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更好地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渔业资源管理部门常常对部分种群及水域实施休渔措施,进而推动渔业的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例如我国对黄海、东海及南海实施的2至3月的伏季休渔制度.2016年起我国对长江流域实施的禁渔期新制度,要求长江流域的禁渔期由之前的3个月延长至4个月,即每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日;禁渔区域包括长江主要干支流和重要湖泊以及淮河干流.禁渔期是根据不同水域主要经济生物的繁殖期和幼苗生长期而制定禁止捕捞作业的制度.针对不同经济类生物,不同水域实施的禁渔期季节不同,且每一年同一水域的禁渔期也非固定的.禁渔期不仅能使经济生物的幼苗,鱼种免遭围捕,同时也为它们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生态环境.然而,目前对禁渔期的起始时刻和休渔时长的研究却很少,且很难确定.为了研究渔业资源收获起始时刻和收获时长对种群数量及收获量的影响,本文利用经典的Logistic模型探索了以年度最大可持续收获量为目标的最优季节性收获策略.首先,不考虑环境波动因素,第2章探究了在季节性收获策略下的种群持久性,分析了给定收获努力量时最优收获起始时刻的存在性,得到了以年度最大可持续收获量为目标的最优收获策略.综合考虑收获努力量和收获起始时刻,收获起始时刻越早(即收获时间越长),年度可持续收获量越大.该结论推广了Clark基于Logistic收获模型的经典结论.规定时间内的的捕捞作业会造成捕捞者对捕捞量及捕捞效率的竞争现象,即收获起始时刻越晚,收获努力量相应的越大.因此,论文还讨论了当收获努力量为关于收获起始时刻的函数时的最优收获策略.结论表明当内禀增长率较小,收获努力量q与收获起始时刻α满足q(1-α)=r/2时,年可持续收获量始终可达最大值,即r/4.其次,考虑到环境周期性波动的因素,第3章讨论了在周期波动环境下季节性收获策略对种群持久性及年可持续收获量的影响.文中假设种群内禀增长率,环境容纳量及收获努力量均为周期为1的函数,引入季节性收获策略并建立了分段非自治的数学模型.类似第2章,第3章分析了种群持久的条件,探究了最优收获时刻、最优收获努力量的存在性.结论表明,最优收获努力量与收获起始时刻无关,且当收获努力量取最优时,收获起始时刻越早,年可持续收获量越大.该结论推广了已有的关于周期波动环境下最优收获策略研究结果.当假设内禀增长率和环境容纳量随时间符合余弦函数变化时,文中探讨了收获起始时刻对平均最优收获努力量及年持续收获量的影响.结论显示,存在两个收获起始时刻α1<α2,使得当收获起始时刻小于α1(或大于α2)时,随着收获时刻的推迟,平均最优收获努力量减小,相应的年持续收获量降低较快;当收获起始时刻在α1和α2之间时,随着收获起始时刻的推迟,平均最优收获努力量增加,年持续产量的变化较缓.同时研究结论表明,内禀增长率的大小对最优季节性收获策略有重要影响.在不考虑环境周期性变化时,内禀增长率越大,最优收获起始时刻越小(相应的捕捞时间越长).在周期性波动环境下,存在临界收获起始时刻α,使得当收获起始时刻大于α时,内禀增长率波动越大,最优收获努力量平均值越大,相应的年持续产量也越大.论文基于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在季节性禁渔制度下的最优收获策略,结论推广了渔业资源管理中捕捞模型的经典结论,并与为数不多的关于季节性禁渔制度研究的相应结论一致.因此,论文的结论可以被用来指导实际禁渔制度的制定,使得渔业资源得以持续且繁荣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相关知识
基于DSSAT模型的冬小麦最优灌溉制度研究
棉花优化灌溉制度基本参数的确定
新疆棉花地面灌溉制度研究
节水型园林植物优化灌溉制度的制定
季节性和综合害虫管理策略实施时间对害虫控制的影响(英文)
智能化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浅谈对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制度的思考
淅川县香花镇:春季禁渔15年 丹江水清鱼儿肥
基于季节性土壤理化特征的雨水花园建造与管理策略研究
论花卉旅游季节性供求特征及应对策略——以洛阳地区为例
网址: 季节性禁渔制度下的最优收获策略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78120.html
上一篇: 紫丁香花冬天会落叶 |
下一篇: 在△ABC中,如果A=60°,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