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城市微气候Word版

城市微气候Word版

1、2.2 城市微气候 城市微气候从城市到城市,甚至在同一城市中不同地区之间都存在差异。例如,一些地区的自然通风效果好,感觉比其他地区凉爽。这种差异可以被看作是城市形式,气候和人员活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城市热岛效应就是城市形式可以影响城市微气候的最好说明。 微气候对城市形式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日照,这对自然采光和太阳设计都产生影响(被动的和主动的太阳能系统,例如PV和集热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在城市中(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居住的地方)发展环保的可持续能源政策,就需要对可持续的城市设计进行指导,这正是本书的目的。 正如前面所讨论到的,用充分的理由证明卫星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增加城市密度,又可以提高环境质量。但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已经意识到城市环境对他们的健康和福利的影响,倒是普遍不满,甚至是由呼吸系统问题带来的不健康。目前,对密集地区的环境控制仍称不上成功,只有当知道怎么去控制城市中的污染时,才能重新恢复城市的吸引力或城市生活。在技术方面,如减少汽车污染物的排放,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但学会如何提高城市通风、通过微气候的控制和城市规划增加城市日照对我们的将来至关重要。

2、城市形式和微气候的互相作用形式备受关注,这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环境条件(温度、日照、风、噪声)会对室外和室内环境造成影响;-城市通风可以清除污染物;-对建筑能耗存在影响。 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而言,城市微气候是复杂的和动态的。诸如Chandler(1965年)、Miess(1979)Landsberg(1981年)、Oke(1987年)等许多研究人员进行了很多重要的研究工作,这些都表明:城市的发展影响着城市微气候。2.2.1 城市热岛效应 目前,人们已经普遍认同这样一个事实:城市地区普遍比周围的农村地区要暖和一些。当然也存在一些疑问:这种对比是否有充分的证据,因为城市中的特定地区不是随机的,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对应的微气候会对气温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研究显示,持续的城市化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微气候,尽管其同时也受当地气候的影响。改变城市微气候的主要城市特征是:硬质、非透水性路面;大面积的导热、蓄热性强的材料;增加了城市表面的粗糙度;热源集中;城市大气污染。非透水性路面封闭了路面,使得雨水迅速流失,从而减少了路面的蒸发,也减少了蒸发带走的热量。城市中大部分地区热熔的增大,为接收和

3、储存来自太阳的热量和城市其他热量(例如来自供热系统、空调系统、工业和汽车的热量)提供了条件。而这些热源同时又对大气造成污染,例如烟雾、化学物质、尘埃,以及诸如这样的温室气体排放等,大气污染物会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同时还会吸收长波辐射增加温室效应,提高城市温度。除此之外,城市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不但减弱了风速,也减弱了热和和污染物的扩散。城市热岛效应充分说明了城市形式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下面列举一些与温度相关的典型数据来说明城市与周围农村地区相比较而具有的特征(Landsberg,1981年): 与农村相比较,城市化对热环境的影响 表2.1年平均温度高0.53.0冬季最低平均温度高12夏季最高温度高13采暖度日数减少10%空调度日数增加10%15% 上面的数值都是平均值,因此热岛效应对温度的影响还是相对较小的。然而,对于采暖度日数和空调度日数表征的建筑年能耗的影响却有显著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燃气采暖所产生的大约是电制冷所产生的1/3,因此对于环境的影响,空调度日数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应考虑应该避免使用空调或者降低使用程度,从而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除了与热相关的问题外,城市中的问题

4、还包括大气和噪声污染,这些也被认为是使用空调的部分理由。 在大城市中无云、微风的傍晚,热岛效应可能达到的最高的极端值。在这个时间段内,大气温度迅速下降而城市环境仍然保持不变,此时最大的温差可以达到12,然后,随着风速的增加和云层的加厚,热岛效应随之减弱。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就变得越来越明显。Oke(1987年)给出了一个表示人口规模(P)、风速(u)和热岛效应(T)的关系式: (1) 图2.4表示的是一系列不同规模城市的风速和热岛效应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大城市中的风速相对越低,越容易受到热岛效应的影响。图2.4 热岛效应与风速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关系(Oke,1987年),见第25页英文部分。热岛效应尽管是用一个温差来描述,但却反映了它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特征。在空间上,城市中心的热岛效应最显著,并向城市边缘的径向降低。一些重要的绿化区域,例如公园和绿树成荫的街道都会增加征发冷却的能力,同时为城市下垫面提供遮阳,从而降低温度。研究已经表明,在欧洲南部,绿化率增加10%所带来的降温效果可以使空调负荷降低8%11%(Barbera et al,1991年)。综上所述,为了降低热岛效应的影响,城

