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眼中的黔西州
编者按:黔西古州,源远流长。济火开国,诸葛南征。夜郎腹地,至唐至宋。元为宣慰司,清改大定府。历史昌明,发展稳定。中华人杰,官职斯州。查看民情,勤访民事。情聚笔端,留传于世。水西居士不才,喜研家乡故事。集各名人评价于此,供爱好者前来赏焉。
杨寓(公元1365年至1444年)字士奇,明朝江西泰和人,生于元惠宗至正二十五(1365)年,卒于明英宗正统九(1444)年,年八十岁。早孤力学,授徒自给。建文初(1399)荐入翰林,与编纂事。不久,试吏部第一。成祖时,累官左春坊大学士,进少傅。宣宗卒,皇太子方九龄,颇有异议。寓请见太子于文华殿,顿首称万岁,群臣皆贺,浮议乃止。正统中,进少师。因子稷下狱,忧思而卒谥文贞。寓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文章特优,制诰碑版,多出其手。著有东里全集九十七卷,别集四卷,又有三朝圣谕录、奏议录等,(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曾随朝廷使官到过水西考察,写有《水西杂咏》。有诗二首入选《黔西历代诗选》。
其一:水西咏
青龙锁大门,九狮巩翠城;旧闻罗氏鬼,环佩多美人。
其二:过水西驿寄家弟
蜀道难於上青天,九驿途岌云中悬;盘谷石径穿林过,面壁奇峰马不前;
下鞍如踏云梯上,孤楼遥指白崖边;一夜忧思才八梦,又报鸡鸣早看天。
赵庸,封南雄侯,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明初军事人物。赵仲中弟。其早年和兄赵仲中镇守水寨屯兵巢湖,后归顺朱元璋。后升为参知政事,与俞通海、廖永忠等人进攻康郎山,后占领武昌、庐州、安丰、淮东、海安、泰州,升任中书左丞,进攻山东。洪武元年兼任太子副詹事,后随大军攻破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跟随常遇春北追元帝。后与李文忠攻庆阳、应昌。从朱元峰破陈友凉、张士诚,封南雄侯,晋左丞相。此后,平定福建、广东叛乱,斩首八千余人。洪武十一年,从付友德、蓝玉征云南、水西,进左副将军。洪武二十年,与燕王朱棣出古北口,招降乃儿不花。后因胡惟庸案受牵连而被杀。著有《马上草》,其后代世居水西。诗入选《黔西历代诗选》。
其一:水西归付
白石鏖兵血水干,路通九驿庆平安;威昭西水降芒部,气塞南黔压楼兰;
虎穴谁人擒虎子?龙场有幸效龙蟠;梅花斗雪千家里,对杲题诗壮将坛。
其二:水西报捷(一)
指挥剑戟出滇南,留守军营有沐蓝;鸟撒鸟蒙安所部,西南西水望色涵;
龙场九驿开关九,虎将秦功捷报三;伐竹为笾斫木豆,满山灯火耀香龛。
其三:水西报捷(二)
九日云烟一日收,水西芒部竭诚投;普安普定咸归化,于囊于囊不自由;
昏暮叩门求水火,风尘何日谢兜鍪;擘开荆棘陈俎豆,大宴同征赐酒牛。
宋濂(1310—1381),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仙华生、元贞子、元贞道士、仙华道士、幅子男子、无念居士、白牛生、南山樵者、南宫散史、禁林散史,汉族,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明洪武初为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修元史,称翰林学士,坐长孙慎罪举家滴茂州。有诗入选《黔西历代诗选》。
其“天马赞”诗:
天驷荧,蛟龙生,灵泓澄,神马生;祥飚瑞霭画杳冥,天一翁聚通神灵;
