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内生真菌与两种兜兰共培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内生真菌与两种兜兰共培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2年02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内生真菌与两种兜兰共培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朱鑫敏   胡虹   李树云   严宁   开通知网号

【摘要】:由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cranthum)和杏黄兜兰(P.armeniacum)根中分别分离得到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真菌PM-1和美孢胶膜菌(Tulasnella calospora)PA-1。在DE培养基上,PM-1分别与硬叶兜兰和杏黄兜兰共培养,两种兜兰接菌苗的生物量以及Ca、Mn元素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表明PM-1能促进两种兜兰生长;PA-1对两种兜兰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从干物重增长的百分率来看,PA-1对杏黄兜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M-1对硬叶兜兰的影响高于杏黄兜兰,PA-1对杏黄兜兰的影响高于硬叶兜兰,表明真菌对宿主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强。PM-1和PA-1在Harvais培养基上与杏黄兜兰共培养,两种真菌均对杏黄兜兰幼苗产生不利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养分水平能显著影响内生真菌与杏黄兜兰的共生关系,营养相对贫瘠的DE培养基有利于两者共生,而营养丰富的Harvais培养基不利于共生。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3418724657214259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艺璇;房林;陈红;李琳;吴坤林;曾宋君;兜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研究进展[J];热带作物学报;2023年11期 2 张镇梁;王美娜;李健;李素珍;段晓娟;乔琦;管叶槽舌兰新鲜及硅胶干燥根样内生菌多样性研究[J];广西植物;2023年06期 3 王伟英;林江波;邹晖;戴艺民;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瘤菌根菌对铁皮石斛的促生机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23年04期 4 方余慧;曹鹏;邹慧熙;阎秀峰;李楠;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科学;2023年03期 5 苏莉花;陈宝玲;舒杰;龚建英;杨开太;周千淞;汪小玉;陶梦华;菌根真菌对带叶兜兰驯化苗的生长效应[J];广西林业科学;2021年05期 6 陈宝玲;杨开太;龚建英;唐庆;苏莉花;汪小玉;龙定建;野生兜兰菌根真菌对带叶兜兰生长和生理指标的效应[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22年01期 7 陈宝玲;杨开太;黄森;龚建英;李秋荔;汪小玉;苏莉花;有益菌根真菌及其互作对带叶兜兰试管苗生理生长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2年02期 8 杨颖婕;黄家林;胡虹;张石宝;中国兜兰属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进展[J];西部林业科学;2021年05期 9 马欣;邱勇;张华群;阮合春;李鑫;V型与W型迷宫堰水力特性数值模拟对比分析[J];人民黄河;2020年04期 10 张子芊;孙昊雯;乌兰其其克;夏艳秋;滞销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研究——以海南省乐东县果蔬类农产品为例[J];农村实用技术;202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裔景;程瑾;张启翔;贵州兴义四种兜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的组成与多样性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7[C];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晓颖;五种野生兜兰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几个兜兰原生种的有性繁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2 梁炜琪;菌根诱导的三个大花蕙兰SWEET基因的功能初步分析[D];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 3 毋钰灵;区域性兜兰属和石斛属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组成[D];云南大学;2019年 4 王倩南;共培养对链霉菌MY02特性的影响及其诱导物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5 裔景;四种兜兰的菌根真菌及共生萌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7年 6 蒋园园;白及快繁体系优化及菌根菌的分离鉴定[D];西南大学;2018年 7 陈晓芳;兰科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黄花白及的共生关系研究及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体系的初步构建[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8 周慧君;魔帝类兜兰的组织培养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9 张晋彦;春兰‘宋梅’和杂交兰组培苗的菌根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 10 刘幸佳;几种国兰组织培养及春兰菌根真菌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辉;许忠祥;陈金花;韩素芬;葛颂;罗毅波;铁皮石斛组培苗与菌根真菌共培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J];植物生态学报;2009年03期 2 董艳莉;阎洪;郭泉水;王祥福;巴哈尔古丽;珍稀濒危植物杏黄兜兰的生境调查和栽培试验[J];林业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3 龙波;龙春林;兜兰属植物及其研究现状[J];自然杂志;2006年06期 4 