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白花泡桐优树组织培养及产业化快繁技术

白花泡桐优树组织培养及产业化快繁技术

白花泡桐优树组织培养及产业化快繁技术

【摘要】:以自选育的白花泡桐优树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种苗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的外植体灭菌方法是以0.1%升汞处理7 min;合适的初代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IBA 0.2 mg·L~(-1)+糖30 g·L~(-1)+琼脂3.5 g·L~(-1)(pH 5.8),培养30 d,芽诱导率70%;合适的继代增殖方法为在高浓度植物生长物质培养基MS+6-BA 4.0 mg·L~(-1)+IBA 0.4 mg·L~(-1)+蔗糖30 g·L~(-1)+琼脂3.5 g·L~(-1)(pH 5.8)和低浓度植物生长物质培养基MS+6-BA 0.4 mg·L~(-1)+IBA 0.04 mg·L~(-1)+蔗糖30 g·L~(-1)+琼脂3.5 g·L~(-1)(pH 5.8)中交替培养,获得的丛生芽长势良好,玻璃化率低于5%,增殖系数大于6.0/25 d;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 mg·L~(-1)+蔗糖20 g·L~(-1)+卡拉胶3.4 g·L~(-1)(pH 5.8),培养14 d,得到白花泡桐生根苗,每株长根5~10条,根长3~5 cm,生根率98%,根系洁白、根毛少而短,易于清洗。将生根苗按照常规方法炼苗后移栽于温室大棚中,50 d后即可出圃,此时平均苗高1.0 m、地径1.0~2.0 cm,成活率在90%以上。


1290318664393818112

1 李荣幸;程绍荣;马浩;茹光欣;泡桐抗丛枝病能力的地理变异[A];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C];1991年 2 何俊蓉;吴洁;阎文昭;蒲志刚;白芨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A];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钰;阮龙;严平;速生杨110的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罗江华;恩特·马克;白花泡桐内生真菌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兰英;李春玲;树莓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郑亚杰;姚寰宇;山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与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国英;王博;许文平;蔡润;王世平;梨枣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周涤;姚磊;王贤;刘凡;何伟明;非洲菊的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A];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技术——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吴震;陈发棣;韦方苗;万丽;一品红组培快繁技术研究[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曲彦婷;张兴;唐焕伟;小丽花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289887145204383744

1289887717202591744

相关知识

改良白花泡桐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及产业化运用
花卉组织培养种苗快繁技术的论文
花卉组织培养种苗快繁技术的论文(精选11篇)
植物克隆快繁(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
植物克隆快繁技术
蝴蝶兰‘红天鹅’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
植物快繁新技术
一种珍稀濒危植物四药门花组织培养快繁方法技术
可天然形成“干花”的花卉—蜡菊可用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快繁

网址: 白花泡桐优树组织培养及产业化快繁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7294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应对入世挑战 打造草业大县——天
下一篇: 中华猕猴桃复合体野生居群倍性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