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一章 绪论 一、植物组织培养简介 1、概念 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 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 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 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发 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植物无菌培养; 植物离体培养 Images courtesy of Dr. Dan Lineberger /tisscult/microprop/microprop.html 流程 2、优越性 材料单一、无性系遗传特性一致 成本低、效率高 环境条件人为可控、误差小 周期短,生长快 可连续运行、周年生产 利于自动化控制 。。。 3、类型 培养对象: 器官培养 组织培养 细胞培养 原生质体培养 胚胎培养 单倍体培养 大蒜根尖培养及植株再生 大蒜试管鳞茎诱导 马铃薯茎尖快繁 菊花花瓣离体培养 水稻胚培养 玉米胚乳培养 棉花离体纤维培养 人参细胞悬浮培养 非洲紫罗兰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及植株再生 培养过程: 原代(初代)培养 继代培养 培养基类型: 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 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 液体悬浮培养 不同类型液体培养装臵 菠萝种苗液体培养系统 丹参毛状根培养 二、植物组培的发展历史 1、早期探索阶段 (1930年以前) 1893年,Schwann和Scheiden提出细胞学说及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 1902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第一次尝试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对小野芝麻、风眼兰叶肉组织及万年青属植物的表皮细胞进行培养,但未 能培养成活。 1904年,Hanning首次对十字花科的萝卜和辣根的胚培养成功。 1922年,Knudson将兰花种子在离体的条件下非共生萌发。同年,Knotte 和Robbins对离体根尖进行了培养。Robbins还对豌豆、玉米及棉花的茎 尖进行了培养,只形成一些缺绿的叶和根。 1925年,Laibach利用胚培养技术对亚麻的种间杂种胚进行了培养,并于 1929年利用亚麻的胚培养来克服杂交不亲和性。 2、奠基阶段(1930-1960年) 1933年,我国植物生理学家李继侗培养银杏胚胎,并发现银杏胚乳提取液 可促进离体胚的生长。 1937年,White发现B族维生素对离体根培养的重要性。并指出IAA对植物 生长发育的控制起重要作用。 1937,1938年,Gantheret在培养基中加入上述生长因子,使得柳树形成层诱 导形成的愈伤组织连续生长。Nobecomt对烟草种间杂种茎段的形成层细胞 培养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1948年,Skoog等通过对烟草茎段和髓培养发现,不定芽和不定根的发生由 生长素/腺嘌呤的比例决定。 1950年,Ball从红杉愈伤组织培养中再生获得器官。 1952年,Morel和Martin通过分生组织培养获得大丽花的脱毒植株,同年, 首次应用微型嫁接技术。 1953年,Tuleche首次从花粉培养中获得银杏的单倍体愈伤组织。 1955年,Miller等发现了一种促进细胞分裂的植物激素—激动素,后来发现 激动素可用来代替腺嘌呤促进芽的形成,而且其效力比后者高3万倍。 1957年,Skoog和Miller发现改变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比例,可以控制根和芽 的发生。 1958年,Maheshwari和Rangaswamy从柑橘胚珠的珠心组织培养中再生获得 体细胞胚;同年,Reinert 和Steward分别从胡萝卜的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中 再生得到原胚,为以后的组织培养中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奠定了基 础,也为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提供了证据。 3、发展阶段(1960年以后) 1960年,Morel利用兰花茎尖培
相关知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项目管理项目九花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pdf
兰花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pdf
什么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什么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ppt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技术原理简介
花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pdf全文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ppt.ppt
网址: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PDF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43781.html
上一篇: 植物的组织有哪些 |
下一篇: 1.2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