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2023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本科毕业展

2023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本科毕业展

2023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本科毕业展

文章转载自HIFA环艺

环境艺术学院院级优秀作品选集

建筑类

《TENET》

李万喆 陈新宇

指导老师:吴珏

设计说明:《TENET》是一部由电影《信条》转译的虚拟空间作品。通过路径、空间、以及材质的选择与设计将电影语言转译成虚拟的建筑空间。展现对创新和空间想象力的结合。在《TENET》中,影像和建筑的融合创造新奇的体验。观众沉浸其中,思考时间、现实和虚构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每个空间节点都源自于电影本身的情节,如何通过空间变化进行叙事是《TENET》的创作主题之一。《TENET》通过多媒介展示的不仅是一次艺术尝试,更是对创意表达的突破。

《無相岩》

王治淇、洪睿晟、周博文

指导老师:卢珺

设计说明:纵观历史,建筑在拆除后产生的废料无法参与到生物循环中被自然降解。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这样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自然养育建筑这一理念随之逐渐被人所重视,活态植物建筑的设计油然而生。“生于自然,隐于自然,消于自然”是我们设想的最终目标,作品依附于冥想空间的载体来展示这一理想。

《行竹织忆》

王心怡 王熙文 吴禹晗

指导老师:尹传垠 丁凯 范思蒙 付瀚森

设计说明:当下,乡村建设发展迅猛。这使得传统建筑的文化与在地属性常被忽视,批量同质化的乡建建筑样貌,更加消隐了建筑中的在地文化属性。以此情况下,本案的设计中探讨建筑应当以何种外部形态彰显当地的地域特色。试图通过有效地解构地域文化的特色元素,并重塑成为现代的空间形态,以富有张力的曲面呈现建筑—地域文化—场所间的关联。同时将建筑作为自然景观的延续,赋予其契合山体绵延走势的流动曲线与串联建筑高差的坡道,使游客可以依托地势与坡道,在建筑内外自由的穿行、游走。在回应独特场地条件的同时,设计兼具了对于当地土家文化的在地性表达。它所承载的传统建筑营造法与民族记忆,也寄托了我们希望表达的场所精神。

《柳绕古校 山水华章》

王乾宇 李辰宸 黄志福 谢非凡

指导老师:何凡、黄学军、张进

设计说明:此次设计的项目是一座商业建筑,名为“山水廊道”。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山水画,以及柳编艺术,设计师将这些元素融合在建筑外立面和内部空间中。在建筑外立面上,设计师采用了山水抽象的造型,以模拟自然山水景观的变化和流动。同时,设计师通过柳编造型的廊道将两栋新旧风格的建筑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廊道的设计不仅起到连接的作用,还提供了额外的商业空间,为商业租户提供更多的展示和销售空间。

在内部空间布置方面,设计师将一楼分为三个独立空间,其中两个为商业空间,另一个则是活动展示交流空间。二楼则是学习空间,整个空间从下往上逐渐减小噪音,环境趋于安静,设计师设置了多个自习室和朗读背诵区,以及咖啡吧台和舒适的座位,为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此外,二楼还配备了概念设计书屋和非遗柳编手作室,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三楼则是展览空间,用于展示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动态和静态的展示。展览空间的设计不仅满足了展览的需要同时也是整个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山水廊道”商业建筑通过融合山水画和柳编艺术元素,以及有机的空间布置和设计,打造出一个独特而舒适的商业空间,为商业租户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燈烛比邻-基于居民自发活动的虎泉教师小区微更新》

胡明玥 李雪盈 王星辰

指导老师:王晓虎

设计说明:在这个匆忙而繁杂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与自然和社区的联系渐行渐远。然而,作为一名热爱设计的社区更新者,我相信通过微小的改变和创意的融入,我们可以重建社区的纽带,将人们重新连接到他们的环境和彼此之间。这个设计方案将通过菜园、晾晒装置和商铺活动三个方面,重新点燃居民对自然的热爱,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它将成为一个灵感的源泉,激发社区居民的创造力和参与度,同时也为社区注入了一股活力和美丽。我相信,《燈烛比邻》将成为社区的亮点,为居民带来无尽的欢乐和共融的体验。

《在里》

苏婳 包雨姗

指导老师:张贲

设计说明:武汉里份,是武汉具代表性的传统社区形式。它是老武汉成长的摇篮,更是一部历史长卷,尽书岁月变迁。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昔日的热闹里份已退居城市之隅,当下的居住问题层出。