5、市发展应该遵循如下原则:-限制城市的总体规模(这里是依据人口来定义城市规模,但热岛效应与城市化的范围有关);-减少私人小汽车、机械系统和其他一些会增加污染、恶化热岛效应的人为因素;-引入绿化和多空渗水地面来强化蒸发冷却,同时使用更多的浅色表面来增加城市发射率,以提高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加城市表面空间的“透气性”,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热岛效应和带走城市污染物。2.2.2 街谷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论述了城市特征值(例如城市规模)与热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热岛效应)。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讨论城市形态学:建筑形式的几何特征和城市空间特征。对于城市形态的定义,一个基本参数是街道平局高宽比。Oke(1987年)就利用这个参数表明了城市形态与城市热岛效应的关系:街谷越深,热岛效应越明显。通常,对城市热岛效应的测量和预测的木的就是要研究温差峰值,以此说明形成这种温差的物理因素和他的影响程度。Oke在讨论热岛和城市几何特征之间的联系时,提到了“最大温岛强度”(Oke,1987年:293),其表达式为: Oke的计算说明了街谷越狭窄,或者高宽此(H/W)越大,最大热岛强度 就越大。他总结说:“城市几何特征

6、是控制城市热岛的一个根本因素(Oke,1987年:293)”,“如果城市本身就处于炎热的气候中,由于热岛效应提高了温度,人们会觉得更加不舒服”。从这一结论看来,对于炎热地区,由于狭窄的街道会增加已经较高的气温,所以他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然而,在传统干热地区的城市通常比较紧凑,那里的街谷和四合院结构都比较深。产生这个矛盾的原因是对最大热岛强度的简单化应用。事实上,动态的日变化和空间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通常,热岛强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日落之后,大约21点左右,然而,在15点左右是最热的时刻,可能会存在一个“负热岛效应”。在这个临界点时刻,尽管城市边界层的热天中提供了较凉爽的时段。热岛强度最大时的重要性(从实践上),即由于负热岛效应,在一天中气象空气温度最高时(15点左右),城市温度会比气象温度低,尽管在热岛强度最大时21点的气象温度和城市温度查增大。如果我们再次考虑干热气候的情况。对热岛强度的简单评价,肯能会导致这样的理解:要最大程度的减少热影响,就必须提供宽广的街道和空间。然而,对于热舒适性,这样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对于舒适性而言,强烈阳光照射对人体所带来的不适要远大于平均空气温度的增加

7、所带来的不适。从数字上来说,气温升高1所带来的舒适性的变化可以用减少大约70 的水平辐射来抵消。由于1000 的太阳直射辐射很是正常的,相当于14的温升,大大高于通常的热岛热强度(出现在夜间,没有太阳辐射)。由此可见,遮阳比城市热岛的影响更重要,同时也表明遮阳是由建筑形式和太阳位置共同决定的。在寒冷地区,紧凑的建筑形式带来的热岛效应会缺乏太阳辐射所抵消,这说明城市空间变化的多样性对城市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2.3 污染尽管环境污染文帝并不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它对城市人群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前面所讨论到的,城市中的空气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是否能够采用自然通风,因此仍需要作简要的论述。城市大污染是人类活动集中的结果,例如拥挤的交通、建筑中的能源供应(历史上住宅中用煤采暖就是特别的问题)、建筑工程污染(灰尘)等。在英国,导致与污染有关立法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1952年季节转变时,在伦敦出现4000人的死亡事件。这一事件表明了不断增加的污染程度,特别是和烟尘污染,与健康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从同期英国人口增加10%,能耗增加17%的比例相比,这一成绩尤为显著。而一些特定污染物的稀释

8、可以通过本地绿化来实现,绿化可以清楚75%的大颗粒粉尘,当然这取决于树木覆盖密度和绿化带的宽度。城市微气候,特别是关于风对污染物的稀释速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2.2.4 噪声与大气污染相比,噪声不是本书中心议题,但是它却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噪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可以影响到城市环境中建筑的环境特征。在吵闹的环境下,使用利用自然通风来降低建筑温度变得更加困难,由于通风口开口需要考虑噪声隔绝。对于城市环境以及公共场所的舒适性,声环境也是一个关键的参数。一方面,一定的城市噪声是人们所习惯的(人不会习惯一个完全安静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它能提供一个噪声背景或者在公众场所为人们的隐私提供帮助。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被认为是噪声,最典型的就是自然界的声音,例如水流、小鸟、风水动树林等声音都被认为是非常怡人的。而汽车和机器发出的声音一般是不受欢迎的。因此,声音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不只是强度),同时也要注意,如果长期接触某一阀值的声音,也可能会损害听力。因此,在城市中减少噪声水平也是城市环境追求的目标。通过城市空间的设计和规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个目标。很显然,将噪声源和人体隔断会显著降低噪声水平。这就意味着对重型交通工具(大巴、火车、卡车)的道路规划不应该与人行通道想交叠。如果用狭窄的截稿来分离,并且街道具有一定的散射表面的话,声音从声源传到接收者时将被进一步削弱。最后一点是创造安静的绿色空间的重要性。这种绿色空间可以是单体建筑(如私人的庭院灯),也可以是城市空间(如公共广场),这意味着可以利用这样的绿色空间对周围空间进行自然通风,从而通过限制机械通风和空调的使用来减少总能耗。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城市微气候Word版》由会员日度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微气候Word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相关知识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
城市微气候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概述
城市下垫面对微气候影响研究
城市微气候改善措施
城市微气候环境改善
城市微气候改善策略
城市微气候改善方法
城市微气候环境效应特征
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的关联性研究
垂直绿化对城市微气候

网址: 城市微气候Word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8705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城市宜居环境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
下一篇: 城市湿地局地小气候调节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