龙髯盈,凫臆轻,竹披耳,镜悬晴;花雷卷毛光照夜,汗沟有血霞流赪;
振鬃鸣,万马惊,闪电流,逐飞呈;九霄仿佛从龙生,但闻潇潇风雨声;
山川平,山极灵,真龙媒,献龙庭;出入天门驾龙軿,太霞玉彩满琼京;
皇风清,皇道贞,皇威明,皇治仁;茫茫堪舆内,敦敦不来廷,
恒彼汉将军,空固贰师城。乃知天子在树德,不必连手徒用兵。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初名云,更名为守仁.曾建舍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任兵部主事。因病告归后于会稽山龙瑞宫旁之阳明洞讲学,创立书院,世称"阳明先生"。病愈后复职,正德时期因反对太监刘瑾遭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创立知行合一文化。至刘瑾被诛,复官,封新建伯,世称"新建先生"。官南京兵部尚书。卒谥文成。
王守仁是杰出的学者,也是著名哲学家,是中国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心学,提倡“心学”,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专心儒学,“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求诸事物,其学识影响巨大。著有《阳明全书》。工文章,善书法,书法多以行草为主,师法王羲之。流传作品有《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等。 有“陆广晓发”诗入选《黔西历代诗选》。
诗曰:
初日瞳瞳似晚霞,雨痕新霁渡头纱;溪深九曲云藏峡,树老千年雪作花;
白鸟去边回驿路,青崖缺处有人家;遍行奇胜才经此,江上无人羡九华。
宿谷里
石门风高千树愁,白云猛触群峰流。有客驱驰暮未休,山守五月仍披裘。
饥鸟拉沓抢驿楼,迎人山鬼声瞅瞅。残月炯炯明吴钩,竹床无眠起自讴。
吴国伦,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中解元,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擢兵科给事中。嘉靖三十四年(1555),当他得知被严嵩排挤出京的“后七子”之一梁有誉病逝的消息后,与王世贞、宗臣等“相与为位,哭泣燕邸中”,因此得罪严嵩,特别是同年10月,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奏劾严嵩十大罪五奸状,而偏信严嵩的世宗皇帝被激怒,将杨打入诏狱,后被处斩。杨被斩次日,吴国伦与王世贞等为杨“酹酒泣奠”,并“倡仪赙送”,积极为杨募捐,办理丧事,安顿家小,因此更加惹怒了权势显赫的严嵩父子。结果他很快被严嵩找借口贬为江西按察司知事,后又调南康推官,再调归德知县,二年后他干脆弃官回乡。1562年,严嵩事败,吴国伦才重新被朝廷起用,历任建宁同知、邵武知府、高州知府、贵州提学佥事、河南左参政,后罢归。归里之后,诗名很高。当时求名之士,或东走太仓(王世贞),或西走兴国(吴国伦)。万历二十一年(1593)六月二十三日,吴国伦病逝家中,享年七十。葬于州城东北十里之外的陈埠老鹳嘴。吴国伦为后七子最长寿者。有诗入选《黔西历代诗选》。
“奢香驿”曰:
我闻水西奢香氏,奉诏曾谒高皇宫;承恩一诺九驿通,凿山刊水穿蒙茸;
至今承平二百载,牂牁刺道犹同风;西溪东流日嵫嵫,鸣咽犹表奢香死;
中川男儿忍巾帼,何特老妪亦青史;君不见,蜀道之辟五丁神:
