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 ID:BJshuibao
政务 | 专题 | 交流 | 分享
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源、优美的环境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需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尊重和爱护自然,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为主旨,坚持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 互 促 进、 共 处 共 融, 把 小 流 域 治理与水生态环境、景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以提供清洁淡水、改善生态环境为重要目标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既是当前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的新要求,也是水土保持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思路
01
治理目标
某小流域治理围绕桐柏山大别山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基础功能的维护和提高,防治目标包括 :水土流失治理程度 90% 以 上, 保 土 效 率 80% 以 上 ;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林分质量,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 5% 以上,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到 80% 以上,使水土流失得到进一步控制 ;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基本农田,调整土地种植结构,逐步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开发土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改善河道及沟渠水环境,农村集中居民点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02
总体布局
(1)总体布局的原则以流域南侧支沟为景观主导线,以打造休闲观光小流域和提升水源涵养及土壤保持生态功能为导向,在设计中,坚持四个原则 :一是生态修复与人工促进相结合 ;二是土壤保育与提高土地产出相结合 ;三是经济林建设、沟道治理与景观休闲相结合 ;四是径流拦蓄与面源污染防治相结合。
(2)总体布局以流域南侧为重点,以景观休闲为导向,以梯田工程为依托,以径流调控为核心,通过山顶及上游水源涵养生态防护、生态观光园和经果林、沟道治理与生态护岸美化净化、面源污染植物降解、人居环境改造等工程建设,构建由坡面水系、山塘、堰坝、小型湿地、沟道等构成的水源涵养、休闲游憩、生态经济和清水廊道为一体的小流域总体布局。
03
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1)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
某小流域内的梯田多年废弃不用,地埂坍塌,排水不畅,按照统一规划、成片开发的原则,拟进行整修。为满足经济林发展和休闲景观需要,整修内容包括田坎整修、田面翻松,配套排水体系和行人休闲步道。 结合长岭乡桐元生态茶园规划,以桐元村为重点,对撂荒地进行造林整地后,种植茶叶,打造生态观光园 ;其他造林整地区域,茶叶、核桃间种,发展经果林。通过整地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善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因农地土壤流失而造成的面源污染。同时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农药,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易分解的化学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大力推广和使用生物防治技术,鼓励施用农家肥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的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生态观光园田坎采用“半石坎”结构,即下部筑石坎,上部筑土坎,土坎顶部边沿栽植连翘进行地埂防护。其他经济林田坎采用土坎,地埂栽植连翘进行防护。基本实现地埂的生物化,增加工程的保水保土效果和经济收入,并营造良好景观。
(2)坡面径流调控工程流
域内梯地反坡设计,内侧水平设置横向排水沟,通过纵向排水沟将坡面径流排至下游主沟道内 ;横向排水沟与纵向排水沟连接处设沉沙池,起到消能沉沙引水的作用 ;每个连片区中间设置一条混凝土纵向嵌入式步道,兼做排水沟,台阶式,向中间凹,以方便排水。通过实施坡面截排水设施,拦截坡面径流,排除多余来水,防治冲刷,减少泥沙下泄,保护坡脚农田,巩固梯田整修成果。
(3)水源涵养林蓄水保土能力提升工程
对小流域上游疏林地、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通过设置宣传警示牌、安排管护人员定期巡查等方式,实施封禁,加大林草植被覆盖度。封禁区无森林火灾、乱砍滥伐、乱取土采石等严重破坏林草事件的发生,减少人为活动和人为干扰,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进行修复,发挥植被特别是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提高水源林的涵养能力,实现自然保水。
(4)沟道泥沙拦蓄工程
某沟道多年来泥沙淤积严重,为调节沟道内水沙,稳定沟岸崩塌,以免除对下游的危害,设计建设拦沙坝,通过拦沙蓄水,维护河道良好生态。
(5)清水廊道工程
河滨带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富营养化物质净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流域径流所携带的营养物质有一个不断消减和增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河滨带不仅是营养物质必经之地,也是系统物质运动十分强烈的地段,并在营养物质的增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河滨带建设以营造水源保护林、种植灌草和水生植物为主,构筑林草生物缓冲带,维系河道周边生态系统,既对河岸边坡起着稳固护岸、拦泥阻沙的过滤作用,又能净化改善水质。对流域内某干流进行河道设计时,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宜弯则弯,保留河道原有自然状态。岸坡分上部、中部、下部三级进行设计,每级宽 1m,实施绿色生态清水廊道、生态景观绿化。上部设计采用草皮结合花灌木生态护岸形式,以保证河流和大地之间的水循环 ;中部采用草皮护坡或植草砖防护 ;下部采用鹅卵石铺垫。
(6)面源污染植物降解和亲水休闲游憩工程
为减轻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对下游河道水体的影响,设计建设 6 座小型湿地,解决小型分散点源污染问题。其中,结合桐元茶叶生态园规划设计,在河道上游布设一处小型湿地 ;提供游客开展水边散步等活动的亲水空间,在河道两侧适当位置引出分支,布设四处“顺藤结瓜”式小型湿地 ;流域内的生活污水采取集中处理,桐元村内现有一水塘,清淤整修后作为生活污水生物降解池。湿地周边地区的生态建设主要考虑形成多层生物拦截带,按高程和不同植物的适生环境设置水生草滤带、挺水植物区、浮水植物区和沉水植物区,选择耐水树种和草本植物进行适当补植,促进植被更新。水流在流经各分区过程中分别得到净化,通过各分区的协同作用,达到强化湿地净水功能的目的,同时兼有绿化美化功能,打造优良、和谐的亲水休闲游憩湿地生态系统。
(7)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程
小流域内生活垃圾主要包括游客垃圾、居民垃圾、饭店生活垃圾等,具有分散、随意堆放并倾倒河道和沟道等特点。生活垃圾采取先用垃圾桶分散收集后,垃圾池集中收理,再倒运至指定的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池的型式、造型与村庄景观相协调。为处理生态观光园生活垃,可建设简易垃圾储运站,定期进行清运。
相关知识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宣传展示①】花沟生态清洁小流域:构筑精准治理三防线 助力生态红利三丰收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探
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共建美好生态家园
防城区珠河街道那天花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重)的合同公告
浙西山区上梧溪小流域生态恢复工程效益评价研究
都匀市202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桃花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招标公告
看花溪谷小流域变了样!——成都水土保持见实效
看花溪谷小流域变了样! ——成都水土保持见实效
中国环境丨青海大力推动流域系统治理,绘就“生态绿景”
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网址: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89851.html
上一篇: 干货|森林公园的植被保护与植物景 |
下一篇: 海南省儋州市儋州湾海洋生态保护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