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 题号:24850943
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对植物进行驯化时因自然环境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农作物,这些作物随着各地人们的交流而传播,地理大发现后农作物出现了全球传播的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考古发现和农业遗址考察来看,最早的花生考古发现来自秘鲁。16世纪伊始,葡萄牙人从新大陆的巴西把花生引入非洲的甘比亚和塞内加尔。尔后,随着殖民地和贸易口岸的建立,1522年传播到非洲东海岸。北美洲栽种的花生被认为是从非洲引入,英法争夺北美洲殖民地时期从非洲引种花生,当时花生仅作为黑人奴隶的粮食。16世纪初花生传入欧洲,首先在西班牙种植,再传播到其他地方。亚洲的花生由西班牙、葡萄牙人引入。至18世纪末花生在东南亚广泛种植,在当地栽培作物中的重要性仅次于水稻,是农民食用、灯用等主要油料,花生饼是种植甘蔗的主要肥料。
——陈明《一花一落一世界:花生何时“落”入中国?》
材料二 欧洲人是在16世纪开始获知茶叶的,但最初向欧洲介绍茶叶的并不是那些初到中国沿海的葡萄牙人,而是一位名叫拉木学的意大利学者。而最早将茶叶输入欧洲的则是荷兰人,时间大约在1610年。茶叶引入荷兰后,饮茶随之而起。荷兰是欧洲最早开始出现饮茶之风的国家。到了17世纪中期,饮茶在荷兰已经比较流行了。17世纪中期,茶叶已通过各种途径输入英国……1657年,英国伦敦的一家咖啡店打出的招牌说中国茶叶“有益健康,老少咸宜”,并且列出了茶叶的10多项功效,包括提神明目,健肝养胃,益肾利尿,增强记忆,促进消化,治疗头痛,预防疟疾,等等。18世纪前期,茶叶已由奢侈品转变为大众饮品,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饮茶成了英国人的日常习惯,英国因此而成为“饮茶王国”。
——周莉萍《茶叶的全球传播》
(1)根据材料,任选一种作物在地图上绘制其传播的路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全球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作物全球传播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11/02 16:57:23 |
抱歉! 您未登录, 不能查看答案和解析点击登录
相似题推荐【推荐1】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泽被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材料一 尽管茶文化的源头只有一个———中国茶文化,但它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的流变却异常丰富。在西欧诸国茶文化中,英国红茶文化最为世人称道。1650年前后,已经有英国人偶尔饮茶了,因为稀少而昂贵,中国的茶叶被人们普遍视为一种神奇的药物。1664年和1666年东印度公司的两次献茶活动推动了茶在英国上层社会的流行,家庭茶会成了王公贵族阶层最时髦的社交礼仪。18世纪初,茶叶开始由贵族富人的饮料向平民开放。19世纪时,英国饮茶之风盛行,茶叶成为普通英国人每天生活的必需品,饮茶习俗变得更加普及,此时英国的茶叶消费量几乎是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
———摘编自关剑平主编《世界茶文化》
材料二 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材料三 2023年度“茶之道”国际峰会于5月21日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致辞,强调中国茶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发展下,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名片,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茶叶流入英国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英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茶文化在全球传播的意义。
【推荐2】【古代与近代东西方消费观念】
材料一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与生产观、交换观和分配观一样,消费观是经济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儒家的孔子说:“礼与其奢,宁俭”“节用而爱人”。道家的老聃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法家的韩非说:“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七律《咏史》诗中强调:历鉴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朱子治家格言》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公元前300年的希腊斯多葛尔学派认为,人应该保持高尚道德,并努力抑制身体的欲望。古希腊哲人德谟克利特提出:“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乐加强。”基督教的教义强调:敬虔加上知足之心,便是大利了。诚如罗杰·巴克豪斯(RogerE.BaCkhouse)的评述:《旧约》通篇写的是,增加个人的财富总是和不诚实的商业活动以及剥削穷人相联系的。
——摘编自雷定安、金平《论三种消费观》
材料二 在西方,节俭成为全社会生活实践的主流价值,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要归因于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因为节制物欲,钱才能转化为资本;反过来,投入可持续,工业生产和销售可扩大发展,才能保障更大利润的回报。在资本主义时代,节俭不仅成就小富,也可使小富成为大富,使创业者成就大业。一句话,勤俭是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所仰赖的品质之一。节俭作为一种美德是辅助性的、相对的,这意味着,其一、恣意挥霍是错误,克已过度也不好;其二、节俭与别的更重要的美德搭配共存方显其善,否则,空有节俭,全无其他品德修养,它也就失去了价值。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为此提供了充分的说明。
——摘编自萧莎《中西方的消费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东西方消费观念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近代的消费观念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原因。
【推荐3】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
茶的原生地在长江上游地区,唐朝蜀茶最为有名,宋元之后川蜀、两浙、福建建安茶业兴盛。明洪武四年(1371)政府于诸产茶地设置“茶课司”进行征税管理,“山园茶主将茶卖与无引、由客兴贩者,初犯笞三十,仍追原价没官;再犯笞五十,三犯杖八十,倍追原价入官”“伪造茶引者,处死,籍没当房家产”;洪武年间先后设立七个茶马司,“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以明确严格的管理体系监管茶叶的贮存、交易、运输、检验等环节,巡察御史亦监管贸易事宜。明政府施行的金牌信符制(金牌勘合)是对茶马互市的制度性革新。金牌作为一种信用凭证,约定好交易数量品质互换比例等,成为“每年合当差发,依期纳马,即给尔茶篦,又加尔赏劳”的凭证,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
“夫物有至薄而用之则重者,茶是也。始于唐,而盛于宋,至宋而其利博矣。前代非以此专利,盖制戎狄之道,当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耳”,《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的茶马贸易的指导思想在清朝康熙年间发生变化。康熙年间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之后,茶马互市开始淡化,康熙四十四年(1705)中止以茶易马事务,改征茶叶税款,茶叶交易准予商人自由贸易,延续近千年的茶马互市至此正式宣告结束。而在同时,茶叶出口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中国也即将迎来茶叶出口的辉煌时期。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明朝为例,说出茶马贸易政策的特点。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从“茶马互市结束”到“茶叶出口的辉煌时期”的理解。
相关知识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文明的交流和碰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
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doc
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范例6篇
造成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范文
郜媛媛 | 云贵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农业进程探究——以植物考古材料为中心
十种植物的传播方法 十种植物传播方式
农作物管理技术模板(10篇)
植物的鲜花开放机制和花粉传播方式.pptx
中国历史研究院
网址: 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对植物进行驯化时因自然环境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农作物,这些作物随着各地人们的交流而传播,地理大发现后农作物出现了全球传播的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55181.html
上一篇: 植硅体分析法已经成为稻作起源和水 |
下一篇: 怎样改良庭院种植花卉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