犍为万卒迷天津,帐中生化山川走;谁道奢香一妇人。
江盈科(1553—1605),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桃源人。盈科从小聪慧,万历五年(1577)人县学为生员,十三年(1585)乡试中举,“自为诸生,名已隆隆起”但是,此后于万历十四年、十七年两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皆不第而归。万历二十年(1592)三月,与袁宏道同榜进士及第。八月,授长洲(今江苏吴县)县令。长洲属三吴,“赋税之重,甲于天下”,江盈科同情人民,常因催科不力而遭“长官詈骂”。为缓解人民“京解诸役”之苦,置役田二千余亩以资役费。任职六载,贤令名声远播。万历二十六年(1598),先报吏部主事,旋因李应策劾奏江盈科“以征赋不及格”而改官大理寺正。是年冬离京,奉命恤刑滇黔。两年后升户部员外郎并主试四川。三十二年七月,擢四川提学副使。次年八月,病逝于四川。后归葬桃源苏溪。江盈科体察下情,兴利除弊,是一位难得的贤吏。他著《王者所天在民论》,认为民为王者之天,王者之心”。王权表露形迹,天下民众总是设法逃避;而民权表现的是心,却无迹可寻,民心向背,关系社稷的存亡,力量无比。因此,为官者必然“不敢忽民,不忍残民,不能一瞬息忘民”。他批评当时朝政腐败:“宫中黄金高如斗,道旁死人不如狗。民苦君乐不忍闻,分明藉资与敌手”。袁宏道赞叹江盈科“痛民心似病,感事泪成诗”。在文学上,江盈科参与创立公安派,贡献巨大。他为文主张“元神活泼”,写真性、真情、真我,被袁氏兄弟称为诗文“大家”。传世著作有今人黄仁生博士辑校、由岳麓书社出版的《江盈科集》。著《黔中杂诗》,有诗入选了《黔西历代诗选》。
黔中杂诗其一:
一山如戟亦如环,列璋层层杳莫攀;风雨岂无魑魅啸,月明应有鹤声还;
花苗所在营三窟,草檄谁人谕吾蛮;见说赤丸时报警,天涯壮士尽调颜。
黔中杂诗其二:
地险人稀物态凉,萧疏赢马与牂羊;彩绳贯见苗姬饰,蛮锦裁衣卫士装;
绝壁烧痕随云绿,隔年禾穗入春香;民间积蓄亦如此,那得公家咏积仓。
黔中杂诗其三:
何处关山是近期,马蹄终日历巅崎;村虚寂寂寒炊火,野镇萧萧闪戌谱。
天断不闻阳雁过,云深只有岭猿知;我期汉吏宽文网,莫把繁文缚属夷。
黔中杂诗其四:
群峰奔互插天遥,旅魄都从一望销。蛮语兼传红仡依,土风渐入紫姜苗;
耕山到处皆凭火,出户无人不佩刀;一自播兵蹂躏后,几家茅屋不萧条。
皮熊(1580—1662),皮熊,字玉山,临江人。父为铜仁贾,遂家焉。明弘光元年(1644)福王都督佥事充总兵官提督贵州军务。以功封定番伯。1647年孙可望率军入贵州,皮熊兵败避难水西,并一度筹措反清。复之水西,依女夫张默。张默为宣慰司安坤师也。(永历十一年)丁酉(1657),王师入黔,安坤迎降。皮熊祝发於水西之可渡河。永历十六年(1662),既永历帝被执,有常金印者,与安坤谋反。皮熊亦使蜀人陈进才给放劄付,招集部曲。事泄,皮熊走避乌撒。吴三桂执至云南,时年八十余,背立不顾命。诸降将往省之,皮熊称引古今忠义,追叙国家败亡之故,词意慷慨,积十三日不食死。有诗一首入选《黔西历代诗选》。
题水西印山浮玉
绿水托自玉,环屯柳成荫;荷池绕亭阔,花下鱼自宁;
朝吟随雾散,夜火留书生;水西多奇景,印山甲头名。
李如碧,明未清初荆州人,康西五年任黔西府镇总兵。据记载,总兵李如碧被蒿目和尚点化,封刀出家当了和尚,并在东山建丰收东山寺,在此修行;三个夫人也出家在黔西修行,大夫人到中坪角羊寺修行,二夫人到沙窝南明寺修行,三夫人到城西古佛寺修行,为当总兵所杀的人们铸告。总兵李如碧在东山寺修行,改名怒生,运用当年的金银修了一个特别宏大的禅房,在周围裁了许多松柏,后代和尚一代代维修,成了东山一景。役后,庚辰年朝廷赠故黔西总兵官李如碧、太子太保、予祭葬如例。有谕祭贵州黔西总兵官左都督加赠太子太保李如碧文。诗入远《黔西历代诗选》。
