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增效电动力学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增效电动力学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年16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增效电动力学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廖波   王殿生   马积喜   吕道平   开通知网号

【摘要】:针对石油污染土壤因石油成分复杂且在水相中溶解度低而难以修复问题,采用了表面活性剂和环糊精增效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和β-环糊精单独添加及联合添加时对电动力学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和环糊精增效电动力学作用下土壤中污染石油的迁移机理。结果表明:在电动力学效应中,电渗析作用是石油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动力,石油去除率达到45%以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β-环糊精都可以增加石油的溶解性,提高石油的迁移。但是二者各有优缺点,二者的混合液作为石油的增溶剂是最佳选择,使电动力学作用下土壤去油率最高达85.2%。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9031866439381811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梦奔;王继宇;梁恒;顾海林;詹明秀;徐旭;焦文涛;过硫酸盐在土壤中的电动输运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23年04期 2 王刚;土壤化学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2年10期 3 魏小娜;李婷婷;杨君子;李彦成;范志平;表面活性剂强化电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机制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1年01期 4 邵峰军;张紫昭;李小平;汪凯凯;干寒区冻融循环作用下原油对土壤渗透系数的影响——以克拉玛依春风采油厂作业区为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昕怡;稀土-Fe_3O_4-CD复合材料制备及催化过氧化氢降解阳离子染料的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21年 2 胡阳;冻融强化电动力修复石油污染土的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21年 3 李云龙;表面活性剂调节土壤中石油增溶/解吸作用的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21年 4 邵峰军;旱寒地区石油类污染物在灰漠土中的迁移规律[D];新疆大学;2020年 5 王小菡;分离式电解槽系统联合强化剂电动力学修复氟污染土壤[D];河南科技大学;201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鸣;汤红妍;朱书法;葛兵兵;胡剑;EDTA强化电动力学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2 林增森;杨欣欣;桑鹏鹏;王殿生;电动力学修复污染土壤的改进技术[J];大学物理实验;2014年04期 3 王静雯;伍钧;郑钦月;张瑾;周鑫;唐建成;杨长林;EDTA对鱼腥草修复铅锌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6期 4 解清杰;姚一凡;吴春笃;范翠萍;叶丹;时杰华;电动力学作用下多溴联苯醚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J];化工环保;2013年03期 5 张晓阳;李凯荣;张麟君;陕北石油污染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3年03期 6 唐景春;刘文杰;徐婷婷;朱富珍;李景义;侯涛;不同处理条件对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8期 7 黄录峰;土壤有机污染的表面活性剂修复技术[J];绿色科技;2013年05期 8 冉德钦;程建安;于佳宏;张伟娜;殷永泉;崔兆杰;表面活性剂异位淋洗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J];化工环保;2012年03期 9 刘剑;张惠灵;周思思;张元元;任大军;电动力学修复铜污染土壤的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2年04期 10 李丽;朱琨;张兴;孙晋方;电动力学技术修复苯酚污染土壤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松虎;持久性有毒物质污染土壤/沉积物的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和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高士祥;环糊精和表面活性剂对有机污染物的增溶及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1999年 3 张宝良;油田土壤石油污染与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建安;紫外分光法测定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D];山东大学;2012年 2 胡桂英;石油中重烷基苯磺酸盐的紫外光谱定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波;王殿生;马积喜;吕道平;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增效电动力学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年16期 2 戚文彬,骆红山β-环糊精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及其对显色反应的影响——Ⅰ.β-环糊精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J];分析化学;1992年09期 3 魏西莲,于东,付东峰表面活性剂和β-环糊精的相互作用[J];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1年02期 4 蒋炳英,苑乃香,曾宪诚,潘颉伟环糊精对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5 王丽萍;卫少华;李丹;韩旭;许锐伟;表面活性剂和螯合剂强化Na_2S_2O_8/Fe~(2+)修复石油污染土壤[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9年03期 6 董晓燕,史晋辉,孙彦β-环糊精促进变性-还原溶菌酶复性[J];化工学报;2002年04期 7 李志良表面活性剂与环糊精在药物色谱分析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8年06期 8 环糊精在日化中的应用[J];化工文摘;2000年02期 9 乔亮智;周禄英;杜开峰;表面活性剂胶束溶胀构筑大孔β–环糊精微球及其芦丁吸附性能[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3年05期 10 胡生隆;冯武;环糊精侧基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J];针织工业;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长和;杨震宇;高春枝;王红明;β-环糊精与萘型表面活性剂的主客体包络的分子模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刘洋;刘燕;郭荣;β-环糊精对蛋白-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洋;刘燕;郭荣;α-环糊精对表面活性剂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宋冰蕾;翟兆兰;裴晓梅;崔正刚;含芳香基团表面活性剂与β-环糊精形成的小分子凝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三分会)[C];2015年 