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应我校科技处、前沿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碳中和科学与技术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王法明研究员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并作了题为“互花米草入侵的蓝碳碳汇效应”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环境学院院长郭军康教授主持,相关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大西洋沿岸的草本植物,近年来已迅速入侵中国海岸线,其中93%的入侵区域为泥滩地。尽管互花米草入侵通常被认为会对滨海湿地造成负面影响,但其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尚不明朗。王法明研究员介绍了互花米草入侵对中国沿海泥滩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揭示了互花米草入侵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储量,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入侵时间、土壤深度和区域都普遍存在。王法明的研究为互花米草入侵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认识,并强调了其作为一种潜在的自然解决方案,在助力中国海岸带蓝碳增汇方面的重要作用。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关注互花米草入侵对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维持沿海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报告会后,王法明研究员与参会师生进行了相互交流和讨论,并耐心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王法明研究员的精彩演讲和深入解答不仅加深了师生们对互花米草与滨海滩涂地生态系统建设相互关系的认识,也激发了同学们对该领域科研工作的浓厚兴趣,与会师生受益匪浅。
新闻小贴士:
王法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获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林草局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青、珠江科技新星以及中科院青促会会员等国家和地方人才类项目多个。任中科院生态中心副主任、小良热带海岸带生态系统研究站站长。其研究以海岸带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初步厘清了区域尺度上滨海湿地蓝碳功能适应气候变化反馈机制,评估并预测了全球尺度上滨海湿地蓝碳碳汇格局和潜力。已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论文43篇(含The Innovation,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Bulletin, Global Change Biolog,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Functional Ecology等顶级期刊),累计影响因子引用 3500余次。担任Functional Ecology, Estuaries and Coasts, Biological Diversity,《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副主编,以及Plant Soil,Journal of Plant Ecology,《应用生态学报》编委。
(核稿:陈庆彩 编辑:李小飞)
相关知识
莫江明——森林生态学专家莫江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植物保护农业科学创新人物科技创新网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郏建波研究员做客武汉植物园学术讲座
华南植物园对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曾宋君——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珍稀植物科学家
大城名园 大国担当 | “琪林科学讲坛” 第56期回顾
互花米草入侵的蓝碳碳汇效应
我校团队作品在华南植物园“封怀杯”园艺大赛获创意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创新三期领域和学科首席研究员及学科组负责人招聘公告
中国科学院华南国家植物园
网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王法明研究员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41616.html
上一篇: 科学网—中国东部近海沉积有机碳的 |
下一篇: 梅州山地化学风化过程及其碳汇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