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菌中福美双残留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菌中福美双残留量

《食用菌学报》 2011年04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菌中福美双残留量

饶钦雄   宣岩芳   白冰   董茂锋   周苏   邢增涛   开通知网号

【摘要】:建立食用菌中福美双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新鲜食用菌子实体样品粉碎后经二氯甲烷超声(53Hz)提取20min,离心(3320 g、5min),二氯甲烷经氮气吹干,甲醇定容后用HPLC测定。以等体积甲醇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1mL/min等度洗脱,在0.05~10μg/mL范围内,福美双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线性相关,R≥0.999,方法检出限为0.02mg/kg,添加回收率为79.4%~90.2%,变异系数为1.15%~7.51%%。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3418724657214259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许欣;周澍堃;李晓敏;张庆合;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测定小麦粉及面粉改良剂中福美双[J];色谱;2021年06期 2 袁京群;吴筱丹;李士敏;葛志伟;超声辅助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豆芽中福美双的残留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7年05期 3 江泽军;张鹏;李永飞;杜鹏飞;陈鸽;金茂俊;王静;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稻和土壤中的福美双与甲霜灵残留[J];农药学学报;2015年03期 4 王敏;史晓磊;董昕;贾益群;孙玥滢;汪弘康;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豆芽中福美双的含量[J];广州化工;2015年21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田宏哲;周艳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水果中多菌灵与福美双残留的同时测定[J];分析测试学报;2010年01期 2 李恒;杨仁斌;蒋为;王钟;福美双在水稻和稻田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9年02期 3 李薇;徐晖;孙铁刚;韩红娥;50%多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分析试验室;2008年02期 4 宋金俤;华秀红;刘超;林金盛;食用菌绿色木霉及湿泡病高效杀菌剂配方筛选[J];中国食用菌;2007年06期 5 王会利;陈长龙;胡继业;陈旭艳;李建中;百菌清和福美双在蘑菇上的残留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6年03期 6 宋国春,于建垒,李美,赵德友,林相璀福美双在棉花及土壤中残留量分析方法[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0年05期 7 刘勤冬,侯玉娥薄层—紫外法测定水稻种衣剂中多菌灵和福美双含量[J];安徽化工;1998年05期 8 姚建仁,郑永权,焦淑贞,王政国,赵福珍蔬菜中有机硫杀菌剂残留量气相色谱检测方法[J];中国农业科学;198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钦雄;宣岩芳;白冰;董茂锋;周苏;邢增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菌中福美双残留量[J];食用菌学报;2011年04期 2 冉冬梅;曹炳宏;袁桂实;60%叶菌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17期 3 李昌富;30%戊唑·福美双防治小麦赤霉病示范试验[J];农业灾害研究;2015年08期 4 梅桂芳;王晓琴;贲秀兰;30%戊唑·福美双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5期 5 王颖,郭兴杰,王运杰, 王静文福美双的测定方法研究[J];石油化工;1995年01期 6 王颖,郭兴杰,王运杰, 王静文福美双的测定方法研究[J];沈阳化工;1995年01期 7 兰岚;苗水;周恒;陈铭;李青颖;李雯婷;袁佳佳;季申;中药材中福美双的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2019年05期 8 董永义;低浓度克·酮·福美双利于玉米出苗和幼苗生长[J];农家顾问;2016年07期 9 徐太杰;孙俊铭;韦刚;16.8%多·咪·福美双悬浮种衣剂防治水稻恶苗病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9期 10 姜海平;阚李斌;陈迎春;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泽柔;刘静;张劲松;唐庆九;冯杰;周帅;刘艳芳;十八种食用菌子实体β-(1→3)葡聚糖提取条件优化及含量测定[A];第十二届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3年 2 史跃强;15.6%丁硫克百威、福美双、戊唑醇种衣剂防治玉米病虫害田间药效试验[A];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上)[C];2007年 3 于海龙;王瑞娟;李玉;周峰;郭倩;环境因子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李盼;刘洪林;杨良保;农药分子福美双的动态时间分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5 闵红;周新强;吕锡灿;60%叶菌唑·福美双WP防治小麦病害试验研究[A];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十次、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7年 6 李怡彬;沈恒胜;汤葆莎;陈霆隽;陈君琛;利用废弃资源栽培秀珍菇的生产现状[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陈金泉;梁枝荣;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开发的实践与思考[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大为;食用菌全株高附加值综合利用[A];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9年 9 孙丽斌;张志勇;赵春燕;辛广;食用菌鲜味研究进展[A];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9年 10 张劲松;杨焱;刘艳芳;唐庆九;贾薇;唐传红;周帅;冯娜;冯杰;汪文瀚;吴迪;张忠;庄海宁;颜梦秋;在国家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大背景下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向的思考[A];中国菌物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辉;福美双致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的分子机制及淫羊藿苷的治疗作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2 朱怀森;人参皂苷Rg1调控福美双诱导的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 3 董静;食用菌规模化生产监控云服务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4 吴丽萍;两种食用菌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病特性[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宁;重组鸡GSTA3蛋白对福美双诱导的肉鸡TD中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 2 景彦萍;三种食用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性分析[D];山西大学;2019年 3 陈琳;种衣剂对黄瓜镰刀菌的抑菌作用及作用机理[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4 常津毓;食用菌中农药残留分析及去除方法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5 陈静;什锦食用菌酱研制[D];河南科技大学;2023年 6 杨锐;明至民国云贵地区食用菌开发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4年 7 魏艳宾;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23年 8 钟玉琴;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3年 9 范培凯;邹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22年 10 吴海骁;山西特优农业战略背景下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2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怡;践行“大食物观” 多途径开发食物[N];上海科技报;2022年 2 ;林地套种食用菌 农民增收新模式[N];山东科技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徐志波;专家谈我省食用菌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N];河北科技报;2008年 4 记者 黄辛;东方科技论坛研讨食用菌问题[N];中国科学报;2013年 5 林子;2020中国·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在安龙开幕[N];贵州民族报;2020年 6 袁茹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燕巧;抓准食用菌产业里的“门道”[N];四川日报;2022年 7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红;铜仁发展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N];铜仁日报;2023年 8 记者 王静 杨亮 曹宁宁;朵朵食用菌 菌农“致富伞”[N];延安日报;2023年 9 特约记者 查朝云 通讯员 杨云祥;马龙区 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兴未艾[N];曲靖日报;2024年 10 记者 刘子璇;我市食用菌产业有力助推乡村振兴[N];吕梁日报;2024年

相关知识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测定仁用杏花芽中8种植物激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灯盏花制剂中灯盏乙素含量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西蜜梨花芽中4种植物激素
丁醚脲在棉花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叶黄素标准品新闻
检测酒花中农药残留量的方法.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棉花根中的多种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植物激素测定项目
一种检测酒花中农药残留量的方法与流程
高效氯氟氰菊酯的理化性质.docx

网址: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菌中福美双残留量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3688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杨柳絮乱飘如何治理?专家称不能一
下一篇: 18种常见花卉育种技术——长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