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退化、恢复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退化、恢复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5年06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退化、恢复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

赵新全,周华坤   开通知网号

【摘要】:本文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退化现状,科学分析了脆弱生态区生态退化的原因及生态过程,提出了三江源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配套技术和有效途径,探讨了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发展道路。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341872465721425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新全,周华坤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退化、恢复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年06期 2 财政部驻青海专员办课题组关于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效绩的调查报告[J];财政研究;2004年03期 3 陈书伟;王士心;杨永梅;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价值补偿机制与制度创新研究[J];生态经济;2013年06期 4 马茹芳;关于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思考[J];四川草原;2006年04期 5 侯铁军;虞卫国;李令喜;李晶;尹萍;三江源区公路建设中的植被恢复问题初探[J];青海交通科技;2010年03期 6 财政部驻青海专员办课题组;关于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效绩的调查报告[J];财政监督;2004年03期 7 梁红梅;吕圳昌;基于三江源区生态补偿的财政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8 辛文菁;吴纯杰;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9 绽小林;陶秉元;马占山;昂秀才让;黄生秀;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价值测算与补偿机制研究[J];攀登;2008年06期 10 李兴;李金凤;祁栋林;陈宏松;石秀云;1961~2020年三江源区气温时空分布特征[J];青海草业;202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媛媛;董世魁;温璐;王学霞;吴娱;三江源区高寒退化与恢复草地[A];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社会 促进经济转型与资源科学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秦嘉龙;凌蒙蒙;三江源区草地生态效益补偿评价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王苑;李娜;李婷;三江源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策略探讨[A];中国测绘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暨2007年“信息化测绘论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尚占环;刘兴元;丁路明;郭旭生;王虎成;马玉寿;龙瑞军;三江源区草地资源与环境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探讨[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吴素霞;李凤霞;颜亮东;冯蜀青;肖建设;基于MODIS数据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度监测研究[A];农业生态与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刘光生;王根绪;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区径流减少的影响[A];水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九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潘韬;过去30年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的变化[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朱辉;生态监测在青海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中的几点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9 张世强;丁永建;刘时银;三江源区水文过程模拟[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穆赤·云登嘉措;苏海红;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A];藏学学刊(第4辑)——多元视角下的藏区社会研究专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尕丹才让;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杨磊;阿勒泰地区草地生态退化驱动机制及修复策略[D];新疆大学;2020年 3 肖海兵;黄土高原侵蚀与植被恢复驱动下土壤有机碳矿化与固定特征及其微生物作用机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9年 4 王义霞;黄土丘陵区水力侵蚀和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输移及分布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8年 5 梁爱华;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恢复过程的生态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张力;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8年 7 陈国清;基于遥感的矿区植被恢复生态成效评估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8 吕春花;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土壤质量对植被恢复过程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徐雅晴;植被恢复力遥感测度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0年 10 李素清;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雅洁;三江源区移民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2 郭灿灿;三江源区草地植被和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变化及牧民生计分析[D];兰州大学;2019年 3 孙海宁;三江源区草地退化与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4 甘海洪;三江源区区域蒸散发的分布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 5 刘乃精;基于遥感数据的2000-2016年区域化三江源区草地覆盖度时空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6 高雅;三江源区草原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的能值评价[D];兰州大学;2014年 7 杨晗;三江源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高光谱反演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20年 8 张永红;三江源区植被生产力时空变化格局及其驱动力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21年 9 王生春;基于多源数据的三江源土壤湿度时空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D];青海大学;2020年 10 马宝龙;三江源区生态移民与社区重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军 王凯;三江源区绿意浓[N];中国矿业报;2002年 2 那吉;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记者 张蕴;408亿立方米 三江源区水源涵养量增加[N];科技日报;2019年 4 ;玉树:积极探索三江源区垃圾分类处理模式[N];三江源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芳旭;算绿色账走绿色路打绿色牌[N];西宁晚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张多钧;三江源: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N];青海日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孙爱霞;三江源区如何流出清甜水[N];中国水利报;2013年 8 记者 刘鹏;青海摸清“生态家底” 三江源区保护成效显著[N];光明日报;2016年 9 记者 马湘君;三江源区现存生态系统价值大约14万亿元[N];青海日报;2015年 10 记者 康维海;三江源区生态系统价值约14万亿元[N];中国矿业报;2015年

相关知识

三江源区藏民族生态移民及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三江源的这10年……
青海建设三江源碳汇功能区研究.pdf
中国生态恢复的典型案例恢复生态学课件
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范文
湿地生态与湿地恢复.ppt
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综合方案范文
横断山区干热河谷气候及其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青海联通以信息化服务赋能 筑牢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安全屏障

网址: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退化、恢复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4157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济南城市滨水景观营造研究
下一篇: 垦利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