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 葛诚 . 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及其发展.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2] 张宪武 . 生物固氮机制研究的进展.科学通报, 1965(8):705-713.[3] 陈文新, 汪恩涛 . 中国根瘤菌.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4] 周法永, 卢布, 顾金刚 , 等.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阶段及第三代产品特征探讨.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1):12-17.[5] 樊庆笙 . 我国土壤中固氮细菌的研究及其展望. 土壤学报, 1963,11(2):220-228.[6] 孟遥, 徐凤花, 孟庆有 , 等. 中国微生物肥料研究及应用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08,24(6):276-282.[7] 杨承栋 . 森林土壤学科研究进展与展望. 土壤学报, 2008,45(5):881-890.[8] 刘荣昌, 李凤汀, 郝正然 , 等 .生物钾肥( 硅酸盐菌剂)开发研究与推广. 中国农业科学, 1998,31(1):95-96.[9] 许景钢和他的土壤磷素活化剂.黑龙江科技信息, 1999(1):23.[10] 陈丽娟 . 秸秆堆沤快速腐熟还田技术.农村新技术, 2010(8):73-74.[11] 汪钱龙, 张德智, 王菊芬 , 等. 不同植物促生细菌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其生长素分泌能力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30(4):494-498.[12] 王静, 孔凡玉, 陈晓红 , 等. 短小芽胞杆菌AR03对烟草炭疽病的抑制作用. 植物保护, 2015,41(1):104-107.[13] 陈颖潇, 何胥, 施洁君 , 等. 黄瓜霜霉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防病促生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5,43(23):121-124.[14] 戴以周, 韦青侠 . 几种生防菌剂对番茄的促生作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15,43(18):121-122,127.[15] 吴秉奇, 梁永江, 丁延芹 , 等. 两株烟草根际拮抗菌的生防和促生效果研究. 中国烟草科学, 2013,34(1):66-71.[16] 陶农锋 . 金重茬一号克服重茬病害效果好. 科技致富向导, 2014 ( 22):33.[17] 吴建峰, 林先贵 . 我国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土壤, 2002(2):68-72.[18] 李明 . 微生物肥料研究. 生物学通报, 2001,36(7):5-7.[19] 李俊, 姜昕, 李力 , 等. 微生物肥料的发展与土壤生物肥力的维持.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6(4):1-5.[20] 陈添昌, 钟平, 李添华 , 等. 微生物肥料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 农技服务, 2012,29(5):564– 566.[21] 寇永磊 . 微生物肥料对玉米的促生作用及G1菌株抗逆性研究. 郑州:郑州大学, 2012.[22] 赵小蓉, 林启美 . 微生物解磷的研究进展.土壤肥料, 2001(3):7-11.[23] 盛荣, 肖和艾, 谭周进 . 土壤解磷微生物及其磷素有效性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土壤通报, 2010,41(6):1505-1510.[24] 刘健, 李俊, 葛诚 . 微生物肥料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杂志, 2001,21(1):33-36,46.[25] 赵志浩, 徐银荣, 邱龙 . 胶质芽孢杆菌的发酵工艺研究和田间应用.湖南农业科学, 2004(5):34-37.[26] 李笃仁, 黄照愿 . 实用土壤肥料手册.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89.[27] 修芬连 . 浙粳22等浙江省晚稻主栽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 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2011.[28] 薛泉宏, 李素俭, 张俊宏 , 等. 液培条件下钾细菌对土壤养分的活化作用研究.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27(2):33-37.[29] 占新华, 蒋延惠, 徐阳春 , 等. 微生物制剂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 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 1999,5(2):97-105.[30] Young S E, Pharis R P, Reid D , et al. PGPR:Is ther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nd stimulation of plant growth or biological activity. Bulletin Oilb Scrop, 1991,14(8):182-186.[31] Abbass Z, Okon Y . Plant growth promotion by Azotobacter paspali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1993,25(8):1075-1083.[32] 肖佳雷, 赵明, 王贵江 , 等. 微肥与化学调控剂处理对春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性能的影响.作物杂志, 2013(4):83-86.[33] 白永莉 . 合理使用微生物肥料的方法.现代农业, 2007(7):82-83.[34] 蔡双虎, 程立生, 沙林华 , 等. 二斑叶螨为害与寄主植物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关系.热带作物学报, 2003(3):54-59.[35] 王孝涛, 李淑芹, 许景钢 , 等. 生物肥对大豆根际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43(5):96-99.[36] 宋其岩 . 肥水管理对杨梅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生态影响. 临安:浙江农林大学, 2010.[37] 耿士均 . 专用微生物肥克服土壤连作障碍及机理的研究. 苏州:苏州大学, 2012.[38] 王磊, 李淑芹, 许景钢 , 等. 普施特降解Bacillus sp. zx2和zx7生长及降解特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31(2):351-356.[39] 任洪雷, 陶波 . 氯嘧磺隆降解菌F8土壤适应性的研究.作物杂志, 2012(3):71-73.[40] 王笑庸, 牛彦波, 殷博 , 等. 生物肥料生产菌株对有机磷农药降解能力的比较研究. 黑龙江科学, 2015,1(6):26-27,29.[41] 战徊旭, 任洪雷, 蒋凌雪 , 等. 氟磺胺草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作物杂志, 2011(2):40-44.[42] Cui Z, Li S, Fu G . Isolation of methyl parathion degrader strain M6 and cloning of the methyl parathion hydrolase gene.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1(67):4922-4925.[43] Hang B J, Hong Q, Xie X T , et al. SuIE,a sulfonylurea herbicide de-esterifieation esterase from Hansschlegelia zhihuaiae S113.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2,78(6):1962-1968.
