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冲刺-言语 1(讲义)
高频考点一:行文脉络(快速阅读技巧)
1.(2021广东选调)对孩童而言,在自然中嬉戏,不但能有效减轻压力,促
进认知和免疫系统的发展,而且探索自然、观察自然万物的变化,本身就是重要
的学习过程。著名物理学家费曼晚年回忆自己的成长道路,特别提到了父亲带自己
在林间散步的意义。正是在观察动物的繁衍、树木的生死、生命的更迭中,他学
到了最基本的科学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如何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
B.儿童应该学会探索自然和观察自然 C.
在自然中嬉戏有利于身心健康
D.亲近自然有助于儿童的学习
2.(2020四川)或许是深受农业文明影响的缘故,中国古典艺术始终缠绕着
一种对花草植物的敏感。林徽因说:“惜花、解花太东方,亲昵自然,含着人性的
细致是东方传统的情绪。”我们都会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方。”但未必所有人都知道,所谓“蒹葭”,就是我们熟悉的芦苇。《诗经》里的世界,
其实并不遥远。“参差荇菜”“南有乔木”“桃之夭夭”“彼黍离离”,这先秦时代的
民歌,几乎首首离不开植物,一风一雨、一稼一穑,遍布着草木的声息,以至于
《诗经》里的植物花卉,也成为一门学问,吸引一代代的学人研究考证。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中国古典艺术深受农业文明的影响 B.
花草植物是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元素
C.先秦民歌以花草植物为最主要的描写对象 D.
《诗经》为古代学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3.(2020福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上保持
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的动态平衡状态。大
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还有5%的
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
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
4.(2019联考)中国正处在历史上粮食安全形势最好的时期。这个“好”主
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粮食产量高、库存充足;二是市场供应稳、粮食价格稳; 三
是保障能力强、调控能力强。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五连丰”,今
年粮食产量有望继续第五年超过1.3万亿斤;我国口粮实现完全自给,谷物自给
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粮食库存充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是坚实的。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解决
B.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完全自给自足
C.我国目前的粮食形势很好
D.我国目前粮食的保障能力很强
5.(2021山东)或许是农业文明的缘故,中国人的衣食住用里,一直透着对
自然的敏感。漆器是最典型的一种。这些器物,小至盘碗碟盒、大至桌椅箱柜,
几乎可以覆盖我们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可见漆器的巨大包容性,可以含纳不同
品类的事物。漆器上雕饰的图案,除了山水人物,出现最多的当是各种花卉,让我
们在吃穿住用间,视野可以穿越纷杂的俗世,与山林田野相通。在故宫博物院
所藏17707件漆器里,几乎找不出几件上面没有花卉图案的漆器,即使以龙螭鸟
禽、亭台殿阁为主题,也一样是花团锦簇。所以,在这些漆器上,花卉几乎是通用
的语言。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花卉是传统漆器重要的创作主题
B.农业文明对中国人衣食住用有深刻的影响
C.漆器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
D.漆器作为装饰品反映了创作者的审美情趣
6.(2020联考)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用得当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应
用不当会危害社会、危害人民。当前,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网络安全威胁不断增
加,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安全就谈不
上让信息化更好造福人民。信息时代,人们享受着数字化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但网
络黑客、互联网诈骗、侵犯个人隐私等又让很多人“中招”。可见, 信息化应用越深
入,就越要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必须完善法律法规,为数字化生活提供法治保障
B.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提高数字化生活的安全系数
C.降低信息化应用成本,增进人民福祉、造福社会
D.提高数字化生活质量,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手段
7.(2020联考)最新研究表明,火星表面可能包含着一种叫做高氯酸镁的有
毒化合物,它在紫外线下能摧毁细菌。研究者将枯草杆菌放置在短波紫外线辐射下,
其状况类似于火星表面,发现高氯酸镁具有强杀菌性。只要存在高氯酸镁, 枯草杆
菌几分钟内就失去生存能力。同时,研究人员发现火星表面其他两种物质
——氧化铁和过氧化氢,与高氯酸镁结合后杀菌性能增强10倍。这项发现表明,
火星表面对细胞非常危险。长远来看,可能对后续的火星探索产生影响,尤其是
可能大大增加了人类开发火星的成本。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高氯酸镁杀枯草杆菌有奇效 B.
已找到为火星表面消毒的方法C.
火星自身具有杀菌自净的能力D.
