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珠美术馆PAM
PEELSPHERE®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在明珠美术馆展出现场
此次上海明珠美术馆“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的“回声:本土设计师的实践”单元中甄选呈现新材料研究者和设计师宋悠洋研发的PEELSPHERE®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
PEELSPHERE®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在明珠美术馆展出现场
自柏林求学时起,宋悠洋就发现在市面上无法找到一款完全生物可降解的材料来辅助自己的设计,对于可持续材料的探索使她将目光聚焦到了有“好看的肌理、精致的触感和好闻的味道”的水果皮上。她与工作室的伙伴们一起实验,把香蕉皮“变废为宝”,通过高分子技术和自己设计的制作工艺,最终得到了一款保留了水果的香气与质感的全新防水材料,PEELSPHERE®。它可以被天然染料染色,刺绣、编织或缝制成各式各样的产品。
PEELSPHERE®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细节
作为一种百分百可循环利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PEELSPHERE®通过观察和开发植物的可再生性,专注于水果废料与海藻的潜能,重新定义了材料与可持续之间的关系;通过回收,重新设计,重新使用,PEELSPHERE®实现了闭环的循环设计,并被转化为美学与高性能并重的环保可降解生物材料,为皮革和合成皮革提供了理想替代品。PEELSPHERE®取自自然,也可以回归于自然。
宋悠洋
PEELSPHERE®创始人
新材料研究者和设计师
宋悠洋致力于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究和新材料生产工艺技术的研发,以及其材料衍生产品的设计。
PEELSPHERE®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
宋悠洋谈新材料设计
我们着重于从循环设计的思路出发,从得到果皮或者燕麦渣等废料,到生产材料,再到做成产品,最后材料降解或回收再利用,贯穿始终。PEELSPHERE®材料从自然中获得灵感,最后又回到土壤中去孕育新的生命。目前PEELSPHERE®研发了四种新型材料:第一种是基于水果废料的材料;第二种是半透明的天然植物染色的材料;第三种是类皮革的材料;第四种是硬材质的材料,如生物可降解的纽扣。
由不同水果废料制成的PEELSPHERE®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
我在研发材料之初就着重于材料功能性和设计性的融合。而水果废料的加入,让每一块材料都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肌理。通过高分子技术与设计美学的结合,我想要倡导健康、舒服、均衡、自我融洽且喜欢的生活方式。
用PEELSPHERE®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制作的包袋
我希望通过PEELSPHERE®新材料改变大家对生物材料的刻板印象,PEELSPHERE®新材料是一种完全可循环的材料,兼顾性能与设计美学,且可持续。这种材料在降解过程中并不需要一个特定的环境,在土壤中就能完成降解,也不会造成污染。我们近期在做的一个项目是将新材料应用到产品包装上,我们会告诉消费者,在产品的生命周期末端要如何去回收或者降解。我们会引导大家去做这件事情,让大家有参与感,消费者是可以看到整个材料生产、设计、降解过程的。
PEELSPHERE®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在明珠美术馆展出现场
希望通过我们的设计语言为现代生活提供新的见解,让人们在使用这种新材料的同时感受到自己也在为环保做出贡献,从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令环保可持续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也是我们的愿景。
上海明珠美术馆“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现场
“未来是新的,过去也是新的。”(柳宗悦)上海明珠美术馆非常荣幸于2022年7月3日至11月13日,举办“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作为“长效设计”理念在上海的首个大型展览,此次以9个单元600余件展品,全面系统地介绍设计活动家长冈贤明独特鲜明的设计思考与多领域实践,不仅囊括“长效设计”在日本的丰硕成果,深入地域特色物产传统与现代风貌,还特别策划了“回声:本土设计师的探索”单元,甄选呈现10位中国设计师与品牌各具特色的长效设计探索,包括(按音序排列):碧山工销社、engraft、klee klee、宋悠洋(PEELSPHERE®)、吴滨(未墨)、杨韬(涩品®)、祎设计、易洪波(夏木织物)、张雷 & Christoph John & Jovana Zhang(品物流形PINWU)、张娜(再造衣银行)。
明珠美术馆希冀以新视角启迪另一种思考,在其构建的场域中持续生发“氧气”,引发各行各业人士共同探讨人与物、设计与生活、地域文化与可持续发展、商业与人文等与当下境况息息相关的诸多议题,以艺术与设计点亮美好生活,助力构筑未来创新生态体系,为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添砖加瓦。
原标题:《PAM长效设计 | 宋悠洋:用水果废料做100%生物可降解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