doi: 10.1128/AEM.07440-11[44] 许靖, 赵栋 . 微生物肥料对枸杞土壤生态特征及病情指数的影响.甘肃农业, 2013(19):29-31.[45] 金宏鑫, 裴占江, 李淑芹 , 等. 污泥生物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作物杂志, 2012(1):92-95.[46] 刘丽, 马鸣超, 姜昕 , 等. 根瘤菌与促生菌双接种对大豆生长和土壤酶活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21(3):644-654.
doi: 10.11674/zwyf.2015.0311[47] 张爱媛, 李淑敏, 韩晓光 , 等. 根瘤菌与钼肥配施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21):76-81.[48] 谢运河, 李小红, 王同华 , 等.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根瘤菌与氮肥互作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物杂志, 2011(4):54-57.[49] 史秀宏, 孙涛, 李嵩 , 等. 硅酸盐微生物菌剂对水稻硅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作物杂志, 2015(6):121-125.[50] 王素英, 陶光灿, 谢光辉 , 等.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3,8(1):14-18.[51] 郭永利 .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陕西农业科学, 2012(4):134-136,147.[52] 张武 . 俄罗斯大豆根瘤菌与不同大豆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作物杂志, 2010(3):54-55.[53] 吕彦彬, 金亚征 . 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作物杂志, 2009(1):40-41.[54] 李建良 . 无公害蔬菜施用微生物肥料的技术.中国种业, 2006(7):45.[55] 靳亚忠, 何淑平, 廉华 , 等. 有机基质培中微生物肥和有机肥对菜心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1,23(1):1-4.[56] 于志强, 徐永清, 李凤兰 , 等. 腐熟秸秆覆盖及EM菌发酵肥对黄瓜品质影响的研究.作物杂志, 2015(3):104-110.[57] 褚义红 . 不同微生物菌肥对温室生菜生长、品质、产量及氮素积累的影响. 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58] 李玉奇, 辛世杰, 奥岩松 . 微生物菌肥对温室黄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8(1):259-263.[59] 钱建民, 王晓岑, 段雪娇 , 等. 微生物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作物杂志, 2015(1):99-102.[60] 刘利军, 洪坚平, 闫双堆 . 应用微生物肥料提高砀山酥梨品质的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15(4):72-74.[61] 张振铭, 胡化广, 梅竹松 . 不同类型微生物肥料处理组合对龙冈茌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3,41(4):145-147.[62] 张伟卫 . 三种生防菌对枯黄萎病的田间控制作用.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63] 谭兆赞, 林捷, 刘可星 .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番茄青枯病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28(1):45-49.[64] 凌宁, 王秋君, 杨兴明 , 等. 根际施用微生物有机肥防治连作西瓜枯萎病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15(5):1136-1141.
doi: 10.11674/zwyf.2009.0522[65] 暴增海, 马桂珍, 王淑芳 , 等. 海洋放线菌BM-2菌株对黄瓜的促生作用和诱导抗性研究.作物杂志, 2013(5):94-98.[66] Yang Y H, Chen D M, Jin Y ,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on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microbial flora in rhizosphere soil under tobacco monoculture.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1,37(1):105-111.[67] 荆瑞勇, 王彦杰, 王丽艳 , 等. 生物肥和氯嘧磺隆对水稻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9,21(4):20-24.[68] 王萍, 王罡, 许景钢 , 等. 土壤磷素活化剂对大豆的增产作用.作物杂志, 2005(6):22-24.[69] 顾金凤 . 微生物菌肥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研究. 扬州:扬州大学, 2013.[70] 刘鹏, 刘训理 . 中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农学学报, 2013,3(3):26-31.[71] 沈德龙, 李俊, 姜昕 . 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微生物学杂志, 2013,33(3):1-4.[72] 张瑞福, 颜春荣, 张楠 , 等. 微生物肥料研究及其在耕地质量提升中的应用前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15(5):8-16.
相关知识
我国微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我国微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研究进展(上)
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
我国微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研究进展(下)
植物激素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微生物肥料产业运行状况及发展方向
我国生防微生物代谢产物研发应用进展与展望
我国生防微生物代谢产物应用与展望 探讨未来绿色农药研发
植物营养套餐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激素在林业及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网址: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6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