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华理工大学刘云海教授团队联合清华大学徐超教授、海南大学王宁教授在海水提铀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并以题为“Boosting uranium extraction from seawater by micro-redox reactors anchored in a seaweed-like adsorbent”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东华理工大学2022级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专业博士研究生张银山为论文第一作者,刘云海教授、张志宾教授和王英财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海洋中蕴藏着约45亿吨铀,目前海水提铀存在吸附材料有效结合位点数量有限、海洋微生物污染导致吸附性能下降等问题。基于此,该成果提出了吸附协同微氧化还原反应器策略,即在含双吸附位点的吸附材料内锚定Cu(I)/Cu(II)微氧化还原反应器,通过微氧化还原反应器诱导失活位点再生的方式提高铀的吸附容量,通过微氧化还原反应器产生的活性氧有效抑制细菌对吸附剂的钝化作用。该新型材料不仅具有显著的抗微生物能力,在自然海水中还表现出优异的铀吸附性能(14.62 mg-U/g-Ads),有望用于海水提铀,后续将开展放大试验。
近三年,该团队在《Nat. Commun.》《Environ. Sci. Technol.》《Appl. Catal. B: Environ.》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在放射性核素分离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文/图 樊强文 王英财)
编辑:刘宇翔 责任编辑:苏幸 审核:刘京
相关知识
农林大张亮生教授团队在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喜报!东华理工大学在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获佳绩
BioONE Nature Communications
南京林业大学博士后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一区top期刊(IF=7.6)发表学术成果
【学术报告】刘星月教授莅临我院开展学术交流
福建农林大学张亮生教授团队在nature上发表睡莲基因组和早期开花植物进化研究成果
华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以一作身份在植物学一区top期刊(IF=8.3)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重大科研成果实现成功转化!暨大尹芝南教授团队在Nature发表
我院城市林业团队在重要花卉植物花色花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Nature Communications —陈功友团队揭示植物病原菌拮抗活性物吡唑三嗪的生物合成与调控机制
网址: 喜报!东华理工大学刘云海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57202.html
上一篇: 首登国际科研舞台,花西子在IFS |
下一篇: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推进本市粮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