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第二届最美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集体事迹简介(一)

第二届最美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集体事迹简介(一)

昨日公布了最美评选结果,大家都Hold不住了,纷纷私信团团君,想了解更详细的志愿事迹,新鲜热乎刚出炉的志愿者资讯,你准备好了么?

我们志愿者志愿服务个人和集体一共分三期推送,期期都有不同的惊喜等着你。

第二届最美青年志愿者事迹简介

杨 瑞

农安县洼中高中学特岗教师

2013年,从长春师范大学毕业的杨瑞,在吉林省参加特岗。被分配到农安县洼中高农场中学任教。

那年8月,学校校长去接杨瑞,杨瑞问校长学校有多少学生,校长含糊地说,不到一百人吧,校长还说,洼中高农场很偏远,加之年轻老师留不住,课程开不齐,家长信不过,总在流失生源。

学校坐落在一大片盐碱地上,杨瑞刚一到校就傻了眼,整个学校只剩下一个年级,整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整个班只有7个学生,而她,就成为这7个孩子的班主任,也是全校所有学生的班主任。校长不好意思的说:“确实不到一百人,怕你不来,只能这么讲,真没骗你。”当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差距时,杨瑞的内心也曾动摇过。她至今还记得,刚来这里,孩子们看她的眼神,他们不说话,对你只是默默地打量。孩子们渴望又自卑的眼神直抵杨瑞的心房,她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力量,决定留下来,教好每一个孩子,也为了每一个孩子身后的每一个家。

为了稳定家长她不会走,不会抛下孩子们不管,更不会请一天假耽误学生,杨瑞和校长挨家挨户做工作,经过再三保证,终于稳住了家长们的心。此后,杨瑞每个月都坚持家访,不断与家长们保持联系,而她,也因这一句一天不离校的承诺,志愿坚守至今,已有三年。

这七个孩子都是学困生,成绩只有20多分。那段时间,杨瑞跟他们谈得最多的,就是梦想。她说,梦想就像农场盐碱地里的花朵,只要坚强生长,也能开出蓬勃的春天,希望大家好好学习,梦想一定能够实现。杨瑞每天放学后给学生义务补习,坚持了两年。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连一支足球队都凑不齐的7个孩子,迎来了杨老师为他们策划的第一场全校运动会。那一天,孩子们拔河,四个对三个,人数不齐,杨瑞就补了上去 ,赛跑,投篮,跳绳,田径比赛,球类运动,各类项目,一项都不少。她把口哨吹得很响,孩子们玩得很起劲,很开心,欢呼声,呐喊声,在空旷的场地上交织而起,响彻了整个校园。孩子们信任,依赖杨老师,而杨瑞也深爱着孩子们,在她们之间,有一种浓浓的依偎感。

2015年6月,这7个孩子参加中考,竟然有5个,超过了县城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李光雨说,老师,我们都走了,你却还留在这里。杨瑞说,是啊,所谓老师,就是在时光里,把一批又一批孩子,一段一段往前送一点,目送你们远去,目送你们去迎接更灿烂的明天!

现在虽然7个孩子毕业了,但学校又陆续来了24个孩子,是杨瑞最开始任教的三倍还多。杨瑞每天幸福地看着孩子们,看着他们灿烂的笑,看着他们开心地学,看着他们一点一点在改变。又有24个孩子啊,你能体会到志愿老师的心情么,这是一种莫大的充实,这是一种莫大的满足。

刘 芳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社会工作部主任

刘芳,女,医学硕士,社会工作师、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社会工作部主任兼宁养院主任。多年来,刘芳大力倡导志愿服务理念,弘扬白求恩精神,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助推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开展“宁养服务”,行程24万公里

2008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成立宁养院,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开展居家宁养(临终关怀)慈善医疗服务项目。作为宁养院负责人的刘芳,把学科知识和慈善医疗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利用新闻媒体、普及生命健康知识。刘芳带领宁养院的同志们,行程24万公里,服务遍及长春市区及周边50多个乡镇,为2800余名晚期癌痛患者送去了关爱和希望。组织生命教育公益课堂百余场,5万余人受益,让人们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

开创“三大服务平台”,服务万余人

在刘芳的大力推动下,医院于2010年在全省率先成立社会工作部,吸纳了一大批社工和社会志愿者。她倡议打造的“社会志愿服务”、“医务志愿服务”、“医务社工”三大服务平台,使院内建立了20多个科室联动的志愿服务与医务社工服务体系,开展了“就诊直通车”、“心理舒缓”、“微笑手工坊”、“暖心”计划、“童之梦”智学园义教活动等20余个志愿服务项目。院外联合高校、慈善会、妇联、残联、共青团、公安、环卫等部门,广泛开展健康宣教及义诊等公益性活动100余场,受益群众达万余人。

