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Mongabay报道了几则有关生物新物种的发现。
-发现新物种总是令人震惊;这是人们顽强的毅力、经年累月的实地调查以及长时间筛选上百种博物馆记录共同累积的成果。
-在此列举15类新物种,排名不分先后。
发现新物种总是令人振奋,使我们充满希望。今年,研究人员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新物种。一些是偶然相遇的结果,一些是研究人员重新审视已知的动植物后赋予了它们新的身份。但大多数发现都归功于人们顽强的毅力、长年累月的实地调查以及长时间筛选上百种博物馆记录的过程。
Mongabay报道了许多这样的故事。以下列举我们发现的15类新物种,排名不分先后。
1.叶子和人一般大的亚马逊树最终被鉴定为新物种
Coccoloba gigantifolia叶子的长度可以达到2.5米(8英尺)。图片由RogérioGribel提供。
这是一个关于惊人耐心的故事。1982年,植物学家们在调查巴西亚马逊马德拉河盆地(Madeira River Basin )时,第一次碰见了这种树。他们知道这是科科罗巴(Coccoloba)的一种,属于开花植物,生长在美洲的热带森林中。但植物学家们无法为该植物准确归类。这种树木当时既没有开花也没有结果,那是为植物归类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它的叶子太大,无法脱水、压榨或者带回研究基地。
虽然这种植物及其巨大的叶子在当地渐渐广为人知,但直到2005年,研究人员才收集到了一些树木种子和垂死的花朵。这些材料不足以为该植物归类,但研究人员在美国亚马逊国家研究所(INPA)的园区内种下这些种子,培育它们并耐心等待。十三年后的2018年,一棵树蓬勃生长并结出了果实,最终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命名新物种所需的植物材料。该物种因其巨大的树叶得名C.gigantifolia,可以长到约15米(49英尺),叶子的长度可以达到2.5米(8英尺),这可能是已知双子叶植物包括向日葵、芙蓉、西红柿和玫瑰中最大的尺寸。
2.澳大利亚鱼类市场上的这种石斑鱼几乎上了餐桌
昆士兰博物馆水生鱼类学家杰夫·约翰逊(Jeff Johnson)拿着一件Epinephelus fuscomarginatus标本。图片由杰夫·约翰逊(Jeff Johnson)提供。
在鱼市上发现未命名的新物种不是每天都有的机会,但这事正巧被澳大利亚昆士兰博物馆的鱼类学家杰夫·约翰逊(Jeff Johnson)碰见了。15年前,他第一次听说了一种神秘的石斑鱼。自那以后,约翰逊偶尔收到过这种鱼的照片,他认为这是一种潜在的新物种。2017年,渔夫再次向约翰逊发送了该石斑鱼属的照片,约翰逊找到了渔夫出售该鱼的市场,并全部买下了在那发现的五条鱼。然后,约翰逊和同事们一起分析了那些鱼的DNA,并将其与博物馆中相关物种的DNA进行了比较。最后,研究人员在今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证实,该石斑鱼属确实是一类新物种,他们将其命名为Epinephelus fuscomarginatus。
3. Mini mum, Mini ature, Mini scule: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微小青蛙
一只成年雄性Mini mum(世界上最小的青蛙之一)趴在人的指甲上,还留有不少空间。图片由Andolalao Rakotoarison提供。
今年,爬行动物学家向我们介绍了三种来自马达加斯加的青蛙,它们体型极小,还未被命名。它们分别得名Mini mum,Mini ature,Mini scule。这三类青蛙都只有几毫米长,属于Mini属,这也是一个全新的物种类别。然而这个新物种仅在少数几个地方留有踪迹,它们可能已经濒临灭绝。例如,研究人员仅在马达加斯加东南部的马农布(Manombo)特别保护区发现了Mini mum,而Mini scule仅出没于圣卢斯(Sainte Luce)保护区零散分布的森林里。这种青蛙生存活动的区域很可能较小,并且面临日益缩小的困境。
4.刚得名的中国巨型蝾螈(Chinese giant salamander)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
