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之善,往往是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发展的投射,到了宋朝,结束了五代割据,经济文化更加进步,中国插花进入了普及时期。
《盥手观花图》
宋时经济繁荣,举国上下插花之风盛行,每到春天都要举行盛大花会和插花比赛,成为民间社交的礼仪,热闹非凡。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有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梦梁录》则这样记录当时的市井: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
宋徽宗(1082-1135)对花抚琴图(现存故宫博物院)
《药山李翱问答图》
宋代插花不仅讲求插得好,插得妙,还讲究花命的维持。发明了许多既简便实用又科学的花材保鲜技术方法和配方,有些至今仍具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宋代插花的花器,如花瓶、画盆已经是专门的造型,和日用器皿区别开来,各大窑口几乎都生产专用于插花的花器。当时的插花既有自由、惬意的竹筒插花,也有发古幽思的商周鼎彝做花器的插花。
汝窑 花觚
觚作花器,乃宋代以后事,并逐渐成为文房不可或缺的一品。此文不妨透过文字和图卷,追溯一下明清士大夫文房中的花觚摆设。
花觚的流行大约在明中期以后。在此之前,我们并不那么容易在记载和图画中找到花觚的身影。比如一副宋人无款人物图,里头绘画了一位士大夫,手执一卷,身着晋装,身旁陈放着各种精雅之器,唯独不见花觚的身影。
宋人无款人物图册
另一幅宋人戏猫图,我们却能从桌案正中看到一只海棠形大花觚,然而这并不能说明宋代的情况,因为该画卷恰恰被视为晚明的作品。
宋人戏猫图
明代中期以来,人物画像中为了突出主人翁敦古好雅的意象,时常以花觚作为背景安排在画卷当中。
如下面所示佚名男像轴,皓发老者身后的漆案摆放了两件青铜器,一为三足小鼎,被用作香炉,一则为花觚,用作花器,二者土花斑驳,以说明其为出土之物。
明 佚名 男像轴
另一幅万历年间沈俊绘钱应晋像轴,身旁的漆案同样放置了一只青铜花觚,并插放山茶、梅花。
明万历 沈俊 钱应晋像轴
清康熙 禹之鼎 纳兰容若像轴
明万历 士中 李流芳像轴
瓷觚自宋代起开始生产,历代皆有佳作,充作文房,与铜觚不相伯仲。
宋 汝窑 出戟觚
瓷觚最古以汝窑为贵。清人高士奇有诗咏之:
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州磁较似,官局造无私。粉翠胎全洁,华腴光暗滋,指弹声戞玉,须挿好花枝。
宋汝窑的瓷器到了清代已为十分珍贵的收藏,《红楼梦》中的贾府某房中摆设一只:“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是小说为了突出府的富贵奢华。而一般仕宦,能得到宣德瓷已算是殷实之家了。
《瓶花三说》提到“饶窑、宣德年烧制花觚……亦可文房充玩”。清宫旧藏《燕寝怡情》画册中就可以看见一只连座的青花蕉叶纹花觚。
燕寝怡情画册局部
这只花觚体型略肥,里头插满时卉,颇为文房增色。说到花觚供花,看似可以随意而为,实际则需要一些小技巧,谷应泰在《博物要览》中分享到:“觚尊口僘,插花散漫不佳,須打錫套管入内,收口作一小孔,以管束花,不令斜倒。”此法并非谷氏独创,在乾隆行乐图中的铜觚,亦内有乾坤,有白色圈状物收口供养兰花。
清 乾隆行乐图局部
清代金石之学大盛,文人案头,更少不了收藏若干金石钟鼎,以下道光年间吴俊的《兰坡友古图像卷》就是一例,案上青铜觚罍、书册笔砚,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和雅好。
清道光 吴俊 兰坡友古图像卷
而各式的铜觚、瓷觚总能在不同的画卷中占据显眼的位置,在有意无意之间构成那个风雅时代的生活景观。
清 陈枚 月曼清游图册
清 丁观鹏 照盆婴嬉图轴
如今吾侪欲学古人布置文房,笔墨纸砚之外,花器固不可少,各式瓶中,花觚堪充首选。若商周重器,千金难致,则不妨明清仿古之作,退而再次,近代倭国铜器佳者亦可;古瓷则青花、单色釉各有所长,重在线条必须优雅,宽口瘦腰,符合美人觚的形制,否则肥矮如渣斗,则漱具也。
近代日本出戟觚
钧窑 出戟尊花觚
注:本文由太史瓷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网络 ,版权归属原作者,谢绝商用。
相关知识
花觚
长物雅集——花觚
历史首创!杭州亚运会花器中的宋韵风雅
青花出戟花觚
藏友家里收藏了一件清代的花觚,有人知道的历史吗
杭州亚运会|历史首创!杭州亚运会花器中的宋韵风雅
杭州亚运会首创颁奖花束搭配花器,以花觚之形意彰显宋韵极简美学
2020年粉青釉花觚鉴定与拍卖
颁奖物资里为什么有花觚,为什么有桂花?他们告诉你
颁奖物资里为什么有花觚,为什么有桂花?他们告诉你——中国青年网
网址: 那些历史中的花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83955.html
上一篇: 花姓的起源与家谱 |
下一篇: 文博日历丨一盏繁花,这是最适合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