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以长白山采伐干扰后的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以原始阔叶红松林为对照,通过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林型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空间关联性,并对不同类型的次生林进行空间结构优化模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露水河林业局的固定样地可划分为6个林型,分别是原始阔叶红松林(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BKPF)、落叶松林(larch forest,LF)、白桦林(birch forest,BF)、处于恢复初期的择伐林(ESF)、恢复中期的择伐林(MSF)以及恢复后期的择伐林(LSF)。2.BKPF中主要树种重要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红松、紫椴、蒙古栎、水曲柳、榆,红松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与BKPF相比,择伐林的3个林型物种组成略有改变,但红松仍占优势地位,而BF与LF物种组成明显不同于BKPF。MSF、LSF中红松、用材树种的平均胸径与BKPF差异不显著,而LF、BF以及ESF中红松、用材树种平均胸径显著低于BKPF。3.不同林型主要树种年龄结构有较大的差异。BKPF中红松、紫椴、蒙古栎的大树密度较高,幼树密度极低。与BKPF对比,LSF中红松大树密度增大,幼树密度极低。MSF、LSF、LF、BF中红松、用材树种的大树密度减少,但幼树密度增大,林下更新得到改善。4.不同林型中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BKPF中主要树种紫椴在小尺度上呈显著的聚集分布,红松、蒙古栎、水曲柳以及榆树在研究尺度内均表现为随机分布。其它群落类型中同一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较大差异,其中以BF、LF以及ESF变化最为明显,但多数表现为在小尺度上呈现显著的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聚集程度下降或呈随机分布。5.不同林型种群间的空间关联性存在差异。BKPF中主要树种之间在研究尺度内多表现为无相关关系。MSF与LSF中主要树种之间在研究尺度内也多表现为无相关关系,仅在MSF中水曲柳与其它树种间的关联性发生改变。BF中的主要树种之间多数呈现负相关关系,LF中仅有少数物种间表现为无相关关系。6.研究中设定红松、用材树种为保留树种。不同林型中采伐树种不同,但多为林下层伴生树种,如暴马丁香、色木槭、花楷槭、山荆子等。优化林分的空间结构提高了保留树种的在林分中的优势地位和竞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树种组成,从而提高了林分结构的稳定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相关知识
基于空间结构优化的阔叶红松林恢复研究
小兴安岭凉水典型阔叶红松林林冠干扰特征分析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响应及温度重建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种群结构及其林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
不同空间结构类型的城市公园的微气候研究
基于静态博弈论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优化研究
凉水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冠下4个主要树种更新幼树树高生长模型
基于“源—流—汇”理论的城市风环境优化与CFD分析方法
基于夏季微气候优化的成都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
基于公众审美偏好的植物美学特征研究
网址: 基于空间结构优化的阔叶红松林恢复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34801.html
上一篇: 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 |
下一篇: 巨尾桉冻害后施肥与恢复生长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