5 杨栋樑;构筑超分子结构的环糊精及其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A];“润禾杯”第八届全国印染后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齐娜;刘广;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学领域的应用进展[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7 吴天骄;柯雅莉;郭小倩;沈静茹;双-(6-氧-间羧基苯磺酰基)-β-环糊精衍生物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柱拆分头孢克肟[A];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8 董振明;双少敏;赵雪梅;潘景浩;磺丁醚-β-环糊精的合成和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刘飞;颜震;张莉;王晓玉;朱希强;郭学平;凌沛学;浸麻芽孢杆菌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克隆与表达[A];山东省药学会2010年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雨;刘会会;陈景文;蔡喜运;环糊精聚合材料对土霉素吸附及其机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薇;甘氨酸-β-环糊精洗脱-生物降解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20年 2 高士祥;环糊精和表面活性剂对有机污染物的增溶及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1999年 3 白燕;环糊精与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碳纳米管分散和碳酸钙制备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9年 4 姜慧明;β-环糊精对典型芳香化合物的分子组装和识别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晶晶;含β-环糊精的纳米药物载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6 申健;新型β-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7 刘夺奎;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及其除臭功能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8 赵明刚;新型β-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D];山东大学;2007年 9 韩笑;基于三种烷氨基环糊精功能性载体材料的构建及性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年 10 李兆丰;软化类芽孢杆菌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产物特异性分析[D];江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敏;新型百草枯固体制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吕卫华;表面活性剂与β-环糊精的光谱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伟;第一面全取代环糊精的制备及其对甘草素和氨基酸的分子识别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23年 4 刘甜甜;β-环糊精—聚氨酯的制备及其分离性能的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5 吴宗帅;大环糊精的制备及包埋、抗回生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3年 6 纪学珍;β-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对钍的应用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7 孙立臻;基于环糊精的超分子囊泡体系及功能响应[D];山东大学;2010年 8 石金霞;β-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9 陈加兴;第二面修饰β-环糊精的设计、合成及其催化反应和分子识别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23年 10 杨舒雅;绿色β-环糊精型成膜树脂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2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秋云;千汇生物:头部企业领跑世界“环糊精”[N];淄博日报;2022年 2 本报记者 王依依;千汇生物致力领跑环糊精行业[N];中国医药报;2018年 3 啜云香;石油污染土壤治理取得新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9年 4 李春辉;“863”计划将研发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7年 5 蔡冬;新型环糊精-多酚烃基酯包合物研究取得新成果[N];中国食品报;2024年 6 记者 赵晖 通讯员 张丽 冀宁;鲜花吃掉“脏石油”[N];天津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周强 通讯员 邵兰芳;地质新技术,原位修复石油污染土壤[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年 8 本报记者 杨雯;微生物修复决战石油污染土壤[N];中国能源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周晓艳 实习记者 温若愚;表面活性剂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自主创新夯基础 专精特新谋发展[N];山西科技报;2023年 10 记者 叶迎春;南化表面活性剂 助老油田大幅增产[N];中国石化报;2012年

相关知识

化学强化植物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植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技术展望
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国内首创让美丽的鲜花修复被石油污染土壤
第5章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汇编.ppt
土壤植物修复
污染土壤的修复课件.pptx
南开大学研究发现花朵能修复被石油污染土壤
淋洗技术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与挑战
石油污染土壤的花卉植物修复研究的开题报告

网址: 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增效电动力学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5563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污染土地修复
下一篇: 锰胁迫对垂序商陆光合特性及叶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