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肥料市场的整体势态中,产能过剩挑战依旧,肥料产品多元化、功能化、精准化特征越来越突出。存量市场此消彼长的竞争中,传统肥料如何破圈、新型肥料又“替代”了哪些存量、哪些新型肥料实现了成功“上位”、肥料产业还有没有“蓝海赛道”?今天,小编整理了市场“六大产品现象”,希望能够对正在探索中的企业有所借鉴。
01 增效肥料普及应用
肥料增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肥料产品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氮肥、磷肥、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肥、水溶肥等产品结合增效剂的应用,可使化肥养分更加高效利用,促进了产品性能升级。目前增效肥料的品类很多,技术各有千秋,在市场应用上,也从惠及经济作物发展到普及大田作物,是一个能够靠规模取胜的新型肥料板块,而最终哪一类增效肥料能够“永立潮头”,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是谁能实现“增效”的环保性及高产能、低成本。
产业核心点:增效剂的研发和应用
02 生物刺激素/剂热度持续
生物刺激素/剂,一个很难给予定义的物质,种类很多又很难彼此独立。虽然世界各国对生物刺激素/剂的概念、称谓、认识上存在差异,但能够达成共识的是,其具有改善植物生理功能、促进营养吸收、增强植物应激响应的共同特性。2016年,欧盟公布了肥料法的修订案,将生物刺激素归入肥料管理范围,明确归属后的肥料企业找准“作物+问题”的解决方案,整一套组合拳下场PK,大多看到了1+1>2的市场效果,也因此被中国肥料市场称为“农化行业的新风口”。
尽管当前生物刺激素/剂在标准建设、作用机理研究、市场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挑战,但是对于中国生物刺激素/剂产业来说,更应看作是难得的机遇,毕竟,国内生物刺激素/剂产业方兴未艾,即将进入一段从成长到成熟旅程,这正是肥料企业进入“蓝海赛道”的最佳时期。
产业核心点:标准需落地、作用机理有待明确
03 中微肥得到重视
中微量元素肥料是肥料增效提质、解决作物产量和品质短板、破解隐性饥饿的重要农业路径。《肥料标识 内容和要求》(GB 18382-2021)的发布实施,让中微量元素从曾经隐性添加的幕后走到了品质农业的台前,其“四两拨千斤”的功能让“中微量元素肥料”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其产业规模虽然小,但对实现“追求品质和重视营养”的现代农业作用是无“微”不至的。产业能够“再上一层楼”的关键在于探索“跨界研究”,在提升作物品质、解决人体健康隐患的关键科学,如剂量添加的合理性、元素功能原理和效果评估方法等 “黑匣子”问题上,实现跨界合作、联合破解。
产业核心点:添加剂量合理性、食物链营养传递作用机理
04 产品生态化、功能复合化
化肥减量增效,“有机肥替代”第一个被推上了历史舞台,对于市场来说,在保障作物产量的前提下,保护土壤健康、提升作物品质,有机无机养分配施最便利的产品当属有机无机复混肥;第二个主动走上舞台的是水溶肥,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水溶肥料从最初以无机盐类叶面喷施经济作物为主的“王室堂前燕”,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经过几轮产品迭代,如今的水溶肥产品加入了氨基酸、黄腐酸等有机活性添加物,产品多功能化,应用场景覆盖了全品类作物;此外,微生物肥料、缓/控释肥料、稳定性肥料等一些新型肥料也伴随着“减施增效”的要求顺势而为,赢得了不少市场口碑。存量市场竞争中,真正能够持续增量“叫好又叫座”的产品并不多,但总体而言,绿色高效的农业要求,让肥料产品“抱团协作”,走上了养分生态化、功能复合化的道路。
产业核心点:无机有机养分协作,向“绿色高效”要市场
05 大肥特肥一体化
准确地讲,特肥并不是新鲜事物。10多年前的数量驱动时代,特肥多用在一些商品价值高的特定的经济作物上,利润可观但产值规模小。在今天“减量增效、品质提升、绿色种植”等诉求背景下,特肥的增效性和功能化属性被市场充分看到,成为存量市场竞争中持续增量的产品品类;同样的诉求背景下,大肥增量乏力,规模效益降低,转型 “增效功能”来为规模市场赋能。于是在存量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的双重驱动下,大肥特肥在产品端逐步深度融入,呈现出“特肥规模化、大肥功能化”的产业趋势,而最终,“大肥特肥一体化”将推动肥料产业增效提质,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产品营养提升,贡献人体的健康需求。
产业核心点:强化功能、技术营销
06 施肥机械化智能化
近些年,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飞防作业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率,也推动了肥料产品和机械设备的迭代更新。但同时,技术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如种肥同播肥不烧苗、水肥一体水走肥留、机械深施肥不漏空、飞机撒施精准清洁等。此外,一些高效的新型肥料因缺乏配套的机械设备而不能很好的得到应用,而一些农用设施因缺乏适用的肥料产品而未发挥出应有的机械化水平。在肥料生产与机械应用的“适配”之间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业机械化、机械智能化必将是这一阶段的重要诉求,如何让产品得到“便捷高效的应用”必然是企业抢占市场的关键竞争力。
产业核心点:适用、轻简、低成本、易推广
编者按
中国肥料生产和消费规模位居世界之首,有18亿亩耕地巨大市场需求的支撑,有半个世纪化肥工业的勤勉躬耕,新型肥料产品方能在今天百花竞放。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传统肥料俨然已成为新型肥料的“原料”,“存量竞争”的关键支撑、市场竞争的核心武器依然是科学技术创新。虽然肥料产业创新提速,但是市场真正具有重大知识产权、原创性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仍然极为稀缺。大环境下,未来市场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对于企业来说,在农业需求端得到认可才是最大的确定性,从这个层面来说,传统肥料和新型肥料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技术创新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但“用”得好才是最终的“王道”。
撰稿:师蓉
编辑:颜坤、黄婧
审核:张巍
监制:师蓉
相关知识
带你一分钟了解网球比赛规则,让你看懂郑钦文比赛
健地宝微生态项目启动 抢抓微生物肥料行业机遇
国内外新型肥料行业发展概况及竞争格局、机遇
2023肥料产品九大创新趋势
中国花卉肥料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
国内花木市场呈现六大发展新趋势
2022年六大肥料研发创新趋势
2023年花卉肥料市场现状:花卉电商推动零售市场,提升花肥需求
生物农药行业市场机遇分析 生物农药+化学农药引领植保市场未来
肥料品牌哪个好
网址: 六大“产品现象”,带你看懂肥料市场机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45141.html
上一篇: 花肥研究报告 |
下一篇: 2023年全球及中国化肥行业供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