A. sligoi, 又名Chinese giant salamander画作。图片由ZSL提供。
长期以来,中国巨型蝾螈(Chinese giant salamander)的长度超过5英尺(1.6米),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两栖动物属,人们认为它由单一物种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构成。过去研究人员怀疑该蝾螈属可能由多种物种组成,但今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为该猜想提供了证据。研究人员分析了一系列历史博物馆标本中该蝾螈属的样本,以了解人类开始耕作以及大范围放牧之前当地两栖动物野生种群的原貌。他们发现该蝾螈属并不是由单一物种构成的,而是三类不同的物种,包括A.大鲵(davidianus),A. sligoi,以及该研究发表时尚未命名的第三个物种。研究人员说,在这三个物种中,中国南部巨型蝾螈(A.sligoi)很可能是体型最大的,足有2米长(6英尺)。
5.命名新发现的印尼眼镜猴花了25年
Niemitz发现的眼镜猴来自印度尼西亚的Togean群岛。图片由Shekelle等人提供,2019年。
1933年,科学家Alexandra Nietsch和Carsten Niemitz首次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Sulawesi)岛附近的Togean群岛上发现了这种眼镜猴。当地人以Bunsing,Tangkasi和Podi称呼这种灵长类动物。在久于25年的时间里,研究人员对该眼镜猴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它的发声和DNA。最终在2019年,研究人员在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为该小灵长类动物命名成功。他们把它命名为Niemitz taisier(Tarsius niemitzi),以纪念第一个把该物种带入科学界视野的科学家。目前苏拉威西(Sulawesi)岛和周边岛屿中已知的眼镜猴物种增加到了12种,但作者说在这些岛屿上安家的猴类可能有至少16种。
6.在这九种新得名的斐济蜜蜂中,有些只生存于一个山顶
Homalictus terminalis的踪迹仅在巴蒂拉穆山(Mount Batilamu)山顶95米范围内能被找到。图片由James Dorey / Flinders University自然摄影师拍摄。
今年,研究人员命名了来自太平洋南部岛屿国家斐济的九种蜜蜂。这些彩色的蜜蜂呈黑色,金绿色和金色,带有淡淡的紫色或者彩虹色,属于Homalictus Cockerell属。在40年的时间里,该类斐济蜜蜂都没有在学界得到正式命名。这些蜜蜂要么分布地区很有限,要么仅在某一山顶生存,并且由于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风险即将面临灭绝。例如,其中一类新物种Homalictus terminalis的踪迹仅在巴蒂拉穆山(Mount Batilamu)上可寻,并且仅限于山顶95米(312英尺)范围内。另一类新物种H.ostridorsum,仅在Tomanivi山上有生存痕迹;Taveuni岛是某一类蜜蜂的唯一栖息地,所以该类蜜蜂得名H.taveuni。
7.新得名的小型长尾猴物种生活在亚马逊森林中迅速消失的地区
Mico munduruku的素描。图片由斯蒂芬·纳什(Stephen Nash)提供
研究人员调查位于巴西帕拉(Pará)州塔帕霍斯(Tapajós)河和贾曼西姆(Jamanxim)河之间的亚马逊森林的延伸地带时,偶然发现三只小型白尾猴,他们怀疑这是一种潜在的新物种。在南美洲的灵长类动物中,白尾猴很少见。只有另外一种灵长类动物拥有白尾。事实证明研究人员没错。他们分别在森林和实验室对该类猴子进行了研究,确认了该类小型长尾猴具有辨识度高的白尾巴、白色的前臂,肘部有米黄色的斑点,手白脚白,是一种新物种。因为Tapajós–Jamanxim交界地区的土著居民被称作Munduruku,该猴类被命名为Mico munduruku。不过,它们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由于农业扩张、伐木,建设水力发电厂和金矿开采,Munduruku栖息的亚马逊森林正在快速消失。
8.这类新得名的猴子生活在巴西遭遇森林砍伐的“孤岛”中