“感怀”诗曰:
平蛮节镇拥旌旄,战马初停血洗刀;筑得梵官飞锡老,丈夫能事使禅逃。
王命来,四川省江津县人,字纶如号僰溪。年三十,崇祯壬午(公元1643年)科举人。初任贵州石阡府推官,转云南蒙化庆楚雄三府同如,康熙五年任黔西府首任知府。晋秩江西道监察御史。性温文儒雅,除日事诗赋外尤癖好书法。宦游数十年,囊无余赀。年六十卒于黔西官署,葬于石窝冲。有诗二道入黔《黔西历代诗选》。题黔西州八景诗二首。
其一:西桥断雪
迷离西畔几人家,尚有长虹挂水涯;溪到岸边通曲经,山从断处隐飞花;
回风集霰痕留岸,拂雾凌霄兴寄槎;危磴原来分景异,好将片影倩春年。
其二:渭滨鱼窦
偶从雪磴泛迷律,揽胜争传是渭滨;何处支流开静璧,此中水隐不惊纶;
浮天蜃影成空市,片壑矾头蓄早春;似漱磻溪留住迹,等闲放得有余身。
何缙,梁山(今重庆梁平)人,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任余姚县知县。康熙七年(1668)调安徽祁门县知县,所至皆有善政。康熙二十四年(1685)升贵州黔西州(今黔西县)知州,莅任一年,诸事毕举。贵州总督以贵州志乘缺略,檄所属州县集人编纂。缙以黔西州隶属版图,勘绘舆图,收录民情风物,采集远近大事,纂成《黔西州志》,深得嘉奖。黔西之志盖自此始。士民感怀。《梁山县志》有传。有诗三首入选《黔西历代诗选》。
其一:东山夕照
层层山抱近城限,紫翠偏从夕照开;茅屋几家围雉堞,梵宫百尺耸楼台;
鸦翻远树聚还散,水远荒原去复回;谁抚东风吹瘴疬?烟霞肆映永无猜。
其二:龙潭夜月
涧底龙蟠岁月频,蟾蜍浴影几回新;谁堪濯足思千里,我欲携樽醉一轮;
真讶骊珠长不夜,却疑兔魄自传真;何当乘月呼龙起,碧落孤腾白玉鳞。
其三:石牛夜饮
黔西地瘠少耕桑,剩有石牛放大荒;苔长年年稳寝处,月明夜夜初行藏;
报来何日开千亩,求饮空迷水一乡;不须更说三千事;尽教顽犊自绱徉。
鲍尚忠,清雍正时官任黔西州知州,河北大兴人。据《黔西州志》记载:“观文塔始建于雍正四年(1726年),知州陈德荣捐修,雍正八年(1730年)知州鲍尚忠续建落成。当年参与乌蒙平乱的鲍尚忠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平蛮后记》。有诗三首入选《黔西历代诗选》。
其一:一润轰雷
峭碧参天莫与争,下监绝壑老猿惊;石当冲激如逢怒,水遇高低越作声;
谓是云沉方日丽,疑将雨集却天晴;阿香何事藏深涧,长架雷车不住鸣。
其二,题黔西文庙柏树
(一)
径旬枝叶渐青葱,榜桂分香揽德风;莫羡嵩高曾爱爵,伫看老干矗长空。
(二)
凡材即许得齐肩,已见凌霄志节坚。寒暑不移苍老意,好同桧树行长年。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服阕,署威宁府。未几,乌蒙土司叛,德荣赴威宁防守。寻以母忧去官。服阕,授江西广饶九南道。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四年,署布政使。又大修城郭、坛庙、学舍。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益囚粮。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设义学二十四于苗疆,风气丕变。十一年,迁安徽布政使,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十二年,卒于官。有诗人选《黔西历代诗选》。