创建“两个协会”,吸引爱心人士3000余

自2010年协会成立以来,通过与社会组织和媒体广泛合作,在临终关怀理论研究、生命教育理念普及和志愿服务理念传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协会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为了规范和加强医疗卫生系统的志愿服务管理,刘芳又于2013年发起成立了吉林省白求恩志愿者协会。秉持“白求恩精神”,积极构建全省医疗卫生系统“社会志愿者服务医院。两个协会的成立和定期组织的公益慈善活动,吸引来大批爱心企业和个人参与。截至目前,有3000余人通过协会开展助医、助困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困难患者节省医疗费用千万余元,给困难患者和弱势群体带来信心和希望。

连接社会组织,推动志愿服务攀高峰

2014年,刘芳成功申请到神华公益基金会“神华—爱心行动”社工科研及服务项目,救助吉林省城乡贫困家庭中0-14周岁的白血病患儿。2013年和2015年她与长春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合作承接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宁养(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为长春市及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贫困晚期肿瘤患者提供医疗支持和义工服务。2016年,她又依托吉林省生命关怀协会承接了中央财政支持的“医路同行”空巢老人医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协助1500余名空巢老人做好疾病诊疗、适应、康复及发展和志愿者工作,促进新型“医养一体化”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

她用一种大爱,温暖着每一个服务对象;用一种执着,带领着每一个热爱志愿的人实现志愿理想。她用智慧、无私、爱心、责任和对这项事业的那片深情,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王艳波

国网长春市城郊供电公司三道供电所所长

2003年6月,长春市城郊供电公司玉潭供电所对所辖村屯的农村电网改造,山坡上一处孤零零的活动板房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王艳波了解到:2000年一次意外的车祸使玉潭镇农林村7社的村民王凤琴失去了左腿和半个臀部,还留下了神经痛的后遗症。剧烈的疼痛使她不得不靠高声的喊叫来发泄。男主人张洪斌为不打扰邻居,在村外的山坡上,建了一个简易活动板房,一家三口“窝”在这儿一住就是几年。屋里唯一的光源就是一支小小的蜡烛,高额的医药费使这个家庭举步维艰,根本缴纳不起改造费用和电费。

玉潭供电所给张洪斌家免费立杆拉线,免了他家800余元的改造费用,同时王艳波联系该区的抄表员,“张洪斌家以后的电费我交了,别跟他们家要了……”。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王艳波只说了一句话“他家太可怜了,我能帮的就帮一把吧”。一句话的承诺,电费就一直交到了现在。

“一定把你家的房子建起来”

张洪斌家的电费解决了,可他的房子又成了王艳波的心事。王艳波坐不住了。他对前来感谢他的张洪斌说:“你住的板房不行,咱这的冬天还不把你媳妇孩子冻坏了。我一定帮你把房子建起来。”

2006年7月,他买来了砖石水泥塑钢窗,出钱请来工匠,在短短十多天里,一栋70多平米的大瓦房建成了。周围的邻居都说:“老张家遇到贵人了,要不他家今年都无法过冬。”2007年,王艳波帮助张洪斌在他家房后,又盖起了90平米的鸡舍,买来了鸡雏,确保了住所的张洪斌一家在日常收入方面有了稳定的保障。

“我得给这个孩子一个家”

李金国是来自吉林省孤儿学校的一名桦甸农村孩子,2008年桦甸发生了50年不遇的大水,瞬间冲垮、淹没了他家的房子,父母在这场大水中双双遇难。当时,10岁的李金国正在学校里就读才幸免于难。父母双亡,李金国一下子成了孤儿。到孤儿学校后,李金国性格内向、敏感、偏激,常常欺负班里的其他孤儿,常常做出一些过激和不正常行为。

王艳波了解到情况以后表示:“试试看吧。他没有家了,我得给这孩子一个家”。从那开始,王艳波经常跟他谈心,跟他讲做事做人的道理。不久后的一天,正赶上李金国生日,王艳波全家给他买了一个很大的蛋糕,这个平时不爱吱声的孩子,一下子放声大哭起来,哭着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你们就是我最亲的亲人,这是我记事起第一次过生日,我一辈子忘不了你们”。2015年,李金国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在吉林省武警总队吉林大队北大湖支队服役。春节前,李金国给王艳波写了一封信说:“在部队一定好好干,将来孝顺长辈,回报社会。”

王艳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爱的力量。他的帮扶行动和慷慨善举感召着更多的人汇聚在爱的灯塔之下。

