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给大家讲述的人物是上海植物园科研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春英。张春英研究的杜鹃花类群主要是映山红亚属和常绿杜鹃亚属的云锦杜鹃等。
1989年,张春英从河南的一个小村庄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刚刚结束高考的她站在村庄的出口眺望未来,却对即将面对的大学和专业感到陌生。提起当初的选择,张春英形容自己是“误打误撞闯入的”,她说:“那个时候对植物、园艺不是真的感兴趣,也没有这种想法,因为什么都不懂。”于是就这样,不到二十岁的女孩一脚踏入了这个后来成为她终身事业的领域,当时的她和很多人一样懵懂,但是二三十年前的路没有那么多不确定,误打误撞敲开的门也能在之后的日子提供一个答案。
张春英当前正在进行的杜鹃引种驯化项目
大学毕业后,张春英先教了几年书,后又考进北京林业大学学园林植物。九十年代好像一切都是热的,但园林植物在其中要显得冷一些。尽管文革后的第一代大学生已经成为了教师,但中国的园林花卉研究依旧显得落后。以杜鹃花为例,当时中国的杜鹃花研究集中在资源调查和分类上,而西方十九世纪初就开展的育种实践在中国几乎是没有的。2004 年第2 版《国际杜鹃花注册品种名录》(IRRC)中,记录在册的杜鹃花品种/品种群已超过2万8千个,就包括丰富的育种成果;而中国最早登记的育种是在2005年,那年昆明植物所的张长芹研究员培育了6个杜鹃花园艺新品种。
上海植物园杜鹃园
但这都是后话。对于刚刚步入硕士阶段的张春英来说,最大的研究困难是经费不足,以及随之而来的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当时她的导师具备很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于是给张春英确立了一个分子标记的方向。这在现在是一个非常通用的技术,但在当时却很少被用于花卉研究。当时学院也没有相关设备可以给她提供支持,于是导师就把她带到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去进行实验。最后,她和导师都不得不长期往返于两校之间。
上海植物园的木本花卉组科研温室外景
1998年毕业之后,张春英来到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工作。一段时间后单位拿到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的关于高档盆花栽培技术的研究项目,其中的一个研究对象就是高山杜鹃。当时的高山杜鹃是从比利时引进栽培的,只要在过年前进行催花,就能作为年宵花上市销售。那是张春英第一次见到高山杜鹃。她觉得它非常漂亮,因为很少有木本植物开花如杜鹃这般绚烂,人们常说花娇弱、需要更多呵护,可那一刻张春英只觉得它有种不顾一切的绚烂。
张春英用手摘除杜鹃幼苗周围杂草并抖掉叶片上尘土
这个项目结题之后,张春英就开始了进一步对杜鹃花的研究。然而当时在上海的园林很少见到杜鹃。上海夏季高温,土壤偏碱,而杜鹃花喜凉,喜酸性土壤,它们看起来并不是一对天生的好搭档。但是少见并不代表完全没有,一次偶然在公园见到杜鹃花的经历让张春英看到了研究的希望。在之后的研究过程中,收集杜鹃花的资源进行筛选和育种、培育出抗性更好的杜鹃花品种、丰富上海绿地的品种多样性,逐渐成为她的目标。回想起过去,张春英笑着说:“现在上海园林绿地里常见杜鹃的身影,是大家共同努力得到的进步,但这其中肯定有我很大一部分贡献。”
上海植物园杜鹃园内的映山红亚属的种类或品种
做杜鹃研究并不容易,其中一个非常艰难的内容是野生资源调查,因为很多重要的资源都生长在人烟稀少的高海拔山区。有时调查结束后躺在安全的室内回想起前几日野外的经历,张春英会觉得后怕。但哪怕在深山老林里跋涉也从未让她想过放弃。真正让她受挫的,是做不同物种间杂交之后发现并没有品种的突破或者得不到想要的性状,或者是看着辛辛苦苦引来的苗在栽培过一个夏天后全部死去。
张春英在野外调查
有时候幼苗会集中地死亡,但有的时候死亡也会是场漫长的拖延。做杂交时得到的种子,或者从野外辛辛苦苦采集来的种子,张春英都有种过。刚开始的时候很欣喜,因为这些种子都长出了幼苗。张春英蹲在苗圃旁仔细地清点,也虔诚地许愿,但过了一个夏天后一部分幼苗就死去了。她只能眼巴巴地守着剩下的苗,最后这些苗都分批死在了不同的夏天。这个过程像一场拖泥带水的审判,反复宣告着实验的失败。张春英最后看着空无的土壤,开始思考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究竟正不正确,逆自然属性的实践究竟有没有可能。最后她开始思考要不要放弃。
科研温室内杜鹃幼苗
但有的时候开始很难,放弃也很难。于是张春英只能从失败的打击中反思自己究竟哪里没有做好,去查找文献、去反复确认材料,或者去询问对此更熟悉的专家。往往在这个学术共同体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很多疑问和困惑就能得到部分解答,很多原有的计划能得到修正。她也从最早研究大树杜鹃转向研究更加适应上海自然条件的映山红亚属杜鹃——张春英说这个就叫希望,而有了希望就有从打击中进行重建的可能。
