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5
一、会议简介
为增进我国动植物考古学研究的交流和合作,探讨动植物考古学在理论、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推动动植物考古学研究的交叉融合,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将于2023年10月27-30日举办“中国古代动植物资源利用的考古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中国植物考古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中国动物考古学术研讨会”。二、时间
2023年10月27-30日
(27日报到,28-29日研讨,30日考察)三、地点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文化博物院报告厅、临淄区档案馆报告厅
四、会议总日程
五、口头报告
分会场一-齐文化博物馆报告厅
10月28日
第一部分(主持人:赵志军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教授)
10:30-10:45 新疆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生计方式的新证据(报告人:曲彤丽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10:45-11:00 宁夏鸽子山遗址植物遗存研究
(报告人:郑雪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考古系)
11:00-11:15 山东小高全新世早期遗址人类对獐的利用
(报告人:高 瑶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11:15-11:30 河北兴隆遗址全新世早期的广谱经济模式
(报告人:林明昊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
11:30-12:00 提问与讨论
第二部分(主持人:吕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员)
13:30-13:45 灵宝北阳平遗址仰韶中期先民的饮食状况——基于植物微体遗存和有机酸残留物分析(报告人:龚莹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13:45-14:00 河南荥阳关帝庙遗址农业与野生植物资源利用探究—来自人牙结石淀粉粒的证据(报告人:刘 焕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14:00-14:15 沙颍河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业经济研究—以河南漯河土城王遗址出土动物遗存为例(报告人:裴晓晨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14:15-14:30 南阳盆地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作物结构演化的植硅体证据(报告人:孙炳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14:30-14:45 河南禹州阎寨遗址动物资源利用研究(报告人:宋艳波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14:45-15:00 陕西临潼康家遗址客省庄文化时期动物遗存研究(报告人:胡清波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15:00-15:30 提问与讨论
第三部分(主持人:胡耀武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教授)
16:00-16:15 古地貌演化对洛阳盆地新石器中晚期至夏商时期水稻种植的影响(报告人:李亚萍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16:15-16:30 陕北地区早期粟、黍利用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报告人:马志坤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16:30-16:45 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可持续的集约化粟作农业系统(报告人:杨继帅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6:45-17:00 龙山时代晚期中原地区的施肥和土地利用:来自植物遗存稳定同位素的线索(报告人:王 欣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17:00-17:15 稳定同位素视角下中国北方距今4000年前后牛羊饲喂模式的区域性差异(报告人:侯亮亮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17:15-17:30 家养动物、次级产品与早期国家(报告人:尤 悦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17:30-18:00 提问与讨论
10月29日第一部分(主持人:侯彦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研究馆员)
08:30-08:45 鲁西南地区的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过渡:农业考古视角(报告人:陈雪香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08:45-09:00 继承与选择:龙山时代早期黄土高原南部以粟为主导型农业发展模式的确立(报告人:孙泽娟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09:00-09:15 山东曲阜西陈遗址出土商代动物遗存研究(报告人:梁瑞娟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09:15-09:30 饮食方式(foodways)视角下的动物考古探索:以殷墟孝民屯遗址晚商时期牛骨研究为例(报告人:张 艳 纽约大学古代世界研究中心)
09:30-10:00 提问与讨论
第二部分(主持人:靳桂云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教授)
10:30-10:45 植物考古所见的早期农作物种植制度初探——以先秦时期中原地区为例 (报告人:钟 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0:45-11:00 两处商周时期冶铜和铸铜遗址燃料的植物考古探索(报告人:蒋宇超 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
11:00-11:15 山西稷山东渠遗址的动物考古研究(报告人:温鹏永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11:15-11:30 陕西沣西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研究(报告人:田 洁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11:30-12:00 提问与讨论
第三部分(主持人:陈雪香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教授)
13:30-13:45 三星堆遗址及其周边遗址植物考古比较研究(报告人:万 娇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3:45-14:00 成都平原出土鹿类动物遗存初步研究(报告人:郑漫丽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14:00-14:15 植硅体揭示的全新世中期农业传播和发展的新证据(报告人:郇秀佳 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4:15-14:30 云南省维西县吉岔遗址植物遗存初步鉴定与研究(报告人:郜媛媛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14:30-14:45 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铁器时代早期横断山区的生业经济与文化互动——以云南维西吉岔遗址为例(报告人:雷 莎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14:45-15:00 Agricultural strategies, adaptation and dispersal: Implications for intracontinental connections between 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 and Tibetan Plateau(报告人:Shalini Sharma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15:00-15:30 提问与讨论
第四部分(主持人:杨晓燕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教授)
16:00-16:15 跨喜马拉雅早期金属时代的“木材之路”:来自西藏阿里地区札达盆地的考古证据(报告人:闫 雪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16:15-16:30 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鱼类资源利用(报告人:王 清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16:30-16:45 西藏札达县曲龙遗址2017~2020年动物遗存鉴定报告(报告人:胡松梅、杨苗苗、杨 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16:45-17:00 古DNA在动物考古中的若干应用(报告人:胡诗华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17:00-17:15 古代基因组学研究揭示欧洲黑家鼠的群体历史与社会历史事件的联系(报告人:遇 赫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7:15-17:45 提问与讨论
