍兴、宜兰等9个城市选择兰花为“市花”。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知识

趣谈中国市花文化:兰花
关于建设中国兰花(兰文化)馆的建议
“屈骚是中国兰文化的源头之一”——对话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副会长王重农
中国兰花文化简史
粗糙垃圾桶设计成白玉兰造型,合适吗?上海市花白玉兰的文化价值如何放大
白玉兰如何才能更“出圈”,科研、文化、品牌一齐发力讲好市花故事
中国兰花
官宣:中国兰花价格谁最有话语权?翁源!
对话首届“兰花奖”获奖者:以文化之桥,读懂古今中国
兰花(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网址: 趣谈中国市花文化:兰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320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在华宝楼,听兰老师讲兰文化与扇面
下一篇: 【公益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