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应天道、合国情、顺民心的世纪伟业,不仅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也贯穿教育事业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近年来,贵阳教育践行“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以创建生态文明绿色学校为抓手,营造生态绿色的学习生活环境和低碳环保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从身边人学起、从身边事做起,学习生态文明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如今,走在贵阳的校园里,绿色标语随处可见,环保理念融入学习生活,生态文明课程纳入常规教学……生态文明已在贵阳中小学校“开花结果”。
首建地方课程
增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
贵阳一中绿色校园。 视觉中国/供图
“学校旁边就是南明河,她是贵阳人的‘母亲河’,我们应该怎么做?”“保护她!”“很好,同学们都有哪些建议呢?”……6月13日早上,在南明区甲秀小学四年级(4)班生态文明教育课上,学生人手一本生态文明教材,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而在该班教室内,黑板报是生态文明宣传画,环保投诉电话热线挂在墙壁显眼位置……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元素,在这里随处可见。
学生们手中的生态文明教材,是贵阳把生态文明知识纳入常规教学的成果之一。2008年,贵阳市教育局与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合作编写了《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并以此为教材,在全国率先开设生态文明地方课程。全市小学四年级、初中一年级、普通高中及中职一年级,每周上1课时,每学期上16课时。同时,遵循“教材循环使用”原则,学校在每学年结束时组织回收教材,在下一学年发放至新生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此外,贵阳市各学校还将生态文明知识渗透于学科教学中。6月25日中午,在贵阳市第十四中学的“燃梦创客空间”教室里,高二(3)班学生程作豪和几位同学正在尝试拼装功能模块,通过电脑编程来制作空气监测仪,这个举动源于一堂通用技术课。原来,这堂课上,老师张家鑫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命题作业——“南明河的水能不能喝?为什么?”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程作豪和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提取南明河不同河段的河水,通过自制的水质监测仪和高中化学的实验方法,检测河水成分,形成分析报告,向老师交上了自己的答案。
“动手实践过程中,不仅让我们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学习变得有趣和更有意义。”程作豪说,今年,他们还计划制作空气和土壤监测仪。而学校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做法,也让前来参观的广东省佛山市伦教汇贤初级中学骨干教师黄晓云印象深刻。
“环保是一个全球性话题,需要学校不断推动生态文明教育,使广大师生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实践者。贵阳第十四中学将环保、绿色理念融入课堂和综合实践的做法,让我们受益匪浅。”黄晓云说。
在贵阳各中小学,将生态文明知识渗透进课堂已成为一种默契,在基础课程中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文化多样性等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把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中。近两年,学校还把“贵阳市学生生态文明环保知识”纳入中考、期末考试等的命题范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丰富学生生态文明知识,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实现了全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全覆盖。
创建“绿色校园”
营造生态育人环境
贵阳市第六中学聘请师大教授为学生讲解植物标本制作
在贵阳市第六中学,学校围墙外立面周边爬满藤蔓等绿色植物。走进学校,公共场所都设置了绿色可回收垃圾箱和黄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箱,在实验室、医务室等地设置有毒有害垃圾箱,标明“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等标志。
“我们将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校园建设中,让学生在绿色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贵阳六中副校长陈素说。该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图书楼、体育馆都采用大面积窗户或玻璃墙设计,在保证采光的同时,降低学校能耗。学校全体师生勤俭办事,厉行节约,自觉做到爱水、惜水、节水,做到人走水断;减少照明源数量,做到人走灯灭,切断电源等;提倡“爱惜粮食,杜绝浪费”的文明餐桌行动;提倡双面用纸等。
作为国家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的贵阳市第一中学,从2013年起便开始借助专业公司的力量开展节水管理。在对校区内管网进行排查后,进行管网优化,分楼栋进行二次管理。积极投入相关费用,重视节水器具的更新和维护,以前用水龙头、水管等进行喷注式的浇水绿化,现在改为喷淋,以节约水资源。
此外,贵阳一中更加重视培养和倡导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节水意识。针对住校学生的用水情况,学校采取量化取水的方式,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卡通”,在保证学生有水用的同时又避免了水的浪费。通过这些方式,目前贵阳一中每个月的用水量由过去的3万吨减少为2万吨左右。
贵阳六中、贵阳一中只是我市众多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校园建设的学校之一。
近年来,贵阳市在之前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上,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启动了生态文明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从校园节能环保设施的设置、绿化美化面积、生态文明理念宣传、垃圾分类行为养成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制定完善了《贵阳市生态文明绿色学校创建标准》。
按照标准,各个学校不断加强园内绿化规划和管理,整洁校园,营造文明氛围,美化绿化园区,积极营造生态环保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良好的生态文明育人环境,让广大学生在其中感受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截至目前,我市各公办学校生态文明绿色学校创建达标率达到了90%,贵师实小、贵阳九中等27所试点学校达到四星级生态文明绿色学校标准。
预计到2020年,全市公办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将全部达到生态文明绿色学校标准。
搭建多元平台
实践好生态文明理念
息烽县第一小学开展“争当植树护绿小使者”公益活动
在贵阳市实验小学的科学课教室里藏着许多“宝贝”,有大眼机器人、迷你发电机、报纸做的长江大桥以及脚踏车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部是学生们利用废弃物品和垃圾资源回收制作出来的。