该项目位于武汉江岸区坤厚里,根据对其历史沿革、空间现状、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调研,对坤厚里进行更新设计,在保留部分旧建筑肌理的前提下置入现代活动服务空间,旨在延续场地精神,以里份文化为纽带,“内”“外”兼顾:一为创造更宜居的空间,激发居民的地域归属感,从生理需求和心理归属两方面塑造良好生活;二为构建共享空间,使内外群体均获得良好游览、文化体验。用历史文化与地域精神链接市民生活,唤醒城市角落的活力。

《聚栉城脉》

杨岳 陈哲轩 魏柏洲

指导老师:张进

设计说明:当今城市水平扩张过度,城市空间碎片化显著,具体表现为城市的多中心格局导致的人口分布密度呈散点状,城市功能分布不均匀。为了防止城市无限的水平扩张,将原有地面归还自然,营造人口集中、功能分布均匀的生活空间,意在打造垂直地面向上生长的城市社区群。基于武汉以长江为轴向四周扩散、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拓展的典型城市发展特征,对武汉作了重要时间段的发展脉络梳理,最终选址武汉主城区与光谷副城的交汇临界点展开具体设计。

《光与景之间》

何明谦 王若妍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指导老师:卢珺

设计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效率生产下的建筑空间会变得如出一辙。对于符合自身lifestyle的居住空间的追求将变得更难,同时老城区内老旧建筑的更新与改造也逐渐成为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针对此,我们提出一种关于未来城市建筑更新方式的设想,用长寿命材料建主体结构,用经济环保材料构建枝干,根据需求调整枝干形式和数量以满足功能需求。解决维护成本和难度问题,赋予建筑"生长性"使其可以在时间的维度上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下进一步发展。

《粮》

乔志霖 王一作

指导老师:吴珏

设计说明:本次设计是为探索一种新型社区建设形式,以自给自足的理念为基础进行社区改造,通过对社区居住单元进行改造,屋顶种植和社区活动中心设计等方面的设计成果,构建出了一个多功能、便利性高、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空间。自给自足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理念之一。该作品旨在能够将这种理念融入到社区改造设计中,创造出一个既具有人文关怀又实现自给自足的社区空间。

《基于心理疾病患者的艺术疗愈中心》

汤可

指导老师:张进

设计说明:近年来,国内完善了心理疾病诊疗、救济等服务体系,但不容乐观的是,在整个心理疾病医治体系的建设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不足、空间不足等问题。“如何振兴、鼓励、扶持和规范心理疾病人群积极就诊治疗?”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为弥补国内心理疾病患者治疗方面的短板,本次设计尝试从艺术疗愈角度提出以艺术疗愈为主,自然教育与艺术教育课程为辅,设计一个基于心理疾病患者的疗愈中心。

《喀巷拾光》

杨永晖 杨兆乾

,时长 02:17

指导老师:卢珺、付瀚森

设计说明:新疆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传统、宗教、形成了特有的人文氛围。“不到喀什游就不算到新疆,不到古城游就不算到喀什”喀什噶尔古城成为了游客的旅游胜地。

作为大部份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宗教作为一种精神指导,影响着喀什的方方面面,教徒们通过宗教疗愈心灵,通过教义将信仰反映在日常生活的空间中。因此,具有新疆特色的疗愈空间具有了重大意义,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地域特色空间感受到疗愈作用,从而增加不同民族和宗教的体验。

本设计以转移喀什古城特色空间、人文、维吾尔族医疗、伊斯兰疗愈花园相结合的形式。以“原地还建+原住居民经营民宿”的方式,既增加原住居民收入,也从新的角度处理游客与古城的关系,进一步促进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与延续。

《自在岛--女性青年共享公寓》

熊静怡 曹圆圆 杜钰婷

指导老师:梁竞云

设计说明:建筑以“岛”的形态,承载着岛上的植物、动物,即草木、人群及宠物。以山峦、树木花草为意象灵感,将女性意识比作草木,从严峻坚硬的山峦中破石而出。基于行为习惯、操作习惯、身体尺度等,以女性视角分析居住需求和情感需求作为切入点,从空间设计和情感体验出发,赋予空间对于女性的友好对待,以治愈、安全、愉悦、便利为宗旨打造独居女性乌托邦,改善城市青年独居女性心理及生活状态,建立居住者与室内空间相协调的空间——自在岛。