映山红亚属杜鹃幼苗
数着自己过去为了做成这件事而付出的努力,张春英也数出了自己对杜鹃花的感情。对杜鹃花的照料需要非常仔细,因为移植栽培的过程会使其的生长变得脆弱,她需要时刻确认大棚的温度、湿度以及土壤的水分、养分。其实照顾杜鹃花和照顾小孩非常像,渴了需要及时补充水分,营养不良要使用肥料,生病了、长虫了要由她带着去找植物保护的“医生”看病。有的时候张春英没有陪在它们身边,如果寒潮来了,她就会开始想植物园的大棚有没有关掉、薄膜需不需要再盖上一层;如果气候开始温热,她又会想风机、水帘等降温设施有没有打开,然后迅速找管理苗圃的人去处理。这些年植物园里的栽培条件越来越好,大棚也引进了全自动化管理和远程监控技术,张春英下班回家后可以直接在手机里看到苗圃里杜鹃的情况,很像在给离家远行的孩子通视频电话。当然,对杜鹃花的照料并不是单向的付出,杜鹃虽然不能说话,但照顾得好了,杜鹃会长得更好,开花也会更加漂亮,张春英笑着说:“你这样看的话,也算是一种交流了。”
科研温室内因温度较高而弥漫着雾气
张春英用手机APP控制温室温度
科研温室内景观
很久之前,张春英的领导曾笑着和她说:“春英啊,你要是能把杜鹃花当作你的孩子去养的话,你就成功了。”那时候她还年轻,刚刚结婚生了小孩,家庭分散了她很多精力,抱着襁褓里脆弱的小生命,她只能摇摇头想:“这我做不到。”很多年后的今天,张春英重新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终于笑着说:“我现在开始有点把它们当成我的孩子去照顾。”
张春英照顾杂交幼苗
张春英当作孩子去照顾的,不仅仅只是杜鹃花,还有她的科研团队里的年轻人们。她的团队里只有她一个七十年代初出生的人,其他人都是八零后、九零后。现在的年轻人和她那时不一样,他们都很聪明,英文也学得很好,但是身上的压力也成倍大,“竞争激烈、卷、非升即走”等成为人们谈论起新一代科研工作者时常提到的词。张春英知道年轻人身上的晋升压力,但是杜鹃花不知道,它生长周期缓慢,并且对技术要求依然很高,使得科研产出成果的过程被不断拉长。张春英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对选择杜鹃花的年轻人格外珍惜,她用自己几十年的积累作为基础,带着年轻人发表科研成果,想着这样或多或少也算一种回馈。
张春英进行学术讲座
在二十多年的研究中,张春英和她的团队意识到杜鹃花不能只是生长在苗圃里、大棚里和实验室里,还需要走进大众的视野里。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绿色城市建设,这些都很重要,但对张春英来说,杜鹃花很美,希望更多人看到这种美,希望人们看到这种美的时候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是更加切实和直接的推动力。为了进行杜鹃花的科普,她在公众号、杂志上写文章,在上海植物园和上海公园园艺大讲堂举办讲座,举办一些科普活动,邀请感兴趣的人参与给杜鹃花修剪枝叶和换盆的活动。去年,她和她的团队还借着数字媒体的风头做了一次直播,点击量达到两百万人次。张春英为此感到非常兴奋,“原来有这么多人喜欢杜鹃,”她笑着说。
张春英的科普讲座
2003年,张春英去苏格兰参观了爱丁堡皇家植物园,那里种着很多植物猎人从各个国家搜集来的杜鹃品种。她在其中看到了高达好几米、从上到下都开满花朵的高山杜鹃,而带领她参观的工作人员指着高山杜鹃说它们都来自中国。张春英定在高大的树木前,想着中国现在可没有能够容纳下它的植物园,上海街头绿地和公园花圃里也几乎见不到杜鹃花的身影。然而二十年后,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上海植物园北区改扩建、三林体育公园以及浦东港城公园都开始做杜鹃花景观,当需要技术支持和现场指导时,都会有人来联系她,这对当年站在爱丁堡皇家植物园里连连惊叹的张春英来说,像一场不敢想象的梦。
2003年张春英在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留影
结语
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杜鹃花走入上海的绿化,也走入张春英的生命,每次和家人朋友走在公园里,她都会停下来细心辨认遇见的杜鹃花,久而久之身边的人也开始对杜鹃感兴趣。当每次在绿地里认出熟悉的身影,张春英会开心得像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孩子。
受访者介绍
张春英
张春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就职于上海植物园科研中心。从事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收集筛选、种质创新及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20余年,尤其对杜鹃花栽培技术、菌根技术及种质创新技术等开展了多年专门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基金、国家林业局、上海市科委、农委等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专利7项,编制标准5项。