题文庙桂其一:
渊明篱下幽人菊,茂叔池中君子莲;不及宫墙金粟影,长留青翠记尧手。
题文庙桂其二:
好栽洋壁宫中桂,不种元都观里桃;愿附当手端木后,桂林期共楷井高。
洪亮吉(1746~1809)清代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安徽歙县人,生于江苏阳湖(今常州)。清乾嘉时期著名的诗人、学者,清代朴学、经学、训诂学、史学、舆地学的重镇,并因人口方面的学说而著称。洪亮吉自幼丧父而刻苦读书,与同里黄景仁、孙星衍友善,并得袁枚、蒋士铨的赏识。乾隆五十五年(1790)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编纂官。与大诗人张问陶齐名,合称张洪。五十七年官贵州提督学政。嘉庆元年回京供职,以越职言事获罪,充军伊犁。五年赦还,从此家居撰述至终。有诗七首诗入选《黔西历代诗选》。
四方井至黔西州道次
危途既消夷,平壤拓十里;溪声流四面,山亦伏不起;
良田富林麓,百鸟展然喜;固知巢危害,心亦匪得己。
自黔西州至新铺道中
春阳何重重,花外路如墨;抬头见鸣鸠,咒雨一双黑;
坡坨过新铺,稍觉径夷直;高原三日雨,千倾抽宿麦;
溪水最雄奇,大气自阖辟;森林松柏干,云外挺怪特;
生苗烧种类,作物崖畔篱;年来厌追呼,塞经横巨石;
居然判畦畛,游骑停不得;遥望一亩花,沿坡弄春麦。
看墙外桃花
池台斜占水波车,无数繁花压砌红,醉里似闻莺燕语,桃花颜色称春风。
陈匡世,康熙、雍正时江苏昆山人,字甸安,一字二濠。当时著名的学者、诗人。雍正末年写有《水西杂咏六首》,对水西之地从济火封罗甸王,到奢香开凿九驿,马烨激反,王阳明与安贵荣论时事书,水西宝马被赐名飞越峰,以及改土归流等等史事都作了较为全面的歌咏,其第二首赞赏奢香“居然巾帼丈夫雄”认识到奢香的卓越贡献;但第三首却叹息马烨之死乃“枉杀边臣亦可怜”,表现出了书生见识的局限性。有水西怀古诗入选《黔西历代诗选》。
其一:奢香
君门万里献奇功,蜀道崎岖九驿通;不道蛮荒一苗女,居然巾帼丈夫雄。
其二:水西马
电蹑云飞去不还,雾烟空锁弄龙山。一从飞越登天厩,寂寞人间十二闲。
其三:马煜
率衅无端试蒲鞭,十行王诏内中宣。君王自有筹蛮汁,枉条边臣却可怜。
其四:诸葛亮 济济火
层岚叠箐古罗施,羽扇风流此出师。曾佐七擒封汉爵,至今俎豆武侯祠。
其五:王三善
虎狼娇悍掠西疆,奋率三军出贵阳;千古伤心谁与似,忠同章烂死青塘。
其六:王阳明
讲席漠献出诸军,文昌一介比双鱼。应知椎髻尊儒学,留得琅琊三道书。
李銮轩,山西解乐汾河东岸的五家庄村人,乾隆戊辰进士,历官知县、知州、知府、道台等职,官至云南巡抚。著有《黔西杂咏》一诗。他的家乡,村民淳朴,文化历史悠久,成就了遐迩闻名的清朝一代帝师李銮轩。有诗入选《黔西历代诗选》。
诗曰:
一发南荒路,黔中古夜郎;地联川粤背,势扼楚滇吭;
济火君罗甸,仙姬务竹王;盛朝征轶事,诏许贳奢香;
黑白罗施部,青红仡佬装;帘钩环作珥,椎髻布为囊;
跳月芦笙咽,弯弓药弩张;朋来同咂酒,酒味亦醇良。
程恩泽(1785~1837)清代学者、官员。字云芬,号春海,安徽歙县人。师从凌廷堪,于金石书画、医算,无不涉及。嘉庆十六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贵州学政、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官至户部侍郎。熟通六艺,善考据,工诗,是近代宋诗运动之提倡者,与阮元并为嘉庆、道光间儒林之首。著有《国策地名考》、《程侍郎遗集》。有《水西怀古》诗入选《黔西历代诗选》。