景观类

《“顺颂时祺”—老龄化背景下的五感疗愈社区景观改造》

陈慧 万馨怡 郑添舒

指导老师:付瀚森

设计说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老年人面临着环境单调、生活乏味等问题,因此城市养老社区的适老性价值逐渐凸显,而五感疗愈作为一种崭新的疗愈方式,展现出了极为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本次设计将重点放在小区中心广场和屋顶花园上,从适老化疗愈角度出发,结合自然打造社区场景化空间,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化被动疗愈为主动浸润,从而起到净化心灵、调节情绪、陶冶情操的作用,致力于打造一个新型现代化适老五感疗愈社区。

《进入兔子洞--乡村地下空间概念设计》

冯若婷 黄彧蕊 张逸菲

指导老师:何凡

设计说明:本作品立足高质量发展要求与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大语境,对未来城乡新关系做出全新诠释。宏观上,乡村地下空间不仅作为链接城市与乡村的磁体系统,同时也反作用于双方。缓解城市人口稠密问题,促进人才回流的同时,满足了乡村对于公共空间的需求,弥补乡村经济发展问题为村民所带来的遗憾。微观上,乡村地下空间功能丰富,满足未来多样化人口的多样化功能需求。运用地热能源特殊环境,考虑恒温层对人造成的影响,合理安排功能。考虑深地空间开发潜力,思考地下农场,地下医疗的环境营造,并为城市乡村带来益处。

《武汉2077-科技脉搏》

范安雪 柯佳奕

指导老师:尹传垠、丁凯、付瀚森、范思蒙

设计说明:在交通网络不多扩展的同时,作为连接交通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换乘空间却经常被忽视,转乘空间环境的设计问题也不被设计者关注,不良的转乘空间环境造成转乘者在实际使用时产生转乘不够便捷和体验不佳的问题。作品通过对赛博朋克风格的发展探索以及对轨道交通空间设计的研究,从环境设计专业角度出发,提取赛博朋克美学的视觉元素和设计手法,以其独特的几何形态、前卫的材料运用和科技感,能够为落后的轻轨站带来鲜明的变化。通过设计,创造出未来感十足的空间,为轻轨站注入新的活力和现代感。将其运用到轻轨站的改造中,将高科技赋能城市更新改造,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陈设类

《柔软的界限》

林欣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指导老师:吴宁

设计说明:本案设计通过对汽发社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到当地居民从数十年前从废弃工地、拆迁社区运走路障。使用坚硬的路障来划分公共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路障成为了社区生活的一份子,路障的功能、形式、价值变得模糊不清。居民开始将路障柔化,创造出多种实用的“造具”。或许,废弃的公共物品可以找到更好的利用方式,成为智慧的延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里的“造具师”。

《老年日间泡料中心设计》

魏可欣 左旻可

指导老师:梁竞云

设计说明:现如今“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一种“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便应运而生。日间照料中心便是这一养老模式下针对老年人设置的重要养老设施。本设计作品打破人们心中的固有概念,不仅只为"有所居",而应从老年人身心特征与生活模式出发,设计符合老年人行为需求的养老空间,使建筑空间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之间产生亲密度和舒适度,构筑有温度的养老生活。

《万里敦煌道》

曾诗琪 陈洁颖 崔慧林

,时长 00:44

指导老师:许奋、吴宁、翦哲

设计说明:我们的毕设作品是以敦煌为主题的屏风。我们将敦煌山水壁画和敦煌纹样再创作图为两个主题运用掐丝珐琅工艺为制作主体,屏风外形是提取的敦煌洞窟半弧外形元素集合。选用屏风这类家具与敦煌主题结合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认为屏风更能完整的体现敦煌壁画的供观赏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屏风也是一个贯穿历史的生活实用家具。能更好地实现陈设与传统敦煌文化相结合的设想。

END

图文编辑 | 丁宇晨

图文审核 | 张震露

图文来源 | 2022级环艺新媒体部

公众号运营 | 环境艺术学院

来源:HIFA环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学生白天设计作品《另我》荣获“2023花园集x国际花园设计周”艺术装置特等奖
第十二届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获奖名单公布
河北美术学院2016
室内艺术设计
《花城》2023:一期一花,诗意绽放
风从珞珈来——“珞黉流风—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全国艺术名家邀请展”侧记
浙江教育报:中国美术学院任天团队的“共富”梦
2023中国花卉展览会 2023广州国际花卉盆栽及花店花园用品展
建筑设计艺术学院2022年专业介绍
2023上海植物园秋季园艺文化展今日开幕~北区同步试开放

网址: 2023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本科毕业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484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室内设计风格通用12篇
下一篇: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艺术设计考研的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