学校校长钟海燕表示,垃圾分类回收活动是学校的一项传统,已经持续了近十年。活动以班级与学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立了完整的垃圾回收系统。全校成立委员会,向各班招收小志愿者为成员,在班级设置分类垃圾桶。每周四,志愿者和老师们坚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分类处理各班的可回收资源,倡导各班做到垃圾减量,正确分类回收。
每周一早上的国旗下讲话,垃圾回收志愿者会轮流向全校师生公布上一周的垃圾回收。学校的走廊上,在显眼位置贴着许多环保标识,垃圾回收站内,各种规章制度一目了然。而这些,全部出自学生之手。
为推进该活动有序进行,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有关环保卫生的宣传,从学校到班级,到个人,到家庭,从专刊张贴到座谈会,到专题演讲,到课程渗透,同时还向学校的家委会开展宣传,让垃圾分类的理念通过学生渗透到家庭中。
在清镇市麦格小学,全校师生向社会发出了“保护母亲河——麦西河”的倡议;在贵阳六中,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到黔灵山进行生态环境考察,还自主制作了绿色环保小发明《智能电管家》;在甲秀小学,少先队每年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保护地球,节约水资源”环保知识竞赛等环保主题活动……
在生态文明教育中,贵阳将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与研究性学习、学生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办活动、促养成,把生态文明理念转化成生活实践。
全市各中小学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学雷锋—做美德少年”“地球一小时”“排队日”“无车日”“让座日”“文明餐桌”“讲文明树新风”“讲三德做三好”“三管六不”等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绿色出行、低碳环保、关爱他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推动他们把生态文明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贵阳市各幼儿园也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儿童利用各种纪念日、传统节日开展了“节能减排、绿色出行,从我做起”“创建文明幼儿园,争做文明乖宝宝”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把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行为规范等纳入幼儿教育内容。
除此之外,还号召学生在寒暑假通过“上街头、进社区、下农村”开展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和志愿服务等宣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每一个学生成为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和宣传者,让生态意识通过学校、学生向家庭、社会广泛传播,让每个市民都参与到生态家园的构建中来。
贵阳市二十一中
《植物图鉴》串起生态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校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以《植物图鉴》为课本的生态文明课程,从2013年起开始,向每一届学生传输了生态文明理念。”二十一中团委书记温俊男说。
2012年,学校从贵州师范大学请了几名生物学研究生对学校周边及学校内部开展一场彻底的绿色环境调查,经过反复调研核实后,最终形成了这本《植物图鉴》。
如今,这本《植物图鉴》是二十一中生物教师人手一本的书籍。温俊男介绍,在二十一中,生态文明教育贯穿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初一年级通过入学教育,在学校周边开展植物识别,最后对照《植物图鉴》对识别后的植物进行挂牌;初二年级则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所挂牌的植物进行维护和保养;最后再在初三年级升学考试前对植物开展摘牌工作。
“以《植物图鉴》为载体,二十一中的学生在践行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兴趣,更增加了动手能力,为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创造了良好条件。”温俊男说。
1545
花溪小学开展低碳生活社会实践
甲秀小学
环保教育深入人心
甲秀小学校长汪伟这样告诉记者,学校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专门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分工明确,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工作紧密配合,从本校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并通过建设绿地、树林、雕塑、文化墙等,形成良好的校园生态文明环境。
教学上,在四年级以《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为教材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担任教学的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案,期中有检查,期末有评比、有总结。除此之外,还要求各学科渗透环保教育,使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在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教学中,充分体现环保教育。“学校的任何一种教育活动只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才有生命力。”汪伟说。
为配合课堂教学,学校少先队每年定期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开展了“争当环保小卫士”“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从我做起”“保护地球,节约水资源”环保知识竞赛,以及“学雷锋、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还组织学生寒暑假开展“上街头、进社区、下农村”生态环保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小手牵大手”“做文明人,行文明路”等教育活动,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助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 稿件来源:贵阳日报 ◆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生态文明教育之花绽放校园
西安高新区:生态文明教育之花绽放校园
宝安教育系统持续加强生态教育聚力共建文明家园——生态文明的种子在校园开出绚丽之花
生态文明教育主题活动方案(精选13篇)
各地各校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高校绿色校园景观设计
汲取自然教育养分 培育生态文明之花
积极开展生态教育基地创建 助力盘龙区生态文明建设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湘府中学与自然同行 在生态德育中绽放青春
生态教育:让生命如花绽放
网址: 生态之花 校园绽放——贵阳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综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64300.html
上一篇: 环境教育教案范例(15篇) |
下一篇: 自然学校生态环境教育典型案例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