奢香辱,遭裸挞,银刀健儿怒直发;欲擒马督碎其骨,赎珠闻,驰止之;
彼激我判将我夷,遂彼诈诗开边陲;不如走诉金阙下,帝知我忠定我赦;
我以边功破彼诈。卷裙走马七千里,珠拜帝庭帝心喜;
飞书诏香香乃来,啼装印面东风哀;倚栏官人发长叹,昔曾嫔贡令首粲;
谁教鸥脱两玉人;金钏欹倾鬃云乱;马督伏珠宣慰归,宫袍珠珥相追飞;
九驿驿民随指挥,赤水鸟撒连长围;古来英雄贵见机,成大功者忍诟讥。
君不见,锦伞高,锦车远;落落干然不通款。
同时乃生奢与刘,银钗叩鼓黔山伏;价谐西园犹可说,割裂城社称时求。
刘永安,满州人,嘉庆元年任黔西州知州,嘉庆八(1803)年,刘永安等纂修《黔西州志》刻印问世。有诗二道入选《黔西历代诗选》。
观农台
性癖常将太白师,挥毫人物尽成诗;兵回故土氛初息,民乐丰年粟米移;
海不扬波风应律,田无破块雨知时;吾今将志升平事,留与狮岩万古知。
吴嵩梁(1766-1834),字子山,号兰雪,晚号澈翁,别号莲花博士、石溪老渔。江西东乡新田(今属红光垦殖场)人。清代文学家、书画家。清代江西最杰出的诗人。有“诗佛”之誉。生于乾隆三十一年。吴居澳之子。少孤贫,有异才,以鬻文养母。15岁以文名于乡,为金溪杨頀所识,结为忘年交。乾隆四十九年(1784),高宗南巡时,吴嵩梁应召赴金陵应试,时年不到20岁,诗稿已有数百首。嘉庆五年(1800)举人,授国子监博士,旋改内阁中书。道光十年(1830)擢贵州黔西知州,时年已65岁,上任次年在黔西东山开元寺修建阳明书院,有惠政。因事得罪上司,转为长寨厅(今长顺县)同知。后曾两任乡试同考官。卒于道光十四年,年六十九岁。道光十年任黔西州知州,曾捐资再建印山诗社,著有《香苏山馆诗钞》遗世。有诗多道入选《黔西历代诗选》。
州廨后即狮山,旧有草亭,可以观稼
官阁如村舍,开门即后山;缓行红树下,深坐翠微间;
谷暖群莺书,田平一鹭闲;遥观荷锄者,日暮踏歌还。
刺黎花
嫩朵繁枝剧可怜,乱山课处马蹄前;水西已悔寻春晚,孤负青旗卖酒天。
救军粮
方谚曾传解救饥,秋深寻子爱离离;山间富贵人间少,红缀珊瑚十万枝。
野棉花
岭海木棉红十太,黔南小草变风华;人间衣被知多少,争及吴娘手拆花。
龙瓜花
风枝落叶十分秋,花瓣离披晓未收;照水一丛真绝艳,镜中龙女看梳头。
天生桥
丹岩翠碧倚岧峣,天与长虹卧作桥;岚气浓蒸干嶂雨,潭声怒卷九江潮;
神鱼破浪腾初出,仙蝶穿花影忽摇;题柱机如今白发,壮怀万里恐潜消。
黄宅中(1796—1863年)字惺斋,山西省河曲旧县城人。27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明年,授福州海防同知,署邵武府知府。任内廉勤,有令名。道光十五年以母丧归,三年后父又丧。道光二十年起,用为湖南永顺府古丈坪同知,后权守常州、德州、衡州及永顺府、宝庆府。道光二十四年,升贵州大定府知府。1851(咸丰辛亥年),护理贵四道。时年57岁,左腿痛于风湿,陈请病归未准。1852年(壬子)秋九月,奉旨授浙江杭嘉湖道。11月,卸事自黔起程。1853年(癸丑)夏四月,行次陕西长安县,疾益剧,奏请开缺,回籍调理。获准归里后,杜门谢客,专事著述,自号“农庄病叟”。其历史功绩史书多有记载。著有《宝庆府志》。曾任黔西知州,大定知府,有政声,设祠於东山,配享阳明祠。有诗入选《黔西历代诗选》。
谕土目
土司改流官,土目仍世业;同易太平民,治以官府法;
自享祖赋馀,何忧土田呷;不知恤其佣,贫者日匮乏;
鞭棰加牛马,诛求到鸡鸭;书券潜称贷,移户换牌甲;
侯主候疆以,恩德须周洽;为歌载芟诗,侑尔简酒呷。
