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维持机制及其宏观研究方法
《林业科学》 2002年06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维持机制及其宏观研究方法
郭志华,臧润国,蒋有绪 开通知网号
【摘要】: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 ,虽有众多假说 ,但均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研究了诸多生态因子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得出了许多结论、导出了不少争议。本文主要简述了生物因子 (如生产力、生物量、种间关系、土壤微生物 )和非生物因子 (干扰与空间异质性、气候、土壤因子等 )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以及在生物多样性影响机制研究中所用的 3S技术与数学方法。总之 ,我们应坚持综合作用的观念 ,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在不同的对象层次上 ,全面、深入地研究各类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才能得出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的全面、完善的理论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志华,臧润国,蒋有绪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维持机制及其宏观研究方法[J];林业科学;2002年06期 2 贾建丽,李广贺,钟毅油污土微生态环境非生物因子与微生物活性关系[J];环境科学;2004年03期 3 徐茂其;胜天水库区部分非生物因子综合质量评价[J];重庆环境科学;1988年02期 4 陆玉虹;中国白梨高产高效栽培的生理生态学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22期 5 梁守仁,王永玲,施美华银鱼移植后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措施 (一)水域非生物因子及生物因子的影响与调整[J];内陆水产;1999年03期 6 周祥恩;生物多样性的作用[J];地理教育;2008年03期 7 王振南;杨惠敏;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对非生物因子的响应[J];草业科学;2013年06期 8 汤晓辛;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J];大众科学;2020年07期 9 于晓平生命交响曲[五]——朱鹮的生存策略[J];野生动物;2002年05期 10 陈清潮对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些建议[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伯荣;刘文江;新疆维吾尔族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2 刘培贵;王向华;于富强;郑焕娣;陈娟;中国大型高等真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类群[A];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周秋麟;南方海域四个典型海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陈双林;生物多样性在黏菌中的表现[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成云;农业科学新课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生命科学的思考与畅想[C];2006年 6 张淑梅;自然博物馆应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宣传[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马克平;国内近年来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出版物简介(续Ⅱ)[A];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康有鹏;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生物教学实践与反思——以"生物的多样性"教学为例[A];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十)[C];2023年 9 孟令爽;李树华;绿地生物多样性对身心健康促进效益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2年会论文集[C];2023年 10 方震东;迪庆生物多样性与产业发展[A];生物多样性研究[C];202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非生物因子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的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2 李昊民;生物多样性评价动态指标体系与替代性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蒋忠华;论儒家的生物多样性智慧[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4 王四海;规划环评中旅游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5 卜文圣;海南岛热带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6 聂东清;基坑梯级支护相互作用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7 张军辉;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法律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 秦文展;露天铝土矿生态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刘晓娟;城市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4年 10 赵顺顺;海水重金属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双壳类金属硫蛋白的影响和非生物因子的干扰[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斌;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对阔叶红松林叶面积指数贡献率的尺度效应[D];东北林业大学;2021年 2 商宏磊;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的多层次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22年 3 王泉力;海岸带土地-水-生物多样性联结测度及弹性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19年 4 张铭;景观指数计算在生物多样性审计中的应用[D];南京审计大学;2019年 5 曹祖鹤;中国参与国家管辖之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谈判的立场和应对[D];河南大学;2019年 6 张丽;基于BBNJ国际新协定视角的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养护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7 张利飞;省级生物多样性管理系统的研建[D];北京林业大学;2017年 8 郭梦昭;温度变化对东北地区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动态关系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9 赵婧懿;倡导联盟框架理论视域下全球生物多样性政策变迁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10 朱玲;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与游憩性价值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怡希;保护虫草生物多样性[N];云南日报;2021年 2 策划:赵洪松 黄中朝 文 记者 李先宏 通讯员 汤波 刘颖 王莉娜 资料提供: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 宜昌市林业局;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家[N];湖北日报;2007年 3 山东大学 祝茜;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国在行动[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1年 4 本报记者 陈瑜;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需多方发力[N];科技日报;2019年 5 记者 季征;中科院昆明植研所完成中尼生物多样性跨境科考[N];云南日报;2018年 6 唐霞;全球生物多样性降到“安全阈值”以下[N];中国矿业报;2016年 7 通讯员 石颖;关注生物多样性日 推进生态市建设[N];淮安日报;2011年 8 记者 范南虹;海南生物多样性面临5大挑战[N];海南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林英;保卫生物多样性 保卫人类[N];光明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林英;生物多样性缘何如此重要[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知识
乡村生物多样性——变化、维持机制及保护策略
一文读懂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微观机制
LA专题 | 乡村生物多样性——变化、维持机制及保护策略
中国热带亚热带山地种子植物多样性格局的机制研究
华南植物园阐述植物功能性状与生物多样性的多尺度连接
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及现状
花木北京已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体系
生物多样性维护及研究
北大宏观生态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发文,揭示被子植物花对称性的时空格局
【科技进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管理的探索及进展
网址: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维持机制及其宏观研究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90022.html