影响最大的植物学家有两位,一位是我的导师北京林业大学戴思兰教授,教我如何做研究,写论文,严谨的学术作风影响着我至今;昆明植物所的张长芹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对她印象一直非常的深刻。最早我做杜鹃花的时候,我不了解杜鹃花,上海资源也非常的少,很多杜鹃花我都不认识,所幸最早就能一直请教她。戴思兰和张长芹老师是我整个成长过程,整个杜鹃花研究过程当中影响比较大的两位植物学家。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大叶杜鹃亚组 墨脱杜鹃供图:爱丁堡皇家植物园
"是我在03年特别拜访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经历。当时我听说他们收集的杜鹃花很多,很多植物猎人从世界各地收集的杜鹃花都引种这个植物园。
园内的杜鹃长得非常大,有好几米,从上到下开满了花,就是高山杜鹃。接待我的老师跟我说,这些杜鹃种都来自中国,都是from China。这种高大的杜鹃树开满杜鹃的场景在中国公园是无法看到的,那个时刻特别震撼。英国的天气是比较冷的,我看到有一个温室是收集各地的杜鹃花,同时也收集了一些原产于热带比较耐热的开黄颜色的杜鹃花,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越桔杜鹃组的杜鹃花,印象也非常深刻。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人生之旅”。
张春英研究的杜鹃花类群主要是映山红亚属和常绿杜鹃亚属的云锦杜鹃等。
(一)常绿杜鹃亚属引种驯化主要是云锦杜鹃(天目杜鹃花、野枇杷)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7m。
小枝粗壮,淡绿紫色;叶厚长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叶片上表面绿色较深,下表面浅绿色,网纹明显,长7~18cm,宽2.5~6cm,聚生枝端。
花粉红色或白色略带粉红,漏斗状钟形,口径10~12cm,7裂,边缘波状;通常有6~10朵花,伞形式总状花序顶生,总轴长1~2cm,被腺体和长柔毛,芳香;花期4~5月。
喜冷凉、湿润的环境,耐半荫;喜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
原产我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生于海拔600~2300m的山坡、沟谷、石山等阔叶林中或灌丛中。
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
云锦杜鹃由罗伯特·福琼发现并引到英国,由于其抗性强、花大且有香味,是20世纪杜鹃花育种中最著名的亲本之一。云锦杜鹃已被西方园艺学家认为是“对杜鹃花育种和栽培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的花卉。
(二)映山红亚属类群很多种类自然分布海拔较低,耐热性较好
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1~2m。
分枝多而密,直立;叶二型,夏叶较小,冬季通常不脱落。花鲜红、深红色或玫瑰红色,宽漏斗形,口径3~5cm,5裂,有紫红色喉点;2~6朵簇生枝顶,开花茂盛。
花期3~5月。生性强健、适应性广、有很强的萌发力,喜光、稍耐荫,耐贫瘠,喜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有栽培。
广布我国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在越南、泰国、老挝、缅甸北部等地也有分布,生于海拔50~1000m的山坡灌丛和疏林中。
1793年引种至欧洲,在比利时、荷兰、英国等地大量发展,并作为亲本杂交培育出许多园艺品种。
蜜植生境往期蜜观回顾:
蜜观|蜜植生境公益基金携手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开创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新篇章
植物相册往期精彩回顾:
植物相册|十种2024 Pantone年度色杜鹃花
植物相册|约翰娜·K·贝克 Johanna K Becker的奇幻花园
植物相册:博物画——植物的手绘“留影”集
植物相册|珠宝设计中灵动闪烁的高山花园
蜜植 | 植物相册:博物画——精美的植物科学绘图术
蜜植 | 植物相册:博物画——科学与艺术的跨界
植物相册|资佰:茶树的朋友圈里有什么
蜜植|植物相册:哈佛布拉斯卡玻璃植物标本,失传的玻璃花艺术
蜜植|植物相册:迈克尔·伊德的植物绘画学伊甸园
蜜植|植物相册:种子与生态,探索生物多样性的根基
蜜植|植物相册:“中国植物画第一人”曾孝濂:如何做澄怀味象的顽童?
