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杭间: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并重,手艺的思想就是匠心

杭间: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并重,手艺的思想就是匠心


《天工开物》和《闲情偶寄》看似是两本毫无关联的书,但在杭间老师的眼中,它们是匠人精神的绝佳写照——《天工开物》希望匠人们能够重新回到历史的荣光,复兴手艺的盛事;《闲情偶寄》是希望匠人的创造,最终能够回到人的使用的初心和享受的初心。  

杭间老师在首届中国匠人大会上发言

在国家大力保护的推广“匠人精神”的这些年,身在高等学府的杭间老师一直紧密观察着社会动态,匠人究竟指的是什么?匠心又从何谈起?由传统工艺而来的设计感又如何走入生活?这些都是这位院长平时常思考的问题。

很多人在讨论手艺的商业价值,鲜有人反思技艺的文化价值,传承的体系需要从多维度思考,不能只有“传”,还需要在纵观历史、比对当下的基础上去“承”,缺一不可。

参加首届中国匠人大会的杭老师前一天还在马德里,下飞机的第一件事是去南山路门口的西湖村边找粥喝,“大家都知道广州的粥、北京的粥和山东的粥是不一样的,熬粥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中一个典型的手艺,只有熬粥的方式和加的东西才能满足中国人的胃”。在杭老师看来,简单的一碗粥即是千百年来承载着东方工艺之美的典范,而煮粥人就是手艺人,文化的延续和生活的需求在一粥一饭间显现,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也是在一日一夜间最现匠心的地方。

从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型,情怀与价值都不可或缺

网易艺术:提起手工艺,大家常会想起比较传统的技艺,或是一些实用器具。但除了实用之外,这些手工艺还带有一定审美性,有点像今天人们常说的“设计”,您怎么看“工艺”和“设计”之间的关系的?

杭间:从我所做研究的结论来看,工艺和设计是不分的,实际上是一回事。“工艺”和“设计”两个中文,都是中国词,“工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设计”其实也用的很广。在三国时候,讲话权谋叫做“设计”,比如说司马懿经常被诸葛亮设计,这两个词在汉语当中很早就有了。“设计”对应的英语“design”是后来在”五四运动“的时候引进的。

从内容上来看,这两个词也是一回事,都是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手制作工具或是使用物品的过程。这就是“设计”,简单说就是“造物”,造物既是工艺,又是设计,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人通过自己的智慧来创造物品,或者是空间。不同的是一个是在传统社会,一个是在现代社会里。

传统社会的技术形态是手工劳动,现代社会的技术形态是机器、大工业,在今天更多的是互联网,实际上是同样本质的东西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的体现。手工劳动对应的社会形态是农耕社会,那么手工劳动对应的工艺就是手工制作的、不借助机械技术,且都是单件生产, 单件生产的东西是每一样都不重复的。现代形态的设计,因为有了机械的参与必须要进入流水线,流水线的话必须前期在图纸上进行设计,否则就像传统社会的工艺一样可以一边想一边干,想好了再干,想不好了可以改改再歇一会儿。大机器生产是不可能这样的,你必须要预先在纸面上做好规划,才能进入到流水线。流水线因为利用了机械,必须讲究标准化,因而产生了统一的样子,有了基本的、统一的使用规范,比如螺丝钉、螺丝帽,这些在传统社会里是很少见的。

今天我们看传统工艺,从技术上来讲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在生活样式上或许并不是所有东西都适用。古人他们在制作的时候心、脑、手并用,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会更直接。流水线上的设计,一个人做一样工序,或者做一个专业,很少有全能的,而传统工艺当中是存在“全能”的。这些传统性的东西,还是有很多原理性价值的,可以为今天和未来的设计提供借鉴。另外,传统工艺在如今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网易艺术:如何把手工艺的审美性、实用性和商业性结合起来?

