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8
近日,国际第四纪古气候学研究领域知名学术期刊《Quaternary International》(IF=2.454,SCI三区)出版了地理科学学院花粉现代过程研究团队为主组稿的论文专辑“Quantitative land-cover reconstructions for China over the past 6000 years”。论文专辑第一发起人为花粉现代过程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许清海教授,共同发起人包括瑞典林奈大学Marie-José Gaillard教授、中山大学郑卓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方修琦教授和香港大学Jed O. Kaplan教授;专辑共收录12篇学术论文,包含花粉现代过程研究团队许清海教授、李月丛教授、李冰副教授、张生瑞副教授、李新玲副教授和李德晖博士等完成的6篇学术论文。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是陆地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其变化客观地记录了人类活动对陆地表层的改造历程,是揭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机理的有效途径。因此,地质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是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对揭示现代人地关系的特征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论文专辑中,许清海教授等以我国距今6000年以来土地覆被定量重建研究为主题,获得了中国北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主要植物属种相对花粉产量值,验证了景观重建算法在东亚地区的适用性,重建了中国北方、华南地区和西北干旱区距今6000年以来土地覆被变化历史。研究成果为基于地层孢粉数据的古人类活动强度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定量重建提供了现代过程依据,并为理解和评估地质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地表自然景观变化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参考。
论文专辑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quaternary-international/vol/641
(供稿:地理科学学院、科技处;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
相关知识
陈建群教授课题组在植物抗病基因起源与演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科学家在蔷薇科叶绿体系统发育基因组研究中取得进展
东北地理所在植物寄生线虫抗性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城镇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重建研究
生命科学学院孟祥宗课题组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地理科学学院许清海教授等联合主编的《中国北方山地常见植物花粉形态研究—光学显微镜下精确鉴定方法探索》出版
研究人员在花粉管导向研究中取得进展
首都师范大学在昆虫与植物协同演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生命科学学院陈霞教授团队在植物资源分配策略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凤仙花属植物种子微形态与演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网址: 地理科学学院在6000年以来土地覆被定量重建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76172.html
上一篇: 成都:城市道路增绿 道路景观四季 |
下一篇: 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是区域生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