火星比预想更不适宜生命存活
8.(2019山东)当文化不能表达生命,反而压抑生命的时候,生命的紧张感
就增大。这时候,需要改变旧文化,创造新文化,以重新表达生命。但文化的改造
不必从文化开始,有时候,直接表达生命的紧张感、危机感,这种表达本身就形
成了一种新的文化。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文化的功能之一在于表达生命
B.文化既可能表达生命又可能压抑生命
C.生命与文化的冲突可能催生新的文化
D.文化有时直接表达生命的紧张感和危机感
9.(2019联考)恒星的形成需要气体,在星团中,由于大量的气体会在星团
形成早期被耗散掉,星团一直以来被认为不能形成新的恒星,只有恒星之间的碰
撞或者并合才有可能为年老的恒星补充燃烧物质,使得它们看起来比其余的恒星
更加年轻。通过碰撞或者并合形成的这些恒星被称作“蓝离散星”,它们的名字
来源于它们与绝大部分恒星相比截然不同的演化过程,这使得它们游离在理论预
言的演化轨迹之外。某国际研究团队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对年轻星
团NGC2173中的蓝离散星进行了研究,首次在这个年轻星团中观测到了一族不同
寻常的蓝离散星。根据这一发现,这一星团包含着突然爆发性形成的一支蓝离散星,
这一结果发表于《天体物理杂志》上。
这段文字,作者意在说明:
A.恒星的形成需要气体
B.星团中存在着不同寻常的蓝离散星
C.蓝离散星游离在理论预言的演化轨迹之外
D.通过碰撞或者并合形成的恒星被称作“蓝离散星”
10.(2021国考)与线下教学相比,由于时空差异,线上教学更加依赖于教
师的指导和帮助,对资源的需求更大。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早已不再是
知识垄断者,网络社会中的个体都有可能成为兼具知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角色。
因此,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在线教育资源供给,需要改变学校“单打独斗”的传统教
育格局,以开放的态度接纳企业在线教育服务。例如,学校可适当采取外包的形
式,向那些通过资质审核的教育机构、企业购买网络课程服务,提供“智能真人”
的双引擎驱动教学服务。此外,双方还可在资源支持、学情监测、评价反馈等方
面加强协同创新,促进在线教育的健康发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智能真人”是教育服务的发展趋势 B.
教育资源供给来源不再局限于学校内部C.
共享经济时代在线教育将成为一种常态D.
在线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引入社会力量
高频考点二:对策类文段
1.(2021广东选调)古人云:“道不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建设
文化强国,必不能抛弃传统文化。更不能盲目沉溺在对外来事物迷离含混的幻想之
中。相反,我们首先要坚守自己的长处。同时要懂得交流、借鉴、分析和辨别异质
文明和他者文化的“表象”与“根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对待传统的旧有文化,我们应该去粗取精
B.对待异质文明和他者文化,我们应该兼容并包 C.
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应吸收和借鉴中外文明成果D.
建设文化强国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2020联考)当前,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
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但也应看到,
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
到根本性改变。现在,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
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科技创新角逐空前激烈,只有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
可控,才能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有力支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真正发挥创
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努力拼搏,获取关键核心技术
B.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C.
重视激励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
D.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3.(2018联考)当前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
社会治理模式、民生保障等多方面矛盾,建设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我国在智慧城
市的很多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像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但也存在一些问
题,如顶层设计不足、缺乏体系性规划与创新等。另外,智慧城市建设有许多方面没
有考虑到与市民切身相关的问题,市民的感知度并不明显。如何把握城市建设和市民
利益结合起来,注意群众需求,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智慧城市落地问题的关键。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走在世界前列
B.智慧城市建设面临许多综合性问题
C.建造智慧城市可以解决城市建设诸多矛盾
D.建设智慧城市要接地气与群众需求相联系
4.(2020山东)很长时间以来,在戏曲传承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观众流失,
尤其年轻的观众越来越少。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戏曲在当下的“打开方式”
还比较单调,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什么样的“打开方式”才能吸引人?法门之
一就是“融入生活”。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戏曲代表着以往的生活方式,如
今时代变化,有些生活方式虽然和人们已经脱节,可是有些元素还能为人们所用。
“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在央视戏曲春节晚会上播出,受到热捧,许多人争相学习,
就是因为这套广播体操契合了现代人锻炼身体的需求,同时又能兼顾艺术魅力的体
验。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戏曲传承应该:
A.注重传播优秀的文化
B.改变单调的表现方式
C.努力融入人们的生活
D.兼顾民族性和世界性
5.(2020福建)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结构高速转变的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开
发将需要同时面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加大”与“农村劳动力存量的整体素
质趋于降低”两大问题。从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出发,今后一个时期,开发农村
人力资源、优化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必须着眼于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自我发展能力和
辐射带动能力,通过“以点带面”加快促进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有
效缓解当前人力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促进农业农村平稳发展。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
B.当前农村人力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
C.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升的策略 D.
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的解决办法
6.(2020安徽)在移动阅读时代,自媒体的影响力不可小觑。由于拥有更广
阔的传播途径和分发渠道,受公众关注度高,自媒体人掌握了一定话语权。有些自
媒体人与传统媒体机构相比,确实不落下风,公信力给他们带来了收益。然而, 公信
力是把双刃剑,自媒体人既要看到流量背后的利益,也要认识到滥用自己的公信力
会引发哪些负面效果。若以为可以仰仗传播力而“任性”,则实实在在打错了算盘。
滥用话语权的后果,将直接影响自己辛苦树立起来的公信力,失去公众的支持与关
注。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自媒体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B.自媒体人不应只关注收益
C.自媒体人应争取公众支持
D.自媒体的话语权不可滥用
7.(2020浙江)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本不应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然而,无论是传统产业的兴衰,还是近年来经济新业态的更迭,许多教训在提醒我
们,发展与规范极易顾此失彼。大数据是数字经济的“粮食”,而数字经济则被看
作是中国经济实现弯道超车的良机。然而,数字经济与信息数据保护之间的冲突已
日益突显。个人信息保护基本规范缺位,监管执行无力且迟缓,平台侵权频发,诸多
难题倘若不能尽快破解,最终必然拖累数字经济本身。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中国发展数字经济须先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 B.