蜜植|植物相册:彭薇,在松与石之间,构建私人化的传统
蜜植|植物相册:以“花”之名——胡为一植物系列摄影作品
文/小舟
图/张春英、蜜植生境
特别鸣谢/ 蜜植生境--生态科研专家顾问团队
@蜜植生境微信内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蜜植生境公益基金
由蜜植生境发起,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首要目标,致力于推进植物保育科研。蜜植生境通过探索和打造优质的生境文学与生境艺术,发掘植物与艺术、文化以及商业品牌联动的潜力,增加如高山杜鹃等濒危高山植物的公众认知度。保护和改善植物的生态环境、实现植物保育的可持续发展,更是蜜植生境公益基金的长远目标。
Maze Fund
Maze Fund, initiated by Maze CSR Consulting, with the primary concern of protecting the ecosystem and biodiversity, endeavors to facilitate scientific research on plant conservation. Maze Fund aim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conne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plants with art, culture, and commercial brands through creating exceptional literary works and art on ecosystem and biodiversity; thereby, increasing public awareness of endangered alpine plants such as rhododendron. The long-term goal of Maze Fund is to preserve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plant habitats as well as to pursu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lant conservation in China.
关于蜜植鹃行-华西园高山杜鹃保育计划
West China Rhododendron Conservation
作为蜜植生境公益基金项目的首个计划,蜜植鹃行-华西园高山杜鹃保育计划将定向支持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的高山杜鹃保育科研。我们将通过公益倡导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推进高山杜鹃生态价值贡献的科普教育,同时提倡社会机构和商业品牌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共同助力华西园于十年内引种新的原生种高山杜鹃80种以上,原生种高山杜鹃总收藏500种以上,野外回归3~5种,培育新种10种,并持续推动我国高山杜鹃低海拔驯化的进程。
West China Rhododendron Conservation
Being the first project of Maze Fund, West China Rhododendron Conservation Project will be targeted to suppor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West China Subalpine Botanical Garde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alpine rhododendron.
We are committed to enhancing public awareness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through public welfare advocacy, promoting general literacy on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alpine rhododendron, and advocating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commercial brands to shoulder thei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lly collectively facilitating West China Subalpine Botanical Garden. Specifically, we plan to introduce more than 80 new initial species of alpine rhododendron, establish a collection of more than 500 species of alpine rhododendron. Meanwhile, 3~5 rhododendron species will return to the wild, and more than 10 new rhododendron species will be cultivated and domesticated. Due to all the effort, we do believe it is available to continue p
高黎贡山独龙江地区大树杜鹃
入园须知上海植物园1号门(龙吴路1111号)开放时间为11月~次年4月7:00-17:00,5月~10月7:00-18:00;3号门(百色路940号)、4号门(罗城路151号)开放时间为11月~次年4月6:00-17:00,5月~10月6:00-18:00。残疾车辆统一从1号门进出。为确保市民游客能拥有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请大家错峰出行,若达到承载量上限,园方将采取相应大客流预案。游园须知请广大市民继续保持安全游园距离,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来园交通公共交通:
【一号门(龙吴路1111号)】
龙吴路百色路站:56、714、720、770、824、956、958、178、上奉专线
【三号门(百色路940号)】
百色路龙川北路站:824、720、973
龙川北路百色路站:810、820、192、824、718、973、957、南南线【四号门(罗城路151号)】轨道交通3号线石龙路站,出站后过天桥,沿东泉路步行至罗城路。
自驾车:
因上海植物园2号门停车场已经拆除,周边停车资源紧张,请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微信公众号微信服务号相关知识
上海植物园张春英:当看向一片杜鹃花海,我看到过去、稚嫩的生命和不远的将来
蔡仲娟 花海“剪春”六十年
【长江日报】武汉“春赏花”切入杜鹃花海频道
2023上海国际花展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
中国教师|张兰花:用芭蕾启迪生命,呵护孩子优雅起舞
2023上海(国际)花展今日开幕,“花中西施”杜鹃为主打
七夕节到国家植物园赏花海
“七夕”去国家植物园,赏烂漫花海
上海一周区情:足不出沪带你玩转五一 春和景明共赴花海盛宴
安徽十大网红赏花地:您期待的家朋油菜花海已上线
网址: 上海植物园张春英:当看向一片杜鹃花海,我看到过去、稚嫩的生命和不远的将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7807.html
上一篇: 不常见的花:再力花的花语是什么? |
下一篇: 华南植物园二型花柱进化研究取得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