第二届最美青年志愿服务集体事迹简介

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双语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贡献爱心、关注公益、志愿服务。现有注册志愿者1200余人,在学院内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双语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是一个纪律严明,机构完善的组织。每学期都将举行各种校内外志愿者活动,活动内容涉及到助学、助老、助残、医疗、环境保护、科普宣传、爱心义卖等多个领域,活动范围从社区、医院、学校到各种大型活动现场。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双语学院的志愿服务组织以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为代表,领导了一支有文化、有纪律、有组织、责任心强的团员干部队伍,与长春市潭北社区、农场社区、吉林省心脏病医院、吉大一院、吉大二院、爱尔眼科医院、星光特殊儿童训练学校、晚晴养老院等10余家养老院分别建立志愿者实践基地,为学校和社会贡献着力量,为公益事业提供志愿服务。

双语青联志愿者工作主要以深化志愿服务品牌活动为主,凝练志愿者项目,使志愿者工作逐步走向项目化专业化之路。通过整合资源,针对不同类型的志愿活动,建立相应的志愿者项目,现有,医疗救助类项目: “四叶草”医疗志愿服务工程;助老类志愿项目:“一米阳光”助老工程;助学支教类项目:“第二课堂”工程;关爱自闭症儿童项目:“星空天使”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工程等志愿服务项目。成立了“暖暖-春园”社区志愿者团队、“童星助学课堂”志愿者队等20余个班级志愿服务小分队。

几年来,在双语学院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双语学院各团队的志愿者活动受到服务对象及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志愿活动多次被吉林新闻联播、中国青年报等媒体进行报道。 其中医疗救助类项目— “四叶草医疗志愿服务工程”开展两年以来,用微弱的力量,帮助了广大医患,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幸福感。该项目年服务时间可达1000小时以上。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双语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以致力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提高大学生素质,为社会各界贡献一份力,献出一份爱为宗旨,在青年志愿者这个光荣的身份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青年参与到志愿者活动当中,用各种方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断地受到人们和社会的认可,在今后的志愿活动中,他们将继续完善活动机制,拓宽活动领域,用实际行动为青年志愿者这面鲜红的旗帜增光添彩。

长春大学“团风”志愿者协会

长春大学是“团风”的故乡。1989年4月,学校先后出现10余次以“团风”名义资助3名困难学生的感人事迹后,“团风”在校园里以至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学校各级组织因势利导,精心组织学生广泛深入地开展学“团风”活动,“团风”似一股春风,从这里吹遍长春,吹遍吉林,吹向了神州大地。

助老扶弱

扶弱济贫方面,协会一直关注和关心着社会上那些在困境中无助的弱势群体。协会志愿者通过上网、书籍翻阅了解康复中心的残疾儿童的生活习惯,学习情况,和康复状况,并将赚来的一千四百四十元薪水捐献给康复中心的孩子们。与残疾儿童一起上课,做游戏,为残疾儿童表演精心排练的节目,与他们交流沟通,在爱心板上写下对这些残疾儿童的祝福。

协会也与长春市长春市春光康复医院、绿园区至爱老年疗养院、南关区桃源街道长源社区、集安路养老院、九台附近的四家子均开展关爱老人的活动并建立联谊关系,为老人带来文艺表演,帮助打扫卫生、劈柴、聊天。近两年团风为社会捐款共计2万余元,虽然金额不多,但每一笔钱都是志愿者的汗水换来。

支教助学

支教助学方面,协会同长春市四季青小学、曙光小学、浙江路小学、红旗小学、德惠市十五中学、三合村小学等10余所中小学确定了共建关系。协会会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各学校,免费为那些成绩落后的学生辅导功课,还经常为那些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捐资捐物解决燃眉之急。外国语学院的“一团一”活动即一个团支部帮助一个团支部,已经坚持了7年的时间。

环境保护

绿色环保方面,志愿者们高举“天天环保”的绿色大旗。在校内开展了低碳生活、环保助学活动。“团风”志愿者们在全校70多个办公室内,设立的固定的环保箱,每周三利用课余时间到各院(部)、处(室)的办公室进行回收清扫垃圾、资助我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各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防火演习、遵规守纪宣传等都为美丽和谐校园建设增添了力量。

大型赛会

展会服务方面,学校“团风”志愿者以每年在长举行的东博会、汽博会、农博会、电影节、滑雪节等一系列展会为契机,精心组织志愿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年来,参加了历次电影节、瓦萨国际滑雪节、东博会、农博会和汽博会的志愿服务活动,被确定为中国长春电影节志愿服务指定单位,向世人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传达春城人民的友好和热情,得到赞助商和组委会的高度赞扬。

便民利民

每年12月,团风志愿者都会来到的长飞社区、明珠社区,清理各区出入口的冰雪。小区出入口是居民出行必经之路,无论是车辆行驶安全还是社区里老人出行安全,都是需要重视的。志愿者们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圆满完成清雪任务。