数字经济时代依法依规保护个人信息迫在眉睫C.
数据收集与个人权益保护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D.迅猛发展的数字经济不可避免地带来数据安全问题
8.(2020山东)为了鼓励阅读,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作家,无不极力论证阅
读的好处。所谓好处,指的是阅读能给一个人带来现实回报。为此,规劝阅读的文
章往往竭力证明诸多成功人士是如何善于从阅读中把握商机的。其实,竭力论证阅读
对成功有所助益的人与公然持“读书无用论”者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即主张从功利角
度诠释阅读的意义。由于现实中决定个人事业成败的因素相当复杂, 阅读在其中扮演
的角色往往微不足道,这就淡化了阅读的吸引力,而过分功利地解读阅读,阅读
就不可避免地变得干瘪、乏味,甚至沦为赤裸裸的工具。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读书无用论”源于对成功的盲目追逐
B.应从非功利的角度重新探寻阅读的意义
C.专家学者对于阅读方向的引导存在误区
D.过分强调阅读工具性会使读者丧失兴趣
9.(2018重庆)我国水资源短缺,50多个沿海城市有40多个严重缺水,海岛、
苦咸内陆地区也急需淡水资源。解决水资源不足难题,要节流也要开源,海水淡化
就是一个开源的好途径。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淡水,向大海要
水喝,是我们的现实选择之一。更何况,淡化海水不淹地、不移民、不争水、不受气
候变化影响,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始自上世纪6 0年代,经过多
年努力,虽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但仍存在一些瓶颈,包括海水淡化成本高、工
程化应用还不够、一些地方水资源利用观念有待转变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海水淡化是我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必要途径
B.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及水资源观念等亟待改进
C.结合我国国情,海水淡化优势颇多
D.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发展困难重重
10.(2020安徽)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指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
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近年来,中国人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
下,特别是儿童。调查数据显示,10年前我国儿童人均每天喝饮料715毫升,10
年后的今天翻了一番。目前市售的多数饮料含糖量为8%至11%,一瓶容量为500
毫升的饮料,含糖量就在40克至55克之间。医学专家建议成人每天摄入的添加糖
不宜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儿童每天摄入的添加糖不可以超过25克。然
而,仅1瓶饮料中的添加糖含量就已经超过推荐值底线。殊不知,就在我们大快
朵颐、痛快吃糖的同时,糖也在悄无声息地“吃掉”我们的健康。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甜蜜诱惑,难以抗拒
B.减糖行动,刻不容缓
C.嗜糖之害,甚于吸烟
D.低糖饮食,有益健康
高频考点三:转折类文段
1.(2020山东)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两
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
的作用。或许有不少人认为,美又不能充饥,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在
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
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关系到个人感受生活的能力。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
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
民的审美能力,长期以来却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国人的审美能力亟待培养和提升
B.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C.孔子的审美观念今天仍可借鉴
D.国民教育体系应重视美育教育
2.(2021国考)登陆火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地球和火星最近时,也有5
600万千米的距离,是地球和月亮距离的140倍,想要靠火箭的动力突破这一距离,
目前是不可能的。因此,需借助地球的公转把探测器“甩”到火星,不过,需要合
适的时机,这就是“发射窗口”。当火星探测器到达远日点,与火星轨道相切时,火
星也正好运行到那里,探测器才能与火星交会。在这个时间窗口发射火星探测器,
不仅是最省能量的,探测器的有效载荷也会相应增多。这种特定的时机和位置每隔
26个月才出现一次。
这段文字主要:
A.强调探测器登陆火星的技术难点
B.说明探测器“发射窗口”稍纵即逝的特点
C.描述火星探测器的理想运行轨迹
D.解释要抓住窗口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原因
3.(2020四川)“质疑”其实是最基本的科学精神。对于以前的结果、结论
相关知识
2023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pdf
2022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追花夺蜜,发展空中农业
行测题库:2021年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及答案解析(12月21日)
在公务员录用程序中,招录机关根据报考者的考试成绩、考察情况和体检结果,择优提出拟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类比推理
福建省事业单位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的内容一样吗?题型完全一样吗?
如何复习《园林花卉学(含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090700考研资料大全,代码822历年考研真题+复习大纲+内部笔记+题库模拟题
2022年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研真题答案
2022广东公务员考试学科对应具体专业目录:农学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类比推理训练题(2)
网址: 2022公务员录用考试历年真题解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35556.html
上一篇: 民间花文化是持续推动广东花卉产业 |
下一篇: 保护花草的倡议书(精选3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