Plecturocebus parecis(左)和类别相近的Plecturocebus cinerascens(右)。图片由Stephen D. Nash提供。
今年,科学家宣布了在亚马逊雨林中发现的第二种新的猴种。1914年,科学家首次在巴西Rond?nia的Parecis高原发现了该类灰色的猴子,因此将它们命名为Plecturocebus parecis。随后在2011年,研究人员再次看到了这些被当地人称为ot?h?的猴子,并确认这类猴子比起灰黑狄太猴属(ashy black titi)有很大不同,应单独列为一类物种。该类狄太猴的栖息地位于“森林砍伐圈”内,是遭受大量森林砍伐的区域。人们大面积砍伐森林以养牛畜牧,或为机械化的大豆农场提供便利。不过这些猴子生活的高原十分陡峭,使得大规模森林砍伐既不现实也不具有诱惑力,所以猴子们得到了保护,暂且免于伤害。
9.新得名的橘红色螳螂拟态黄蜂
Vespamantoida wherleyi。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Gavin Svenson摄。
螳螂的颜色往往像树叶或树干,呈绿色和棕色。但是在2013年,研究人员在秘鲁北部亚马逊河两岸的研究站发现了一只黑腹的亮橘红色螳螂。该螳螂不仅拟态了黄蜂的鲜艳色彩,而且拟态了黄蜂的行动风格。研究人员在今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写道,螳螂这样明显地拟态黄蜂的行为实属罕见,使得这一发现令人兴奋。这个新物种被命名为Vespamantoida wherleyi,其属名为Vespamantoida,意为黄蜂螳螂。
10.新型的巨型飞鼠为“万众期待”的物种之一带来了希望。
去年,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李全和他的团队在中国云南发现了高黎贡山飞鼠,即Biswamoyopterus gaoligongensis。图片由Kadoorie Farm&Botanic Garden提供。
属于Biswamoyopterus属的巨型飞鼠极为罕见。该属中首次得名的物种是印度的Namdapha飞鼠(Biswamoyopterus biswasi),研究人员只在1981年见过一次。2012年,研究人员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老挝)的丛林动物市场上发现了它的老挝近亲:老挝大飞鼠(Biswamoyopterus laoensis)。这两个物种分别从一个样本中获悉。今年,中国的科学家首次于中国科学院的收藏中发现了第三种Biswamoyopterus:高黎贡山松鼠(B. gaoligongensis)。值得庆幸的是,该小组随后不仅可以观察野外活动的飞鼠,还可以收集到另一个标本。研究人员说,与“跟丢”的印度Namdapha飞鼠和老挝大飞鼠相比,高黎贡山飞鼠的保护状况还算“稍显乐观”。
11.新得名的口袋鲨鱼可能在黑暗中发光
美国袖珍鲨的唯一已知样本是2010年在墨西哥湾发现的。图片由Mark Doosey提供。
新得名的美国袖珍鲨(Mollisquama mississippiensis)是世界上第二类袋鲨物种。研究人员当时正在勘察墨西哥湾东部,以研究抹香鲸的捕食习惯。他们从海洋深处打捞起了很多动物,其中一个是团队从未见过的小鲨鱼。事实证明,这只小鲨鱼属于待命名袋鲨属之一(小鲨鱼得名并不是因为体积小,而是因为每个胸鳍后面都有类似小口袋的开口或腺体)。今年,研究人员在一篇论文中介绍了美洲小袋鲨,指出该物种具有众多发光器官或细胞,几乎布满其整个躯体,这可能有助于它们在深海中发光。
12.南美释迦科新得名的树种可能濒临灭绝
iddii M.能长到20米高,开白花。图片由安德鲁·马歇尔(Andrew Marshall)提供。
这棵树能长到20米(66英尺)高,开白花,非常稀有。目前为止,这种属于南美番荔枝科(custard apple family)或番荔枝科(Annonaceae)的新物种,仅在坦桑尼亚(Tanzania)东北部的乌桑巴拉山(Usambara mountains)中才有迹可循——还有几株分布在东乌桑巴拉山(Eastern Usambara Mountains)的阿曼尼(Amani)自然保护区,以及乌桑巴拉(Usambara)西部的私人保护区。研究人员在今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写道,这两个保护区都是地貌上的“孤岛”,周围地区的森林被大量砍伐。研究人员以阿曼尼自然保护区常驻植物学家Iddi Rajab的名字为该新物种命名Mischogyne iddii,他们估计该树类野外存活的数量不到50棵。