杭间:时尚这个媒介能够串起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很多传统工艺为大家所喜欢和使用,并不是因为它的使用价值,而是它的欣赏价值。比如我们买了毛笔不一定是用来写字的,买玉器是为了做配饰,或是当做某种符号,这些都是由时尚这个因素决定的。当然还有些具有生活价值的东西,比如传统家具,比如传统的制造工艺,像丝绸、缂丝、织锦、蓝印花布这些,它们跟人的基本生活有关。中国人始终带有对传统的情怀,在一个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希望可以找到一些传统化的元素和符号,以此作为一种自我关怀,这些兼具实用和审美的东西就会凸显出它自有的价值。但这些工艺的再生产并不意味着是对传统的原样复制,还是要慢慢让它们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网易艺术:匠人精神和手工艺在当下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杭间:随着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支持计划和弘扬工匠精神政策的出台,手艺人得到的支持是比较大的。可以从两个角度看待机遇和挑战,一个是文化的角度,我们需要判断这些传统手艺的文化价值是否值得支持,它是否代表了那个时代文化的最好方面;第二个角度是商业的角度,若是只有纯粹商业角度的支持,而没有文化角度的考量,我们就会丢掉很多文化价值很高、但没有商业价值的东西。

比如剪纸、皮影,或者山东地区花馒头的制作,这些非常典型的、与民间生活相关的东西年轻人可能就不会去买,但它们代表了一个社会、一个地区的人的生活形态,人的喜怒哀乐、审美追求当然是有价值的。所以要从文化上理性地去支持和保护,从商业上通过时尚的角度融入当代年轻人的生活。

这两个角度对今天的手艺人来说是重要的机遇,是他们可以把握的。但是,在商业大潮里的人是很容易迷失的。我一直认为今天中国的传统手艺还远远没有达到中国古代工艺美学的最高境界,今天的东西太讲究热闹,太讲究繁芜、富丽、富贵这些表面的东西,对审美里那种内敛、典雅、大气以及人文内涵的追求还大大不够。由此也可以预见,目前中国各界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手工艺的发展进行支持,随着时间的增长一定会慢慢产生出一些好的、优秀的、真正的大匠。

研究与实践并重,匠心是手艺的思想

网易艺术:在您的教学实践中,会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手艺和工艺制作吗?

杭间:中国美术学院的院系中有专门的手工艺术学,最近我们正在进行一个重大课题的研究,这个课题是国家委托给我们的,由国家社科基金扶持,叫做“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听题目就可以知道,高校一直通过研究和中外的交流沟通,通过对手艺、传统技艺和美学的升华,从事着让手艺从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型的工作。

网易艺术:有了研究的基础,转型有什么具体的方向和措施?

杭间:中国美术学院的玻璃、陶瓷、金工和漆器专业都是做的比较好的。漆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工艺门类,我们能把它转化成一个当代的语言,老艺人们看了也觉得很好,国外的艺术家看了也能够交流、沟通,像这样的转型我们是提倡的。当然这只是一部分,有些传统的手工艺也需要保留,但不是说宋代的工艺已经做成那样了,我们今天还要原封不动地保留,要向前走的。

网易艺术:您是如何理解“匠心”的?

杭间:十几年前我写过一本书叫《手艺的思想》,手艺的思想就是匠心。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例来讲,做瓶子是一个工匠的技术,但在制作的过程中,我还考虑到怎样才能让它的使用更便捷,让人们更容易喝到水,瓶口又不容易脏,那就需要进行设计和实验。瓶口螺丝圈的数量究竟是几圈,不能太多,使用起来不方便,又不能太少,粉尘容易进入,如果闭着眼就能把瓶盖拧上,说明它在功能上是好的。另外瓶口的宽度和嘴的宽度也要适配。

再举例一个例子,超市里买的瓶装水,有的瓶子中间是有“腰”的,看似简单的改变,却方便了老人和小孩,他们拿有“腰”的瓶子更牢,不容易掉。种种这些为人考虑的细节,就是匠心。

匠心体现在中国工匠精神中,有很多种表现。就材料来说,首先是爱惜材料,其次是因材料本身的特性去思考,而不是野蛮地去干涉材料。在敬重材料的前提下,在用各种技术制作它的同时,考虑到材料的环保、自然生长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都是匠心的体现。这一点在中国传统中是非常丰富的。

相关知识

《匠人与匠心》非遗西溪小花篮 编织奶奶的旧时光
荷花的象征意义与美学价值(探寻荷花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世界)
浅析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南京非遗文化项目绒花为例
生活雅趣|花与文化主题
百合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百合之美在花间绽放,寓意深远)
赞美花艺师手艺的句子130句
让花艺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模式
花卉种植的商业价值与盈利模式探讨
兰花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浅析
景观营造与文化传承:新洲花朝节的现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网址: 杭间: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并重,手艺的思想就是匠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8232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小学STEM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下一篇: 2016年广州花卉专业技术人员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