分会场二-临淄区档案馆报告厅10月28日
第一部分(主持人:李志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员)
10:30-10:45 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技术(报告人:吕 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0:45-11:00 国外家养动物驯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报告人:刘逸菲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11:00-11:15 林麝、小麂、狍牙齿和肢骨形态学差异研究(报告人:侯彦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1:15-11:30 绵羊肢骨对新环境的表型适应:索艾羊掌骨的三维几何形态研究(报告人:王一如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11:30-12:00 提问与讨论
第二部分(主持人:胡松梅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研究员)
13:30-13:45 甲骨的动物考古学整理研究——以湖北省博物馆藏甲骨为例(报告人:莫林恒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3:45-14:00 宁夏姚河塬遗址主墓地的若干思考(报告人:侯富任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14:00-14:15 西周西北边疆的养马管理――以姚河塬遗址为中心(报告人:菊地大树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4:15-14:30 宁夏彭阳姚河塬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报告人:傅文彬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14:30-14:45 早期秦人的农业实践探索——以甘谷毛家坪遗址植物遗存研究为例(报告人:刘嘉祺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14:45-15:00 战国至秦时期秦人农业生产研究——以中国关中地区的马腾空遗址为例(报告人:周 辉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15:00-15:30 提问与讨论
第三部分(主持人:吕厚远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16:00-16:15 旱作古耕地的微观识别——辽宁盖州青石岭山城古耕地沉积物研究(报告人:张俊娜 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
16:15-16:30 稻亚科小穗植硅体形态与应用(报告人:葛 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16:30-16:45 粟黍叶片尖型植硅体的形态学区分及其考古学意义(报告人:安 婷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16:45-17:00 粟种子和花序的新发现揭示粟在传播中的表型分异(报告人:张贵林 重庆师范大学考古文博系)
17:00-17:15 中国考古发现“燕麦”类遗存的鉴定与问题(报告人:唐丽雅、祝 静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17:15-17:45 提问与讨论
10月29日
第一部分(主持人:曲彤丽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副教授)
08:30-08:45 红山文化时期林木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研究——以魏家窝铺遗址、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为例(报告人:王海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考古系)
08:45-09:00 从洪河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看嫩江流域史前生业(报告人:李 阳 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09:00-09:15 土城子遗址夏家店下层时期的动物资源利用(报告人:贾馥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09:15-09:30 东辽河流域青铜时代至辽金时期家猪的饲喂策略研究--以长山遗址动物骨骼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为例(报告人:吕小红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09:30-10:00 提问与讨论
第二部分(主持人:陈相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员) 10:30-10:45 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的粮食作物组合与加工利用研究——以出土植物遗存与文书为中心(报告人:陈 涛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10:45-11:00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的植物考古研究(报告人:蒋洪恩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
11:00-11:15 北京地区辽金植物考古新收获及思考(报告人:尹 达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
11:15-11:30 北京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研究(报告人:贺 涛、赵静芳 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
11:30-12:00 提问与讨论
第三部分(主持人:郑云飞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13:30-13:45 渔业滋养史前沿海社群: 井头山海洋生物遗存研究(报告人:吴恩东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13:45-14:00 史前中国东南沿海山区的水管理策略和旱稻种植(报告人:左昕昕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
14:00-14:15 江苏高邮佛前墩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报告人:李 倩 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4:15-14:30 杂草视角所见江淮沿海地区晚周时期的耕作制度(报告人:黎海明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14:30-14:45 两周时期区域农业的差异发展:以宁镇和徐海地区为例(报告人:吴文婉 南京博物院)
14:45-15:00 猵獭与鼍——苏北唐代动物群的历史动物地理意义(报告人:陈 曦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15:00-15:30 提问与讨论
第四部分(主持人:宋艳波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副教授) 16:00-16:15 湖北京山苏家垄遗址植物遗存研究(报告人:王冰言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16:15-16:30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植物遗存研究(报告人:李梦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16:30-16:45 族群记忆:云梦秦文化墓葬中的头蹄葬(报告人:罗运兵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6:45-17:00 楚纪南故城始建年代及农业经济状况的植物考古学证据(报告人:姚 凌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7:00-17:15 汉代城市中的动物:以河南南阳医圣祠遗址出土动物遗存为例(报告人:Marcella Festa、王宇轩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17:15-17:30 古代朝鲜半岛“鹦鹉杯”考证(报告人:王 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17:30-17:50 提问与讨论
相关知识
“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的生物考古学考察”中期检查报告
靳桂云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植物环境表观遗传学实验室招聘实验室管家/助理研究员
环境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问题
北京大学赣文化交流学会
植物考古学
植物淀粉粒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筆記】《考古学专题六讲》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形成与发展研究样品采集现场研讨会暨考古学文化、社会与农业相关研究课题推进会”在河北张家口举行
网址: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7618.html
上一篇: 甘肃考古回放:西城驿遗址 |
下一篇: 王军:寻找远古植物世界的本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