13.印度发现新的毒蛇类别
阿鲁纳恰尔毒蛇(Arunachal pit viper)在落叶堆中伪装得很好。图片由Rohan Pandit提供。
2016年5月,野生生物研究人员Rohan Pandit和他的队友Wangchu Phiang[居住在印度东北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东北部土著Bugun部落的成员]在对阿鲁纳恰尔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时,不小心踩到了落叶堆里的一条蛇。Pandit知道这是蝮蛇的一种,这类毒蛇长着折叠式尖牙,但这条蛇与他以前见过的毒蛇都不一样。因此,他将蛇装袋,随后进行了详细检查,并与其他爬行动物学家合作分析了该蛇的形态和DNA。研究小组证实了该蛇是一种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Trimeresurus arunachalensis 或者阿鲁纳恰尔毒蛇(Arunachal pit viper)。该新物种与仅在西藏存活的西藏蛇(Trimeresurus tibetanus)十分相近。但研究人员说,不管从形态上还是结构上来讲,这两种物种都非常不同。
14.拟态叶子的新型蜥蜴可能已经成为宠物贸易的受害者
Uroplatus finaritra。图片由Mark D.Scherz提供。
叶尾壁虎(leaf-tailed gecko)是迷彩大师。这些蜥蜴仅在马达加斯加的森林留有踪影,属于Uroplatus属。它们的体形和颜色可以完美融入干燥的叶堆里。今年研究人员命名了马达加斯加东北部Marojejy国家公园的一种新发现的叶尾壁虎物种,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非法宠物交易,它可能已经濒临灭绝。该新物种得名Uroplatus finaritra,身体扁而长,头部呈小三角形,尾巴呈叶状,是Uroplatus属很大的一类分支。它看上去与火遍全球的宠物撒旦叶尾壁虎(satanic leaf-tailed gecko)很相似,研究人员担心该物种可能已经成为非法宠物贸易的受害者。
15.仅在印度尼西亚的亚罗(Alor)岛有迹可循的食蜜新物种
The Alor Tmyzomela(Myzomela prawiradilagae)。图片由Philippe Verbelen提供。
今年,科学家命名了一种仅在印尼东部亚罗岛上有踪影的新型鸟类。这种鸟被命名为Myzomela prawiradilagae或Alor myzomela,长着红色的脑袋,食蜜为生。据悉它们仅栖息在亚罗岛海拔1000米(3,300英尺)以上的桉树林地。研究人员担心,由于当地人口不断增长,该鸟类在亚罗岛的栖息地也许已经遭到破坏。尽管当地住民早已了解该物种,但研究人员还是为其命名,希望以此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确保该物种不会悄然灭绝。
原文来源:Mongaby
原文链接:https://news.mongabay.com/2019/12/photos-top-15-new-species-of-2019/?n3wsletter
译者:杨丽蓉(中国绿发会志愿者)
编辑:绿茵
相关知识
【绿讯】2019年发现的15个新物种一览:精彩回顾
神农架发现报春花科新物种
科研人员在广东河源发现植物新物种
研究人员在西藏发现凤仙花属植物新物种
武汉植物园发现紫珠属新物种—永顺紫珠
“新物种”到底是个什么物种?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发现重楼属新成员啟良重楼
15个“花园式院子”设计案例,在院落赏花、听雨、喝咖啡!
ai生成景观设的软件有哪些:好用工具一览
省内首次发现!这种野生植物在恩平有分布···
网址: 【绿讯】2019年发现的15个新物种一览:精彩回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7749.html
上一篇: 时令风物|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
下一篇: 冬日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