石达开,太平天国军冀王,1862年率军经过黔西,当地百姓以欢迎“最尊贵的客人”的仪式欢迎石达开大军——将用黄豆、毛稗、高粱、小米、包谷和谷子酿贮,埋藏于地下多年的陈年美酒取出,盛在坛子里,放在花场正中央。用通心的吸管插入坛内。石达开和太平军将士,与苗民们一同,载歌载舞,披着月色,照着营火,手扶吸管,低头畅饮。席间,石达开即兴赋诗一首。首句“千颗明珠一瓮收”,是指美酒系以多种粮食酿成。次句“君王到此也低头”,是因为无论身份如何高贵之人,若不低头便无法将酒吸出。后两句则是说五根手指握住吸管,将酒一饮而尽。一代名将的冲天豪气可见一斑!
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喝尽黄河水倒流。
据传:清咸丰年间石达开领兵至黔,到水西时已是一片焦土,城池早被州官迫令焚毁,州人不知者反责“长毛”。石作诗澄清此事云:
夜郎平平破雄关,烽烟继继溪水寒;路越水西劫后地,十室九空点赤峦;
清妖大火反无罪,讨贼义师受尽谗;询孺切语问老叟,诉斥燃天怨州宫。
后州宫不准流传,但在民间却暗暗流传下来。又据传说,石达开怒斩州官罗某,系惩他放火烧城之罪,百姓称快。
编者小结:不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一是借鉴和吸收别的民族、国家文化的精华。水西的历史文化,自明代起才有了较为显著的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以外来的官员和文化人物如王明阳、吴嵩梁式的人物为主要传媒。他们了解到贵州贫穷落后的原因主要是文化的落后贫乏,于是,从政策、决策上大力提倡办学、讲学,并身体力行作出表率,从建设各州府的地方封建文化而推动全省文化事业的发展。
水西离贵阳省城也较近,在王阳明被贬谪龙场及在贵阳讲学期间,深受王阳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他不畏早春的寒冷,渡过六广河亲临黔西灵博山游览并写下名篇《象祠记》后,他的民族和谐思想和“性善论”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在水西各族人民之间播下了民族文化的种子,对加强民族团结,发展地方文化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清道光年间,州官吴嵩梁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的学术思想,从州城倡导办书院、讲学开始逐步拓展到乡村,为黔西培养了如史荻洲、张琚式的杰出人才。在王、吴的影响下,水西自明、清以来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在省内外颇有影响的政界人物、诗人和学者,如官至兵部尚书的李世杰等。有的作品还通过各种媒介的传播被介绍到了国外。
整理:水西居士侯尚培
乙未年冬月再加补充
相关知识
黔西蜡染 – 帛巴瑞蜡染博物馆
《国学小名士》第二季8月8日开播 孔子第79代嫡长孙任出题官
古人眼中的“花花世界”
花博会|城市管理者眼中的花博会:展现中华园林之美 让自然融入城市
贵州十大赏油菜花好去处
尼康&三星存储 “我眼中的世界”摄影赛大奖产生
铜川耀州瓷历史悠久,但你知道“耀瓷四绝”吗?
海关归类眼中的花花世...
我眼中的湿地公园
春分时节最佳赏花季到来 你眼中的春是什么花?
网址: 名士眼中的黔西州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79642.html
上一篇: 周六祝福语260句 |
下一篇: 周末祝福短信440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