乡间大篷车

近年来,利用各个假期,志愿者们分别深入基层开展暑期志愿服务活动。以“乡间大篷车”的形式成立国家级重点团队“美丽中国实践团”。为村里建立了“团风”农民信息服务站;帮助村里为60垧月苋草做了详细的销售方案;详细的讲解了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等常见老年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与小学生们把我校赠送的金娃娃萱草等共6类花卉共200余株种植在村小的花坛里。全体大学生志愿者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得到全体村民的一致好评,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团风”精神是一笔弘扬社会公德的宝贵精神财富,志愿服务是一个具有深远社会意义的社会行为,长春大学“团风”志愿者协会将继续高举旗帜,发扬志愿者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团风”精神,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厚普公益学校

东北师范大学厚普公益学校成立于2009年9月,是由东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自发创办的一所面向长春市及周边县区农民工家庭子女和贫困家庭子女的公益性辅导学校。“厚普”的名字取意于英文单词“hope”,寓意为希望。建校以来,厚普公益学校始终秉承着“厚德载物,普泽爱心”的校训,汇聚东北师范大学优秀学生群体,着力打造全国示范的大学生自办农民工子女补习学校。

截至目前,共有来自67所中小学的3271名孩子在厚普进行过学习,全校1268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来,累计服务时数长达13余万小时,创造社会价值约630余万元。

“三扶”定位,多线育人

——为农民工家庭和贫困家庭子女的成长发展助力

扶智为先,实现“学困生” 向“优等生”的转变。针对孩子们的学业困惑,每个周末及寒暑假以大学校园为主课堂为农民工子女进行全科学习辅导,同时开展大学体验行、暑期夏令营、趣味特长班、厚普进社区等主题服务活动,帮助孩子们实现由“学困生”向“优等生”的转变;编纂厚普教辅书。由志愿教师自主编纂教辅书,全面统一厚普教学内容及进度,涵盖语文、数学、外语、地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8个科目的80本书,总计220万余字;扶心为重,从“含羞草”成长为“向日葵”。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成长困惑,建立“和你一样”成长咨询室,以情感关注和心理疏导为目标,关注学生心智发展,使其从“含羞草”成长为“向日葵”。扶贫为辅,从“冬日暖阳”到“厚普助学金”。经济贫困是农民工和贫困家庭子女在生活上面临的主要困境。每年寒假,厚普公益学校都会举行“冬日暖阳”行动,组织志愿教师对学生进行家访。

“3-2-1”模式,打造“厚普精品”课堂

经过7年的探索与积淀,厚普公益学校逐步探索形成了“3-2-1”的特色办学模式。

“3”即厚普公益学校涵盖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办学层次,三个层次一体化运作,又各有明确的目标指向。2010年成立了厚普公益学校·龙子心希望学校小学部教学基地,2012年设立了厚普公益学校高中部,2013年开辟了厚普社区分校,2016年成立厚普艺术分校。

“2”即采用两种教学模式,即针对普通学生开展集中辅导,针对特殊学生开展“一对一”辅导和帮扶。每学期设立14个教学周,针对学生学习特点,量体裁衣,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强化考点知识和能力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完善知识结构和提高应试能力。

“1”即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涵盖以大学教授、重点中学一线教师为主体的顾问团队、由专业成绩优异、教师技能突出的师范生组成的授课教师团队、由具有奉献精神和优秀管理能力的志愿者组成的管理团队。

短短七年时间内,“厚普”已然发展成为吉林省乃至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品牌项目,激起了社会对“厚普现象”的热切关注。

责任编辑:姜文迪 孙博文

征稿!

我们需要微信原创好稿!

投稿请发送邮箱:ccgtq11@126.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您回复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晋江白兰花教师志愿者联盟入选全国首批教师志愿服务“课后服务示范点”建设单位
最美家庭绿色环保事迹
以“志愿清泉”灌溉“善美之花”——志愿服务让韶关人心更善、风物更美
文明旅游“宁”最美!文旅志愿者五一送服务、暖人心
中石油新疆销售“爱满宝石花 青春志愿行”活动进行中
让“志愿红”灌溉“文明花”
【文明之花】广州7个典型入选!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示
人间四月花盛开 志愿之花“别样红”—“美丽深圳”志愿者2023粤港澳大湾区花展志愿服务
【市级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巴南区“花儿与阳光”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项目
社区志愿服务站存在的现状及建议8篇(全文)

网址: 第二届最美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集体事迹简介(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7603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生化系举办爱国主义心理健康教育活
下一篇: 午觉睡一下午,醒来为什么有“被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