罗毅波,贾建生,王春玲初论中国兜兰属植物的保护策略及其潜在资源优势[J];生物多样性;2003年06期 5 于雪梅,郭顺星金线莲与内生真菌共生培养体系的建立[J];中国中药杂志;2000年02期 6 赵杨景,郭顺星,高薇薇,杜淑燕三种内生真菌与大花蕙兰共生对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J];园艺学报;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鑫敏;胡虹;李树云;严宁;内生真菌与两种兜兰共培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2年02期 2 张雪;张毓;陈红岩;杏黄兜兰和硬叶兜兰在北京的催花比较试验[J];中国园艺文摘;2012年06期 3 青云;兜兰中的“金童”“玉女”[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1年06期 4 张海新兜兰盆栽技术要点[J];河北农业科技;2003年06期 5 卢思聪;我国稀有的两种兰花 杏黄兜兰和硬叶兜兰[J];中国花卉盆景;1986年07期 6 皮秋霞;严宁;胡虹;李树云;杏黄兜兰的花发育过程及引种栽培[J];云南植物研究;2009年04期 7 薛凯 ;李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介绍——兜兰[J];生命世界;2022年07期 8 李春华;邓克云;李柯澄;兜兰的工厂化栽培(上)[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6年05期 9 董艳莉;阎洪;郭泉水;王祥福;巴哈尔古丽;珍稀濒危植物杏黄兜兰的生境调查和栽培试验[J];林业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10 曾宋君;吴坤林;房林;雷超铭;兜兰:自然“仙履”[J];森林与人类;201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红岩;张毓;张雪;赵世伟;兜兰属植物引种栽培及应用研究[A];中国植物园(第十四期)[C];2011年 2 覃艳芬;朱根发;彭永宏;4种兜兰属植物的杂交结实性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3 周妍慧;贾瑞冬;杨树华;赵鑫;葛红;带叶兜兰B-class MADS-box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SUJITRA ARWATCHANANUKUL(苏晶晶);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兜兰花分类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2 孙晓颖;五种野生兜兰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艳莉;杏黄兜兰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迁地栽培试验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2 张晓;几个兜兰原生种的有性繁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3 朱俊;兜兰杂交种谱系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21年 4 杨文科;促进白旗兜兰种子共生萌发有效真菌的分离与应用[D];云南大学;2020年 5 张镇梁;根内根际关键微生物对四种极小种群兜兰属植物种群的濒危机制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23年 6 宋平;兰花赤霉素途径相关基因解析及花期调节剂研制[D];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 7 刘丹娟;基于GPRS的濒危植物生态环境因子动态监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8 尤佳妍;几种兜兰的种胚发育及无菌萌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9 周慧君;魔帝类兜兰的组织培养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10 李昂;三种兰科植物的保护遗传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李和江;黔西南州本土兜兰种质获国际认证[N];贵州日报;2023年 2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周飞;濒危兜兰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N];广东科技报;2015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陆继亮;我国兜兰产业化生产起步[N];中国花卉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谭川江;待嫁兜兰几人识?[N];中国花卉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黄正秉;兜兰产业化需双管齐下[N];中国花卉报;2012年 6 实习记者 刘文娟;贵州“绿缘”繁育兜兰初见成效[N];中国花卉报;2008年 7 杨秋穗;杏黄兜兰首次成功回归自然[N];广东科技报;2007年 8 记者 王翰林;杏黄兜兰首次成功回归自然[N];科技日报;2007年 9 记者 郭云龙;杏黄兜兰脱离濒危回自然[N];中国花卉报;2007年 10 特约记者 柏斌;华南植物园育成兜兰新品种“绿翡翠”[N];中国花卉报;2015年

相关知识

桂花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与群落结构
大花杓兰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真菌培养的临床意义
牡丹内生真菌多样性
Nature综述:植物与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从群落装配到植物健康(上)
款冬花化学成分及内生真菌发酵液生物活性的研究
真菌培养
苦楝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的研究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防治作用研究进展
紫斑牡丹内生真菌分离培养分子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Study on Identif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Endophytic Fungi Separation from Paeonia rockii

网址: 内生真菌与两种兜兰共培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4200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类中药材栽培技术之金银花(上)
下一篇: 文心兰组培苗与野生兰科植物内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